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报来了,996是国内芯片人的宿命?

文摘   2024-11-24 22:28   上海  

在这两天钟林谈芯公众号的钟总发表的关于加班的文章,引起了群里人的激烈讨论。

以下是钟总的文章主要内容:首先,作者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优秀的芯片企业都普遍是加班很严重的企业。基于这一现象,他进行了分析,认为芯片行业的马太效应导致竞争非常激烈,所以选择高科技行业、选择芯片行业,本质上就是选择了996的工作模式。作为个体,我们只能理解或接受这种现实。

由于钟总身份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我对于钟总的论点虽然并不完全认同,但也认为其有一定的合理性。

当我们选择的是一家创业公司时,必然要面对创业失败可能带来的重大损失。如果公司获得成功,那么也将获得超额收益。在创业公司中,通过加班来获得竞争优势,本身无可厚非。创业公司中,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鼓励所谓“工作生活平衡”这样的观点有点不合时宜,因为这种思想可能导致团队竞争力下降,最终导致公司失败。这样的后果不仅老板不想看到,对普通员工也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创业公司无论在资源、资金还是品牌方面,都与成熟公司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他们的竞争力需要在团队的执行力上得以弥补。

但是,如果是在一家成熟的公司,继续倡导加班文化就没有必要,甚至是错误的。因为这类公司的成长已经进入稳定期,并没有公司迅速倒闭的风险,或者说风险极低。更重要的是,公司已经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普通员工实际上无法从公司的超额收益中获益,因为成熟公司很难再现创业公司那种爆发性的增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提倡的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成熟公司的增长更多依赖于领导层的高瞻远瞩,而这类公司的大部分收益也主要由高层占据。普通员工即便加班,对收入的增长也没有显著作用。因此,在成熟公司中倡导加班文化本身是值得商榷的。

企业经营者需要考虑一个关键问题:加班是否是有效加班。不论是创业型公司还是成熟型公司,一旦形成了加班文化,即便没有重要的事情,大家也可能习惯性加班。这种“形式上的加班”可能不仅无法提升效率,反而会导致内耗。一旦这样的风气形成,对公司和个人来说都是两败俱伤的局面。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警惕这一点。

此外,还需要分析造成经常性加班的原因。有时候,加班并不是员工不够努力,而是项目管理存在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不明确、芯片需求频繁变更,导致研发过程中的重复劳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有针对性地调整,而不是盲目依赖员工加班来弥补管理的不足。

总而言之,加班最多只是通往成功路上的一种方法,或者是对偶发错误的弥补,而不应被认为是芯片企业是否优秀的特质。因此,老白认为“优秀企业都加班”的想法是片面的。

大家对于加班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白话IC
从半导体角度观察世界,资深芯片人的职场感悟,行业观察以及知识分享。观察者网专栏作者,电巢百V作者,与非网2022年度影响力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