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唠嗑时间⌛️
大人的第2147篇原创分享
谁能想到,今年在红毯屡次出尽风头的竟然是易梦玲!
姐先是在巴黎时装周打响了美貌第一枪,然后就这么水灵灵的在内娱站稳脚了。
10月第一个有效出场,Vogue红毯一身黑色大露背透视装,点缀的花朵配饰刚好中和了略显庸俗的黑纱,多了几分纯欲感。
紧接着在夏帕瑞丽酒会上甜美转帅酷,湿发背头、深V黑丝贵气十足。
M essential十周年大秀更是美出新高度,头上这几个铃铛堪称点睛之笔。
谁能想到当年红毯礼服都要自己花钱买的人,如今已经彻底甩掉“网红”标签了。
回看易梦玲成功闯入娱乐圈的来时路,其实不仅仅是do脸才变得高级了,本身条件也不差。
只能说姐之前只是差在脸上,但仪态、身材、线条都很顶。
最近更是瘦出了新高度,薄薄的背仅仅覆盖了一层皮,能清晰看到肩胛骨和背沟...
直播的时候,易梦玲也坦言自己从88斤又努力瘦到了82斤。
听着确实挺震惊,但娱乐圈确实有一套自己的体重标准,瘦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但慢慢的姐妹们会发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用“体重低=瘦=美”的三等式标准。
因为哪怕体重再小,视觉上依旧会被骨架和体脂大小影响,所以还需要更多元、精细化的标准。
除了体重,估计最普遍的就是BMI指数
但时间长了,不少网友也发现了BMI的盲区。
有些人BMI偏瘦却显肉感,而有些人看似偏胖但BMI正常。
比如肌肉量大的健身爱好者,BMI偏高却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健康或超重。
so,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BMI是否精准,并且找到了新的健康指标——身体圆度指数(BRI)。
咱就是说,BMI指数真的落伍了?啥是BRI指数?!
BMI指数为啥被淘汰了?
💡 不能表示肌肉和脂肪占比
BMI指数,也叫身体质量指数或体重指数,主要和身高、体重有关。
通常是大家评估自己当前体重是否正常的常用指标,也是大规模筛查人群肥胖的一个重要标准。
但这个公式有个明显的BUG,就是无法区分体中肌肉和脂肪的比例。
同样的体积,肌肉要比脂肪组织重18%,也就意味着体重相同、BMI相同的两个人依旧会有“胖瘦”之分。
而脂肪占比多的人会看上去更胖一点,肌肉占比多的人看上去会紧实一些。
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影响,健康上也会出现误判。
在BMI值“超重”范围的人里就有大量的肌肉党。
而事实上肌肉含量多通常代谢较快,也就是说这部分人身体素质更好,心肺功能也更强大,实际上并没有超重,甚至可能还更健康。
so,单凭BMI数值并不能有效区分一个人是否真的处于健康或不健康的体重状态。
💡 不能反映脂肪分布
除了无法反映出体脂率,BMI也无法显示出身体脂肪的分布情况。
但脂肪堆积在哪对健康也是有关键性的影响。
比如腹部脂肪积累较多的人,比脂肪均匀分布在全身的人更危险,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so,仅靠BMI来判断健康状况可能会忽略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
除此之外,BMI指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性别和年龄都会对它产生明显影响。
所以在做国民体质监测时,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不同年龄段的体重健康情况,BMI的标准会根据性别和年龄做调整。
而我们用的基本上都是男女老少套一个公式,准确度更是大大降低。
BRI为什么比BMI更靠谱?
随着对健康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单靠BMI来评估健康状况可能不太准确,于是研究出了BRI(圆度指数)。
BRI是在2013年由美国研究人员提出的,主要通过身高和腰围来估算,目的是评估体内的内脏脂肪是否超标。
一般来说,BRI值越高,表示内脏脂肪越多,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健康问题的风险也可能更高。
通过这个指标,就可以把那些“瘦瘦的胖子”筛选出来,及时给予健康管理干预。
相对于BMI指数,BRI指数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没有考虑体重,而是直接测量腰围,有效屏蔽了那些大肌肉健美者,还能及时捕捉内脏脂肪超标者。
💡 正常区间:BRI在4.5~5.5之间
研究普遍认为,BRI在4.5~5.5左右的人群相对较为健康,死亡风险相对较低。
这类人群只要保持好之前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就问题不大。
💡 偏低区间:BRI低于3.4
BRI小于3.4的人可能存在营养不良、肌肉萎缩或缺少活动等情况,全因死亡率可能增加25%。
这部分人则需要额外补充优质蛋白、健康脂肪等。
同时,每周进行2-3次的力量训练,如深蹲、举重等练习,保持一定的身体活动量,帮助增强体力和新陈代谢。
💡 偏高区间:BRI高于6.9
如果BRI指数达到6.9或以上,说明内脏脂肪堆积较多。
这样的人群全因死亡率可能增加49%,并且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健康风险也会更高。
因此在饮食上要尽量减少糖分、脂肪和热量的摄入。
而且每周要进行至少5次中高强度的运动,最好结合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力量训练,帮助有效减少内脏脂肪。
不过,BRI指数目前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一方面,作为较新的身体评估指标,相关研究还缺乏足够的长期研究数据支持,仍处于不断积累阶段。
另一方面,BRI指数的测量相对复杂,测量结果容易受到测量位置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比如,对于腰围较大的健身人群,BRI指数可能会偏高。
另外,很多女性的脂肪可能集中在屁股和大腿(俗称梨形身材),这些部位的脂肪堆积也可能增加慢性病风险,却容易被忽视。
所以咱们还是要综合性的去看待这些数值,不能仅仅依赖一个标准。
总之,无论是BMI还是BRI指数,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算法再多、再精细也无法根据每个人量身定制,我们更多的是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把自己硬塞进什么样的标准和数字里面。
所以大人才说无论是身材还是外貌,重点都是培养出独属于自己的智美的内核。
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美商去把控身材、找到合适的风格,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女性在体重波动中始终能凸显出独属自己的智美感。
话说回来,现在很多人还是快乐至上的,有好好的养活自己,连减肥都研究出了不少快乐的方式。
戏精派选择假装爱豆回归,3个月瘦20斤,这一切都是为了舞台和粉丝!
还有抽象派,选择愤怒版臀桥,一边做臀桥,一边全力呐喊3min,整个教室宛如宰猪现场。
更多好文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