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关口前移 夯实平安底座——桐柏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综述

时事   2024-11-19 11:22   河南  

近年来,桐柏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共推共促社会和谐,着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网格化治理为保障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网格化治理是一项打基础、管全局、利长远的工作,也是深化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构建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的必由之路。桐柏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和优化网格化治理模式,推行“党建引领+网格治理+信息化”工作模式,整合社会治理各方面资源,把社会治理事项由“千条线”汇入“一张网”,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以“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优化网格设置。按照相应的网格划分标准,全县共划分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18个,三级网格417个,四级网格2831个,五级网格实行“千名党员连万户”,专属网格42个。网格设置的优化,确保网格作用有效发挥,使网格真正成为发现风险、化解矛盾、消除隐患、服务民生的“前哨阵地”。
强化网格管理。县、乡、村均建成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同级综治中心一体化运作,推行“多网合一、多员合一”管理。网格内全部实行“双网格长”制,配备“双网格长”11148名,落实“四定四公示”,做到定人、定岗、定职责、定服务对象。为417名专职网格员统一服装标识,配发工作装备和电动摩托车,将“平安指数”纳入网格化考核,明确考核指标,深入开展“平安网格”“无诈网格”“无毒网格”等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最美网格员”评选活动,配合网格工作考核办法,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调动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
深化网格功能。建成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基层网格治理平台,开发“平安桐柏”手机App终端,在网格划分、专职网格员配备、日常管理考核、网格事项流转办理等方面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明确网格工作责任清单,落实网格事项准入制度,全面收集社情民意和发现各类风险隐患,通过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亮服务、亮成效的“五亮”行动,将社会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变成网格化的精细管理,打造具有桐柏特色的智慧网格。

以矛调平台建设为基础 

凝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力量


桐柏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要素保障,整合资源力量,优化解纷流程,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一站式”平台,推动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

调解现场
全要素保障,建强实体平台。县委、县政府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统一谋划部署、指挥调度、统筹协调。按照 “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思路,采用“平安建设促进中心+法、检、公、司、信访+县直部门及社会力量”的“1+5+N”建设模式,整合人社、民政等21个部门的派驻力量,建成来访接待、矛盾调处、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社会治理“五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健全首问负责、分流交办、吹哨报到、会商研判、监测预警、工作例会等机制,绘制解纷工作流程图,打造矛盾风险预测、防范、处置、引导的全周期链条,形成环环相扣、系统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闭环,实现精准分流、全程跟踪、责任明晰、答复及时、办理到位。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目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县域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开发面向社会的“平安桐柏”手机App, 推出“异地视频调、专家在线调、法律机器人智慧调”等多维互动调解模式,实现大事小事一网通办。
全方位整合,盘活资源力量。以矛盾调解中心为纽带, 握指成拳、合力成势,汇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力量,强化资源整合、业务联合、工作融合,形成“多点联动、多方共治”的工作格局。纵向打通县、乡、村、网格之间矛调指挥链,横向健全完善和同级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共建成乡级矛调中心18个、村级调解室226个,确保对各类矛盾问题快速反应、一呼百应。建立调解专家人才库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组建 10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打造“春风”“冬华”等品牌调解室29个,在征地拆迁、婚姻家庭、教育医疗等领域共建共治,实行入驻坐诊、下沉巡诊、现场急诊、联合会诊、回访复诊“五诊工作法”,全力为群众提供专业化、优质化服务。

化解纠纷
全流程再造,提升治理效能。坚持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干部的“责任清单”“履职清单”,优化矛盾化解闭环流程,用心用情用力推动“事要解决”。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发力,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每日汇总网格排查、部门推送、上级交办、“12345”热线收集等数据信息和中心窗口受理事项,全量归集群众诉求、矛盾纠纷事项,健全受理、评估、分流、交办、确认等工作闭环。制定常规催办、中心督办、县级查办等督查督办机制,推动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办理;无法即时办理的,由入驻部门分流解决;突发事件公安应急查控处置;重大矛盾县级牵头协调处置;对已化解矛盾纠纷事项进行不定期回访,实时掌握群众满意度,确保“事心双解”。对调解困难或重大矛盾纠纷事项,建立重大矛盾风险清单制度,“一案一专班”集中攻坚,落实领导干部下访约访和包案化解制度,完善每日点调、专题会商、督查约谈、定期通报等机制,有力推动“钉子案”“骨头案”取得实质性化解。去年以来,累计化解积案难案46件、化解率100%,全县刑事治安案件量、信访量和万人成讼率持续下降,连续33个月无命案。

