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禅堂的生活与清规
百科
2025-01-17 06:01
福建
“
“
禅堂”是供给禅者参禅打坐的场所,一般不对外开放,故一般人对禅堂都有一股神秘感。
禅堂的大小、简陋与否、地点的远近,在禅者的心目中是没有分别的,因一入禅境,三千世界的宽广就在当下。
自古以来,多少的禅者在禅堂中悟到人生的真理,照见自我的本性,而成为一代人天师范,“禅堂”之功实不可没。
禅堂通常有两个门,正门写着“正法眼藏”,后门通称方便门,是供禅者盥洗、方便之用。打坐时要将禅门的帘子放下来,帘子一放下,就不可以进出、走动,或有音声,尤其是止静的板一敲,世界好像一下子就静下来,在寂静的气氛下,你会感受到禅的气息。
以下介绍的是“禅堂的生活与清规”,分四点来说明:
一、禅宗的法物与道场
在禅门,每个参禅的人,拥有的物质要越少越好,少到什麽程度?依现在的斤两来计算,所谓“
衣单两斤半,随身十八物
”,因为一个人东西越少,欲望就越少;东西越多,带给我们的困扰、烦恼也就越多。
禅师们平常生活,衣单两斤半,
若是外出云游的禅者、云水僧,他可以拥有十八样东西,叫“头陀十八物”:
1.柳枝:
现在一般早上刷牙用牙膏、牙刷,以前禅师用杨柳枝漱口、刷牙,牙齿却很少有疾病。
2.三衣:
就是袈裟可储备三件,一是僧伽黎,又叫大衣、祖衣、杂碎衣、法衣、二十五条衣。二是郁多罗僧,又名上衣、七衣、入众衣。三是安陀会,又名中衣、宿衣、内衣、五衣、工作衣等。
3.坐具:
禅者走到什麽地方,随时可以把坐具摊开,在上面打坐。和前面的三衣,通称为“三衣一具”。
4.澡豆:
澡豆就是相等于现在所说的肥皂粉、肥皂。在过去没有肥皂粉的时代,澡豆是一种清洁剂。
5.钵:
是出家人吃饭的用具。
6.瓶:
是装水的用具。
7.香炉:
香炉不仅是用来烧香、供佛,在各处行脚,山林水边一炷香,也有驱除蚊虫的作用。
8.滤水囊:
滤水囊就是现在所说的水壶、热水瓶。
9.毛巾:
盥洗用的布。
10.刀:
是用来除草,紧急时也可以防止坏人的侵犯。
11.锡杖:
出家人拿锡杖是用来防身的。
12.奁:
镜匣子。
13.镊子:
镊东西的镊子。
14.经书、律书。
15.佛像。
16.菩萨像。
17.火燧:
引火用的石子。
18.绳床:
有时遇到下雨天,地上太潮湿,几根绳子一套,就可以在上面睡觉了。
个人用的是头陀十八物,如
团体所居之禅堂,里面最重要的法物,就是钟板、木鱼。
“钟”,谈到禅堂的报钟,有所谓“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万亿国中;功勋祈世界和平,利益报檀那厚德”,实非常有意义。
“板”,寺院的打板,分为一板、二板、三板、四板、五板等。
古时没有时钟,是以“更”来衡量时间。一更、二更......五更天亮等。寺院到了晚上,大家都休息了,叫做“开大静”。打一下“哆!”这是一板,表示大家都休息了。等到通报了以后,打两下“哆!哆!”表示结束。到了早晨约三时左右,要到大寮(厨房)去叫醒水头烧水,饭头煮饭,打三下“哆!哆!哆!”,要大寮的人起来准备;约四时左右,打“哆!哆!哆哆!”四下,这是要全寺大众起床盥洗,上早殿。四板以后,打五板“哆哆哆!哆哆!”接报钟。从一板到五板就是这样轮转。
禅堂的钟板,就是大众的号令,所谓“龙天耳目”,必须相当尊重。钟板的配合有时是“一钟一板一木鱼”,有时是“二板一钟一木鱼”,或者“三板一钟一木鱼”,都代表了一些特殊的意义。总之,禅者的生活,不用语意,每天在单纯的号令下井然有序。
钟、板,是禅门的号令,
为什麽用木头做成鱼的形态?鱼有一个很特殊的习性,不管是在水中游或静止不动,眼睛都睁着不休息,佛门取其精进的特性,敲打木鱼来策勉禅者要用功不要懈怠。
有的甚至在钟板上面,书写“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珍惜光阴,时不待人
”,时时警惕参禅的人珍惜光阴。
禅堂里最重要的领导者,在佛门称作“
维那
”,其座位旁有个小牌子,写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大众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顾,罪归汝身。”就是说在禅堂,大家修行规矩、法则,都靠维那领导,所谓大家的慧命,维那应好好维护,否则执行不力,那就是维那的罪过了。
另外,
禅堂里还有一样非常引人关心、注意的“香板”,香板分有好多等级──
1.“警策”香板:
是用来勉励大家的。
2.“巡香”香板:
是用来巡查坐禅昏沉的人。
3.“监香”香板:
于禅七时使用,一般是由方丈、首座、西堂、维那、纠察等执行。
4.“清规”香板:
是属较严重者,犯了清规时,才会请清规香板来处罚。
除此之外,有的信徒还爱请赐香板(打香板),来消除业障,为自己增加力量。禅门的禅堂,无论是封闭也好、大也好、小也好,主要是让一个有心参禅、悟道者,能有个悟处。
二、禅者的话头与成就
一个参禅的人,总要提起话头来参,“话头”,对于学禅的人,是重要的第一步!
