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辅导员”(ID:zhongguofudaoyuan)
为助力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在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指导下,《辅导员》杂志开设新栏目《你问我答》,邀请各领域的专家、优秀少先队工作者,以问答的形式,帮助少先队辅导员解政策之惑、解工作之难、解成长之忧。
★
本期,一位少先队中队辅导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何吸引性格内向的孩子参加少先队活动?
我们邀请了两位资深少先队工作者给出建议与思考。
我是一名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兼班主任,开展少先队活动的时候,我发现有的队员比较内向,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们交流,点到他们互动也说不出话,我该如何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每位队员都能融入集体呢?
答疑解惑
全国红领巾巡讲团成员、
天津市实验小学思政课教师 刘蕊
读到您在组织少先队活动过程中对那些内向队员的关注与担忧,我仿佛看到了曾经初出茅庐的自己。那份急切想要帮助每一个队员成长的心,如此炽热。您的这份责任心与爱心,值得大大点赞。回顾自己多年从事少先队工作的经历,我并未遇到过“完全不参与”活动的队员,但偶尔会有一些显得较为“低调”的队员。正是他们的存在,为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有个明确且坚定的认知: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内向仅仅是独特的气质呈现方式。不能因为队员不爱在众人面前表现、言语较少,就给他们贴上“不合群”、“胆小怕事”之类的负面标签。内向的队员往往内心世界丰富而深邃,犹如一座宝藏,需要我们多花些心思、多给些耐心去发现。我们期待着通过少先队活动,帮助这些害羞的队员变得活泼,让他们也能享受到集体的欢乐。
魔法一:“慧眼识珠”——探寻内秀宝藏。让队员有归属感是少先队工作的基础。在开展活动之前,不妨搞一场“慧眼识珠”行动。找个安静舒服的地方,跟“小透明”们唠唠嗑,听听他们喜欢啥。您会惊奇地发现,有的队员对宇宙天文着迷,对星系、黑洞等知识讲起来“头头是道”;有的队员痴迷舞蹈,身体一动,韵律感十足。摸清这些队员的喜好和兴趣后,给他们“量体裁衣”分成小组。比如说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喜欢历史的孩子,就让他们去收集老故事、编排小短剧,再到台上给大家讲一讲。从找资料、写剧本,到最后的表演,他们干着擅长的事儿,慢慢就跟集体融到了一块儿,还成了传播文化的“小明星”,归属感和成就感一下子就有了。
魔法二:“巧搭心桥”——跨越交流天堑。活动过程中,记得用上“巧搭心桥”这一招,帮队员们打破交流的“冰疙瘩”,时刻捕捉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跟他们自己对比,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真心实意地夸赞。轮到低调的“小透明”时,就用那些热乎乎、生动的话走心地夸,把他们的闪光点点亮,帮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口头表达是内向队员的劣势,如果活动中有表达的环节,允许他们把想法写在纸条上,相当于给他们个“缓冲带”,等心里有底了,再慢慢引导开口说话,不着急不勉强,让他们尽情享受活动的欢乐,时机成熟时自然会跟小伙伴们畅所欲言。
魔法三:“暖巢呵护”——助力梦想启航。日常中队管理中给孩子们造个“暖巢”很关键,可以开展“成长伙伴同行”计划,给每个内向队员找个开朗的同伴,学习上互相帮衬、课间里一同玩耍。朋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们能一起打开社交的“大门”。每周拿出10分钟搭个“梦想闪耀台”,专门给内向队员显摆他们的小成绩。不管是解出一道难题,还是栽培好一株小绿植,都值得拿出来夸一夸。台下的掌声、欢呼声,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如此一来,内向的队员便能切实感受到集体满满的爱意与重视,从而更加自信从容地融入其中。
育人的路是一条漫长而充满期待的路。愿您拿上这根“魔法棒”,用爱当咒语,不断变换“魔法配方”,帮队员们把成长的路照亮,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一朵待放的花蕾,引领每位队员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四川省青少年社会教育服务中心
少先队校外辅导员 邓锐
内向孩子通常敏感、谨慎,喜欢独处,不善于情感的表达。他们不是不爱跟人交流,只是在人多的时候更加小心,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慢慢热络起来。对于这些自我意识相对较强的队员,建议给予他们充足的耐心和空间,同时多多观察他们的行为举动,适时辅以互动指导,帮助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活动、融入集体。
一、创造安全、友好的环境
为了吸引内向的孩子参加少先队活动,我们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友好的环境。这包括确保活动场地的整洁、舒适,以及营造一种包容、尊重的氛围。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励志小故事,激发内向孩子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做一些小游戏,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放松;鼓励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置一些小组合作任务,让内向孩子在小组中找到归属感,逐步建立自信。
案例分享:在某次校外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一次“小小探险家”活动。活动开始前,我们特别为内向的孩子准备了一个温馨的欢迎仪式,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同时特意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魅力,无论内向还是外向。在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几个小环节,比如“宝藏寻找”游戏,孩子们需要合作解谜才能找到下一个线索。这样的设计让内向孩子在小组合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与同伴的联系。活动结束后,特别为每个孩子准备了小礼物,以肯定表扬他们的参与和努力。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看到内向的孩子们开始主动与他人交流,脸上也露出了更多的笑容。这些积极的变化,让我们相信,只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和支持,每个孩子都能在少先队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设计适合内向孩子的活动
针对内向孩子的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更适合他们的活动。这些活动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动,但也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个人空间和时间。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手工制作、绘画、阅读等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和创作的活动,这些活动既能让内向的孩子发挥特长,也能让他们逐渐融入集体。
案例分享: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内向的孩子。他平时很少说话,也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为了吸引他参加少先队活动,特意设计了一次“手工制作大赛”。在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分组完成一个手工作品。我特意安排他和一个外向的孩子组队,希望他们能互相学习和帮助。结果,在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完成了一个精美的贴画。这次经历让他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也让他更加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三、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内向的孩子往往更加敏感和细腻,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鼓励。因此,在少先队活动中,辅导员要细心观察,时刻关注内向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这可以是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小小的奖品,通过这些简单的举动能让内向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逐渐敞开心扉,参与到少先队活动中来。
案例分享:在一次“环保小卫士”活动中,我鼓励孩子们收集废旧物品并制作成有用的物品。一个内向的孩子小丽用废旧塑料瓶制作了一个漂亮的花盆。我在活动中特别表扬了她的创意和动手能力,并给她颁发了一个“最佳创意奖”。这次经历让她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也让她更加愿意参与环保活动。
四、建立长期的关注和支持机制
吸引内向的孩子参加少先队活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需要建立长期的关注和支持机制。这包括定期与内向的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参加更多的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内向的孩子逐渐克服社交障碍,融入集体生活。
总的来说,吸引性格内向的孩子参加少先队活动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我们要了解他们的特点、创造安全友好的环境、设计适合他们的活动、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及建立长期的关注和支持机制。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内向的孩子逐渐融入集体生活,享受少先队活动的乐趣和成长。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问题征集要求及联系方式
请将您的问题描述清晰,注明“问题征集+您所在的省、市”,并通过如下任一方式传递给我们——
1
留言回复
在“中国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
2
热线电话
请拨打编辑部电话:
(010)57526528,与小编分享。
3
发送邮件
统计全省(区市)辅导员工作中的疑问,统一发至邮箱:zhongguofudaoyuan@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