以综治中心为依托 

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桐柏县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理顺县、乡、村、网格四级平安建设工作架构为抓手,加强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不断提升综治中心的实体化运行实效。
强化阵地建设。高标准打造县平安建设促进中心,县委、县政府在县司法信访大楼协调办公用房,21个县直单位入驻,入驻工作人员61人。中心建设坚持“科学布局、一站受理”的理念,分为5个功能区,分别为人民群众来访接待区、矛盾纠纷调处区、公共法律服务区、心理咨询服务区和社会治理功能区。根据来访群众的不同诉求实行综合受理、分类分区处置,实行“线上线下结合、事前事后协同、对内对外联动”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中心工作人员采取常驻、轮驻、随驻三种方式进驻,进驻单位和人员实行集中办公、集中服务,接受中心和单位双重领导。
凝聚工作合力。中心采取一窗受理、分流交办、分类调处、调解在先、诉讼断后的方式处置各类社会治理事项,完善闭环工作机制流程。按照“便利化、精细化、智能化”要求,以“实战、实效、实体、实干”为目标,纵向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治理链条,横向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同心圆,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群众办理社会治理事项“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打造全县社会治理的指挥中枢、桥梁纽带、智慧港湾。
均衡城乡发展。以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健全机制、发挥作用为目标,全县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均实体化运行,严格按照四室一厅(综合协调室、矛盾调处室、治安防控室、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和群众接待厅)的标准进行打造,配备了乡镇综治中心主任和专职副主任,统一标识标牌,完善工作例会、矛盾纠纷排查、分流督办、信息报告、工作台账、带班值班、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确保在基层群众接待、矛盾纠纷调处、治安防控、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以数字赋能为支撑 

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


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关键要运用数字信息技术驱动治理方式的变革,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近年来,桐柏县在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上积极探索,通过平台和数据整合,形成全县社会治理的“智慧大脑”。
推进县社会治理综合信息中心建设。坚持“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实战实效”的建设理念,以任务和事件为中心,实现“信息采集、运行监测、分析研判、协同流转、应急指挥、督查考核”等功能,通过数据治理和共享赋能,按照“信息联采、平安联创、矛盾联调、服务联动、治安联防、风险联控”六部工作法,纵向打通“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横向打通行业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壁垒,形成社会治理事项“受理—处理—反馈—监督”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流转高效顺畅、无缝衔接。截至目前,该县已通过平台在为民办实事、矛盾纠纷调处、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821起,已化解4811起,化解率达到99.8%。
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加强“天网、地网”工程建设,将“雪亮工程”“平安乡镇”“环豫卡口”“蓝天卫士”等公共视频平台全部整合到县社会治安平台,覆盖城区主要街道和背街小巷、农村集镇和乡间道路、省界和县界,整合学校、医院、公园等10余个行业部门公共视频,全县公共视频总数达到19170路,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建成。
“智慧门牌”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智慧门牌”平台建设是桐柏县在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上又一次创新和探索,是县社会治理信息平台的延伸和发展。它不仅能够实现辖区“人、地、物、事、情”的精准管理,还能为政府决策、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建立门牌二维码,全面收集房屋居住人员基本信息,建立档案台账,对辖区流动人口、重点人员以及出租房、“九小”场所等治安基础要素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为实有房屋颁发“身份证”,实现“以房管人”。建设一体化数据中心,在“一标三实”工作基础上,统一数据规范,通过打造一小区一码、一楼一码、一房一码、一地一码、一企一码的方式,对辖区内的建筑、房屋、场所、组织进行规范化数据采集和管理,做到对辖区基础设施和组织的底数清、情况明。积极拓宽“智慧门牌”功能,群众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平安桐柏”微信公众号,开展反诈预警、举报、查证、预约、户籍、车驾管、出入境等业务办理,全力服务群众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当事人握手言和 (本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近年来,桐柏县坚持“风险隐患事前预防、矛盾纠纷事中化解、重点领域智慧监管、民生诉求高效回应”的工作思路,在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信息化、科技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聚焦群众最迫切的平安需求,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为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河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海锋 通讯员 董柯洋 毛良昊
编辑:张弦 程梦真

河南法制报
《河南法制报》创刊于1984年,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定位的河南省唯一一份面向全省的法制类专业报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