所谓“参话头”,主要就是提起一念,看这一念的开始来自何处?灭向何方?把这一念、这一个话头紧紧的掌握住,在这话头回心返照、悟达自性。
参话头有两种,一种是有意义语义的话头;一种是无意义语义的话头,这种话头不可以用一般常识解释,也不可用逻辑推理,因为没有意义,就不必分别研讨。
有意义的话头,指我们平常讲的──
‘狗子有佛性也无?’
‘我们无梦无想的时候,主人公何在?’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念佛是谁?’
‘念佛是我,我又是谁?’
‘谁叫我们每天驮着这个尸体东奔西跑呢?’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所谓“参话头”就是要一直这样参下去、问下去--,问到最后,忽然一声‘噢!’迷妄的虚空世界粉碎了,这个时候就愣愣地惊奇,啊!那感觉别有一番景象,这就是开悟。
“参话头”大都是禅师给我们提起,给我们启示。有时,禅师把话头提起来了,我们却不知道是什麽意思,如龙牙禅师参临济禅师时问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临济:‘与我拿禅板来。’
后来龙牙禅师又去参翠微禅师问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翠微:‘与我拿蒲团来!’
这种答非所问,驴头不对马嘴的对话,在禅者的心里都有一番大道理。又如天台德韶禅师参净慧禅师时问道:‘如何是曹溪一滴水?’
净慧:‘是曹溪一滴水。’
一般人看到许多不合理,但在禅者的世界,他已把矛盾统一了,把时空调和了,把心物一如了,把一切众生都一体化了,没有你我的分别,一切都是平等的。
如何静坐?如何参话头呢?我们在家里的床上、地板上、沙发上,坐下来把意念集中,把精神统一,这叫参话头。如同猫要捕捉老鼠时,目不转睛、四脚贴地、身毛都竖起来,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一念,参话头就是要用这样的心力!
琅琊禅师有一女弟子,问琅琊禅师如何参话头?琅琊禅师道:‘你就参一句“随他去”吧!’
这女弟子听后,行之不退。有一天,有人告诉她:
‘喂!你的先生和一位漂亮的小姐去看戏、喝酒了!’
‘随他去吧!’
又有人跟她讲:‘唉呀!今天你家遭小偷了,被偷走好多东西。’
‘随他去吧!’
如果我们听了她这样的回答,一定会替她着急,这种事怎可说随他去呢?
有一天,她和丈夫在炸油条,“吱!”一声响,悟道了。她静静的离开锅边,丈夫叫道:‘喂!喂!你怎麽走开呢?’
她答道:‘随他去吧!’
丈夫:‘你是不是疯了呢?锅子的油正热着,怎麽能“随他去”呢?’
我们看到这位太太不近人情,不近事理,可是她一句“随他去吧!”在世间上都能消遥自在了。在日常生活中偶尔看到两个人在那交头接耳,你不必以为他们是在那讲你,“随他去吧!”看到别人的生活不正常,只要不妨害到你,“随他去吧!”看到别人有好处,也不必嫉妒,“随他去吧!”假如在行住坐卧中,待人处事上,能好好运用这一句“随他去!”不必参禅悟道,日子也会很好过的。
三、丛林的制度与清规
丛林的制度是非常民主、平等的,在分工合作下各司其职,有管生活的、有管礼仪的、有管法务的,如:维那为规矩之纲领;典座为资生之主管,负责调理饮食;香灯负责佛殿的清洁与事务;司水掌民生所需......,因各人根性不一样,常住会依各人的性向给予安排其职位,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禅林风范。
月潭禅师曾云,出家人分三等:
1.能够广度众生、广结善缘者是上等的出家人。
2.虽不能弘法度众,但能维护寺院、保护道场,这是中等出家人。
3.不能弘法度众,又不能保护道场,只知道吃饭、睡觉,这是下等的出家人。
又,峨山禅师也说出家分--
1.能够经得起犍鎚的棒喝、打骂,受得了委屈打击,种种苦难,都很坚强,这是上等的出家人。
2.虽不能忍耐,受不了委屈,不过对他好,他会感激你的慈悲、你的恩惠,这是中等的出家人。
3.丝毫承受不了委屈,又不知道感恩,只会怨恨、不满足,常常在你对我好,他对我不好的比较下过日子,没有禅悦,没有法喜,这是下等的出家人。
禅宗丛林内的一切都很平等的,我们从它各种的名词可以得知,如--
住持和尚要请大家吃饭,叫“
普请
”。
堂主老师要说法开示了,叫“
普说
”。
客堂下令要工作劳作了,叫“
普坡
”。
常住慰劳大众要吃茶了,叫“
普茶
”。
加了“普”字,就是大家都平等了、都一样对待了。丛林除此之外,还有“六和敬”的制度,即:利和同均、戒和同遵、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大家在利益上、戒律上、见解上、语言上、思想上、共住上,都是平等无高下的。
