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不妨从制定一张日程表开始

体娱   2025-01-26 17:13   河南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孩子们每天要做的事情非常多,面对繁杂的日常安排,不少孩子感到迷茫与无助。

那么,如何在繁忙中找寻平衡,确保既能高效完成任务又不失生活的乐趣呢?特别是在寒假这一宝贵的休整黄金期,如何巧妙平衡学习与休闲的时间?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时间管理小妙招——制作日程表,帮助孩子游刃有余地驾驭每一天。


如何制订日程表

选择日程表

一份完整的日程表包括每日日程表、每周日程表、每月日程表。家长们注意给孩子选择样式活泼、便于携带的日程表。

三步骤制订每日日程表

父母可以试着指导孩子列出一天的事务清单,把孩子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睡觉这一整天要做的事情都列出来。

在列事务清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尽可能把所有的事务都考虑到。甚至连要买什么东西、给谁打电话这样的小事也要考虑到。

其次,要估计做每项事务的时间长度,科学安排日程表的事务。一般要高估出25%,甚至50%的时间,这样可以使做每件事的间隙有放松的时间,也有利于留出时间处理突发事情。

列出事务清单,估计完每项事务所需时间以后,孩子会惊喜地发现,有些事情可以一起做,比如购买礼物和购买彩笔可以一次完成。

最后,就是把孩子每天要做的事与时间结合起来,稍加修整,就成功制作成每日的日程表了。

先标出起床和睡觉的时间,再填上学习的时间、自由休闲时间、做家务、运动的时间。空白的地方就是要利用的部分,这些时间属于兴趣爱好、娱乐、朋友和家人。

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哪些事情还可以完成得更有效率,占用的时间更少。

总之,要尽量使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既丰富多彩,又不至于太紧张,这样孩子就能逐渐感受到日程表的好处和时间管理的乐趣了。

执行日程表

日程表是一种工具,其价值在于执行。每日日程表制订以后,孩子要按照日程表去行动。每晚睡觉前要先检查当天日程表执行的情况,然后对照课程表、每周日程表制订第二天的日程。

评估:让孩子看到进步

评估是习惯培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评估,孩子可以知道哪些地方做得很好,哪些地方还有待改善、有待调整。评估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

如果孩子觉得日程表里的事太多了,忙不过来,可以采取四种方法进行调整:

删减事务:与孩子共同评估并协商减少某些非必要活动,为其他更重要的任务腾出空间。

事务延期:面对时间紧迫的情况,可以考虑将某些任务暂时搁置,并将该任务安排到之后更合适的时间。

减少任务:通过减少单个任务的规模来节省时间。例如,如果阅读10页书需要30分钟,可以考虑减少至5页,从而节省出约15分钟的时间用于其他活动或休息。

委托事务:将一些适合由他人代劳的事务,如简单的家务,委托给父母处理,以减轻孩子的负担。

通过三四周的坚持,不断地评估与调整,孩子会对列日程表日渐熟悉,列表所用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需要父母指导和监督的时间也将越来越少。用不了多久,父母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一切,您就会发现开始花费的时间多么有价值了。


如何根据评估奖惩孩子

评估应该以父母积极的反馈为基础,与一定的奖励和惩罚结合起来。如果孩子在制订日程表、做事的计划性方面表现得不错,父母就要趁热打铁,进行及时的奖励,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父母要注意:奖励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要让孩子对奖励上“瘾”。奖励的目的是使孩子将来在没有外在奖励的情况下仍然自觉保持某种行为习惯。

在奖励时,最好针对孩子某些具体的行为,而不要笼统地奖励。比如,父母要具体告诉孩子哪一方面做得好,最值得奖励。如果孩子在做事有计划方面表现得不够理想,父母也不必过于着急。毕竟孩子不同于成人,孩子的认识能力和坚持能力都弱于成人。

对孩子进行惩罚时,父母一定要慎重,奖励为主,惩罚为辅。有一种惩罚方法——“自然后果法”,让孩子承受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值得父母借鉴。比如,孩子没有规划好时间,结果晚上准备出去看电影时却发现数学作业忘做了。这时,父母就要狠下心来,让孩子自己承受不能外出看电影的后果。


来源:教室吧、光明少年杂志


打鱼晒网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打鱼晒网》官方微博 @打鱼晒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