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全区乌兰牧骑“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活动再次开启,75支乌兰牧骑迎着朝阳再出发。到人民中间去!是乌兰牧骑67年不变的初心使命。
天为幕布地为舞台
传递党的声音关怀
金格勒纳日讲述的故事,在乌兰牧骑67年的历史中司空见惯。
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户农牧民,是乌兰牧骑建队之初的口号,再偏远的地方,也挡不住他们的脚步。
炎炎夏日,持续一个月的“乌兰牧骑月”惠民演出精彩不断;寒风凛冽,“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活动拉开序幕。农村牧区、工矿企业、学校社区、边关哨所以及公共文化服务薄弱地区都是乌兰牧骑的舞台,每年8000场演出服务活动让文艺之花开遍祖国北疆大地。
60多年来,乌兰牧骑队员为广大农牧民累计演出40多万场,行程几百万公里,乌兰牧骑和人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永远热烈融洽。
人民需要艺术
艺术需要人民
在今年夏天的乌兰牧骑月活动中,全区各支乌兰牧骑带着“学·创·演”的文艺答卷,深入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欢乐。
“天天盼着乌兰牧骑来,这次唱的歌、跳的舞都是新的。”牧民孟根其其格看到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带来的新节目,十分高兴。
为什么乌兰牧骑的演出广受欢迎?因为他们的作品“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是乌兰牧骑一以贯之的创作宗旨,经典的骑马舞、打草舞、挤奶舞,就是根据牧民劳动时的动作创作而成。
开展近3年的“学·创·演”活动将扎根生活创作这一宝贵传统发扬光大,全区乌兰牧骑共推出了1987部新创作品,其中原创作品占比高达84.5%,涵盖歌曲、舞蹈、小戏小品、曲艺、器乐演奏等多个艺术门类,充分展现了乌兰牧骑的多元创作能力。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舞蹈《跃马巡边》、赤峰市乌兰牧骑的舞台剧《玉龙街九号》、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的话剧《天边的草原》……这些带着“露珠”和“泥土味”的创作结晶深受农牧民的喜爱和欢迎,也为乌兰牧骑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认可。
宁城县乌兰牧骑队长齐晓光说:“我们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传递好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基层群众送去欢乐和文明。”
永远做草原上的
“红色文艺轻骑兵”
今年“五一”期间,由呼和浩特乌兰牧骑带来的《欢腾的敕勒川》情境歌舞剧吸引超12万人次观看,非遗之韵融合草原之美,为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视听享受。
如今,乌兰牧骑已经成为带动地方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引擎,用文艺演出的方式为家乡“代言”,让家乡发展搭上“旅游快车”。
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是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金名片”。
11月12日,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包头市达茂旗乌兰牧骑、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来到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办事处,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 乌兰牧骑在北京”——北疆文化神州行文艺演出活动。
悠扬的马头琴演奏、热情奔放的蒙古族舞蹈、动听的草原歌曲……乌兰牧骑队员们为社区居民带来了风格各异的节目,让大家感受到了来自内蒙古的热情与豪迈,领略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社区居民被精彩的文艺表演吸引,纷纷走上舞台,与乌兰牧骑队员一起唱歌、一起跳舞,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表演很精彩,特别感谢乌兰牧骑队员的演出,感觉像把草原的广袤和风情搬到了家门口,让我们看到了民族艺术的魅力。”观看表演的北京市民车桂芳说。
乌兰牧骑此次进京演出将为首都观众奉献33场演出,用歌声传递北疆儿女对党和祖国的热爱,用舞蹈演绎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团长邢力莉介绍:“乌兰牧骑将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向首都人民及全国观众展示北疆文化的艺术魅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时代在变
乌兰牧骑为人民服务的
底色永不会变
风雨兼程67载
乌兰牧骑旗帜始终高高飘扬
在祖国北疆大地上
这支队伍永远在路上
……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董小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