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长江上游轨道第一隧”传来喜讯!
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穿江隧道
实现双线贯通
这也是重庆轨道交通领域首条穿江隧道!
8D重庆立体交通再添标志性成果!
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穿江隧道
位于重庆站——南滨路站区间
区间隧道长3212米
其中穿江段长1269米
是“三山一江”重难点工程之一
也是整个项目工期的控制节点
区别传统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长江上游轨道第一隧”
实现了“无感穿江”
它是如何做到的?
江面徐徐、游船如画,你可能想不到,过去一年时间,在这平静的江面下,直径8.83米、长135米、重1350吨的“渝江号”,每天都在奋力前行。
第1眼TV记者和中铁一局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项目党支部书记张海田一起,乘坐电梯抵达盾构始发点。张海田说,这是全国最深盾构始发竖井,深达83米,相当于27层楼,而穿江段的长度是1269米。
1269米,看似不长,但要穿越的地质条件足够复杂。江底深槽段、破碎带、衡重式挡墙……有难啃的“硬骨头”,也有易碎的“水泡”,挑战层出不穷。而“量身定制”的智能化双模盾构,能够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一键切换”工作模式。
走过已经“打通”的隧道,步行1.2公里,来到盾构机的司机驾驶室。张海田指着操作屏幕介绍,穿断裂层的时候,会出现直径大约50到60公分的大粒径孤石,可能堵塞泥浆管道,盾构机就采用土压模式破碎,碎石经过螺旋机排出;平时的常规施工就使用泥水模式。两种模式一键切换,采用低贯入度、慢掘进,力求安全、平稳渡江。
精准把握“一键切换”的时机,得益于搭载的便携式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不断更新着前方“情报”。智能操作平台、移动终端、5G信号传输,更是可以实现地面对地下的情况实时对接,做到“了如指掌”。
通过5G信号发射器,隧道内可以实时与地面的信息中心保持联动,掌握前方的全部掘进数据,并根据地质情报及时调整掘进速度,及时纠偏盾构姿态。
如果说盾构机可以把复杂地质的难题“咬碎往下咽”,那密封防水材料的不断试验、创新,就是将高水压带来的危险严密封锁在外。
张海田告诉记者,他们是一边掘进,一边进行隧道管片拼装。江底最小覆岩厚度8米,此处水压能达到0.7Mpa,从缝隙射出的水柱,放地面上能打到70米高。因此,在管片拼装过程中,他们不断试验和改进,采用极限可承受1.5Mpa水压的密封材料,能承载超过两倍的压力,确保管片密封效果。“无感”穿越,是对城市生活影响降到最低的责任感,也是重庆轨道交通领域建设再次迈上新台阶的实力展现。
未来,这条56公里长的轨道线路,将横跨主城都市区东西向三大槽谷,以快线形式串联起重庆重要门户枢纽,包括三个铁路客运站(重庆东站、重庆站、沙坪坝站)、三大商圈(南坪商圈、大坪商圈、沙坪坝商圈);同时,全线设15座车站,换乘车站13座,线路两端与市域(郊)铁路贯通运营,实现了城市内外交通快速转换,被称为“换乘之王”;设计时速140公里,届时,重庆中心城区东西向将实现50分钟快速互达,将极大缓解重庆轨道线网东西向客流压力,提高轨道交通效率,有力推动“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陈瑾昱 王雄伟 编辑 杨展 郭梅 张娜 吴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