禅宗的规矩很简单且有序,比如有的禅堂标示着参禅之规矩:
不侮辱修行者,
不亵渎三宝,
不破坏禅堂团体,
不违犯刑事罪行(即杀、盗、淫、掳),
不宣说自己的成就。
另外百丈禅师也有“丛林二十条规定”:
丛林以无事为兴隆,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上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理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这些都是禅林一些重要的规矩与目标。
四、禅门的生活与修持
一个禅者,他的丰姿、他的形象,都显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之间,所谓“
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
”,走路的时候,如风一样的迅速无声,不弯曲直走;坐下来要如钟一样的平稳、庄严;站立时,如松树般的笔直;睡觉时,吉祥式的右胁而卧像个弓。
归纳禅门生活的要点,不外乎——
忍辱(从忍辱中去除无明)
作务(从作务中来培福报)
修福(从修福中增长智慧)
感恩(从感恩中获得快乐)
参禅(从参禅中解脱自在)
有一位昙照禅师,每天逢人都告诉对方:‘快乐啊!快乐啊!我好快乐啊!’有一次不小心掉到水里,几乎要灭顶,他仍无惧的微笑着。可是到了年老卧病在床时,每天却喊着:‘痛苦噢!痛苦噢!我好痛苦噢!’
住持和尚听到后,就对他说道:
‘你不能老是这样的喊痛苦呀!想当年你掉到水里,几乎灭顶,都不怕,怎麽现在老了、病了,却老是在喊痛苦,你的修持功夫到哪去了?’
昙照:‘你看我这一生,究竟是喊痛苦好呢?还是喊快乐好呢?’
其实昙照禅师他觉悟的境界,不是喊快乐或喊痛苦来代表,他之所以喊“快乐!快乐!”是要大家珍惜光阴;所以喊“痛苦!痛苦!”是要警惕大家生死无常的可怕!
三宝影音
分享佛教音乐、佛教影视、佛学经典、佛教知识等!
最新文章
“五堂功课”是哪五堂(附多版本功课)
450首佛 歌大集合+朝暮课诵!终于收集齐了!收藏手机里随时听!
正月初六,恭迎定光佛圣诞!愿众生离苦得乐,福慧圆满!
请佛像,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吗?
收藏 |《楞严咒》合集
正月初五迎财神,开启一年好运程
这尊菩萨是“最大的财神”!我们该如何修持受用?
正月初五迎财神|五路财神朱砂手串,护佑你吉祥安康,诸事顺遂!
收藏|课诵及仪轨合集
收藏 |《中國佛教史》合集
注音佛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全600卷)
新春祈福,诵这些呪圣号,效力惊人
新春这样去赚钱,福报才能滚滚来
正月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欢喜过大年
收藏!超实用的春节入寺攻略,让祈福之行更圆满
清凉梵音《弥勒尊》
紧急呼救!上海报恩寺普渡众生陷入困境,恳请大家伸出援手共渡难关!
腊月二十九 | 恭迎华严菩萨圣诞
请出家人做佛事,有什么用处?
“晨钟暮鼓”是什么意思?
梦参老和尚《大方广佛华严经》全集
除夕夜,做什么最吉祥?
学佛十要、十不要
岁末结缘大悲咒水杯,福满新岁、开启福运!!
家中破损的佛像,该如何处理?
收藏 | 400多部《佛教影视剧》春节慢慢看
何谓 “六因”、“四缘”、“五果”
佛教 “烧头香” 的真实含义
春节怎样请客,才能不损福报?
小年(腊月廿三),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佛教影视《玉琳国师之再世情缘》全集
腊月廿三,监斋菩萨圣诞日——监斋菩萨是谁?
腊月二十二 | 恭迎文殊菩萨成道日
佛教影视《玉琳国师之再世情缘》第31集
佛教影视《玉琳国师之再世情缘》第33集
文殊菩萨为何被称做“七佛之师”?
文殊菩萨般若智慧,我们怎么样能得到?
佛教影视《玉琳国师之再世情缘》第28集
这个护身符,你戴上了吗?
什么是“五根”
佛教影视《玉琳国师之再世情缘》第25集
【免费结缘】白玉菩提手串,持之善根深种、与佛结缘,平安吉祥!
为什么受五戒之后,还要受持八关斋戒?
佛教影视《玉琳国师之再世情缘》第22集
这20种恶因会让你丑陋多疾,应断除之!
禅堂的生活与清规
佛教影视《玉琳国师之再世情缘》第19集
佛教影视《玉琳国师之再世情缘》第21集
什么是“焰口”,放焰口的由来
为何僧人诵经时要敲木鱼?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