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袁枚夜晚看窗外下雪,写下一首诗,留下一句咏雪的千古名句

教育   2024-11-28 06:30   河北  

关注唐诗宋词元曲赏读 顶级传统文化美刊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那是举无世的经典建筑,不仅很宏大,同时还很漂亮,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全部都是居住在这个地方,而所有的故事也都发现在这里;


其实现实生活中就有这么一个园林建筑,那就是清朝诗人袁枚的随园,而他的这座花园式的园林,也正是从曹家所购置。


袁枚也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思想家、美食家等等,一生也是放荡不羁,活得极为洒脱,为此还写过了无数的经典诗作,


特别是一首《苔》,更是写出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告诉了世人一个大道理,那就是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即使是很渺小,那也应该要活得轰轰烈烈。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清朝的诗人其实是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诗歌经过了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几个时期的发展,早已是深入人心。


并且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这也就使得清朝的诗人他们难以突破。


唯有另辟蹊径,很显然袁枚是比较成功。


袁枚不仅把诗写得很抒情,同时还充满了哲理。



使得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能够到诗人的一片深情,以及他对于人生的解读。


袁枚有一首诗叫《十二月十五夜》。


一首难得的佳作,整首诗也是描写得极为抒情,也很是唯美;


而他在创作这首诗时,也正是由于在夜间看到外面下起了雪。


于是信手拈来之间,成就了这么一首经典之作,短短的几句,却是写出了不一样的雪中美景。



《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这首诗描绘一幅了夜深人静,但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


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夜之静,雪之明,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制造了更深人转静的环境气氛。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它以“更鼓”、“人声”的一急一绝,形成对照,更深人静的过程,借助“沉沉”“渐渐”四叠字便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使人仿佛听到夜神走动的脚步声。


它又以两散行句结束,特意突出后二句雪映月增明的绝妙景致。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写雪映月愈明的景色。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灯本以照明,吹灯而窗更明,是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洒满白雪。


末句不言雪而雪自见。诗人这时也许已和衣上床,却又欹枕待月。一年最后一个“十五”,既有明月当空,又有白雪洒地,很可能是诗人一生少遇的良宵。


这时一盏寒灯,显已成为多余。不由起坐吹灯,临窗赏玩。由于白雪映衬,月光显得分外皎洁。真是天上地下,照耀如同白昼。


“月照一天雪”五字,准确地表现出诗人映雪赏月的独特感受,既写了实景,又传出真情,全诗就因有了此句而大增光彩。



这两句的艺术灵感,也许是受张九龄“灭烛怜光满”的诗意的诱发,但它不是“望月怀远”,而是映雪赏月,则显属诗人的创造。


它也不像韩愈、苏轼因有谪迁经历,而生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情思,只是直写这年最后一个“十五夜”雪中看到的月色。


映雪赏月,虽然冷,但不孤寂难耐,也没有自怨自艾的情绪,而是独属诗人的创造,只是直写这年最后一个「十五夜」雪中看到的月色,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



诗人袁枚写这首诗时已经61岁了,是一个生活安定的诗翁,所以这首《十二月十五夜》写的也很随意。


看似很普通,也很是平淡,但是写得又是极为有唯美,只那么信手拈来,却又是美得犹如一幅画。

内容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好书推荐:
    速来围观!《长安三万里》之后,我又刷到了爆火的大宋顶流朋友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打破语文学习壁垒,让孩子吃透语文课本
    巅峰水准,传世之作!迄今唯一工笔彩绘四大名著全本,不负经典!
    中国的孩子都应该读一读《苏东坡》:《少年读苏东坡》
     闲暇之余,挑几套好书,与君共享!
     汪曾祺爱读这两本书,姜文赞不绝口,高晓松痴迷至今!
昨日好文:
     河北老太太病逝,临终前她叮嘱儿子:我死后,无论你发现什么,都不要说出去
     李商隐入山访名僧,顿悟人生写下一首诗,看懂受益一生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些惊才绝艳的诗词,终于找全了!
      毛泽东最美的7首冬天诗词,4首入选中小学课本,大气磅礴,壮美洒脱!
      一程山水一风景,一岁年龄一岁心
      一天一首唐诗:杜甫《哀江头》
      一天一首宋词:彭元逊《六丑·杨花》
      一天一个成语:泰山北斗

学上语文
读诗读词,赏花赏月,做个雅致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