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春季某一天,向来勤快的张式亮在村口菜地翻耕。
无意间,发现地下有奇怪的动物骨架化石,猜想是恐龙化石。
赶紧向文物部门报告。
在文物专家指导下,挖出一段恐龙骨架化石,长一尺余,重二十多斤,交由县博物馆收藏。
博物馆发给荣誉证书,注明张式亮送恐龙化石标本字样。
这本子,张氏父子一直收藏着。
虽然,没想到日后会发掘出一架完整的恐龙骨架,但已经猜到地下还有更多恐龙化石。
因当时还不具备发掘条件,文物部门交给张式亮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继续守护,不能泄密。
忠厚善良的张式亮在地头搭草棚,日夜坚守,默默看护了整整十年。
直到2002年春天,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著名恐龙研究专家董枝明教授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物岩石学家陈克樵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细致的发掘。
历时40多天,挖掘出大量恐龙脊柱骨、肋骨、尾脊、小甲片、前后肢等化石。
其中一根大腿骨,长近1米,重逾10斤。
2003年5月,两位专家又指导天台县博物馆,对出土的恐龙骨化石进行了骨骼复原,拼装成了一座3米多高、8米多长的整体恐龙化石骨架,命名为“天台龙”。
天台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恐龙新种,是一只食肉又食草的恐龙。
天台龙,前肢短小,行动迟缓,并且,有食草类恐龙才有的甲片,说明是食草的。
但粗壮的下肢骨,又说明是两脚行走、食肉的兽脚恐龙。
专家大体认定,这是草肉兼食的蜥脚类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