冬季天干物燥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冬季落叶堆积,枯枝败叶遍布林间,一旦遭遇火源,火势迅速蔓延,此外冬季风力较大,火势往往难以控制,给扑救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冬季森林防火不仅关乎森林资源的保护,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科普
森林防火小知识
一、什么是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二、森林火灾的危害有哪些?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起火。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扑救极为困难的自然灾害,不但会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会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等,甚至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引起空气污染,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有哪些?
森林中乔木、灌木、草类、苔藓、地衣、枯枝落叶等这些物质都是可燃物。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便有些植物水分含量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被火焰燃着,并蔓延成森林火灾。引发森林火灾的成因主要有两个:
四、森林防火十不准
森林火灾一旦发生,其蔓延速度之快、破坏力之大,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因此,将预防工作置于首位,是减少森林火灾发生、降低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
牢记森林防火“十不准”
从点滴做起,让火源远离森林
五、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打早是指及时扑火,打小是指扑打刚发生的火,打了是指扑火的彻底性,既要扑打明火,又要清理案火,消灭一切余火。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打早是灭火的前提,打小是灭火的关键,打了是灭火的核心。
六、遭遇森林火灾的逃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1、森林火灾对人身造成的伤害主要来自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容易造成热烤中暑、烧伤、窒息或中毒,尤其是一氧化碳具有潜伏性,会降低人的精神敏锐性,中毒后不容易被察觉。因此,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这样就多了一层保护。
2、在森林中遭遇火灾一定要密切注意风向的变化,因为风向决定了大火的蔓延方向,也决定逃生的方向,应当逆风逃生,不可顺风逃生。如果突然感觉到无风的时候更不能麻痹大意,这时往往意味着风向将会发生变化或者逆转,一旦逃避不及,容易造成伤亡。
3、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切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因为低洼地和坑、洞容易沉积烟尘。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时,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通常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要比人跑快得多。
4、顺利脱离火灾现场之后,在灾害现场附近休息时要防止蚊虫或者蛇、野兽、毒蜂的侵袭。集体或者结伴出游的朋友应当相互查看一下大家是否都在,如果有掉队的应当及时向当地灭火救灾人员求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防火工作不仅关乎自然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更关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以预防为本,共筑绿色长城,守护好这片生命的摇篮和希望的田野。通过我们大众的共同努力,让森林火灾成为历史,让绿色的希望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地球家园。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