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苏轼写下最自恋的一首词,其中9字让人笑喷,今成耍酷金句

文化   2024-12-12 06:30   山东  

源 | 诗词世界

作者 | 叶寒


晋代文学家左思有两句诗,我特别喜欢: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意思是说:在千仞高山上抖落衣上的灰尘,在万里长河中洗涤脚上的污垢。


读来气势非凡,写尽了文人的坦荡、疏狂,与桀骜。


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柳永的“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种自信、自傲、自得,甚至是有些些自恋的词句,就这样自然而然诉诸文字,倾泻笔端。


让人见之心喜,心潮澎湃,心向往之。


仿佛他们天生就该如此,就当如此。


这样的时刻,自然也少不了苏轼的身影。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苏轼47岁。


这一天,他送学生潘大临赴省考试。

为了激励学生好好应考,苏轼特地写了一首词。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这首词里,苏轼竟疯狂开启夸夸模式,写下一首很是自恋的词作。


词名《蝶恋花·送潘大临》。


别酒劝君君一醉,

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

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

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这是怎么回事呢?别急,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潘大临是苏轼的学生,也是朋友,经常随着苏轼、黄庭坚、张耒等人四处游玩儿。

作为江西派诗人之一,他的名气并不很大,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很有名的一句残诗,和一个成语。

原来曾有一段时间,潘大临过得很贫穷,付不起房租。

这个秋天,将近重阳,他躺在床上,听着屋外风雨吹打窗棂,只觉无限萧瑟。

他灵感迸发,提笔就在墙壁上写下:

“满城风雨近重阳。”

他正要继续写下去,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紧跟着,传来房东催交房租的喊声。

这一下,潘大临的思绪被打断。

等他处理完杂事,再要续诗时,却怎么也没思路了。

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满城风雨近重阳”也便成了一句残诗,虽只短短7字,却仿佛有无限苍凉,读来令人怅惘。


“满城风雨”这个成语,便是由此诗而来。


原意是用来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来则被引申为:某一事件(坏)事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讲完了潘大临的故事,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有才情的人。


也就不难理解,苏轼对其的拳拳爱护。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


送别宴上,苏轼频频劝酒,心中却暗暗思忖,不知眼前这清秀丰润的潘郎,将来会是谁家夫婿?


“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握着潘大临的手,苏轼以过来人的姿态谆谆嘱咐:


大临呀,待你将来试成高中,无论是升官所得的赏钱,还是邂逅的美貌佳人,都一定要好好珍惜。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写下千古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对当时的文人来说,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是高不可及的理想;高屋骏马、美人良配,则是他们最现实的追求。


苏轼最是谙熟文人的心理,于是接下来,他便现身说法,好激发潘大临的功名心。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长安,在这里泛指京都。


回首三十年前(这里的三十年前,更多是虚指,指很多年以前),汴梁都城,多少繁华锦绣,绝色佳人。


我便是其中一等一的风流人物,在不少秦楼楚馆的墙壁上,留下过名姓。


那时苏轼将将20岁,风华正茂。


他和弟弟苏辙一道,随父亲苏洵进京应试。


苏轼清新洒脱的诗文,得到了当时文坛大V欧阳修的盛赞,一夜间名声大噪。


每有新作,立刻就传遍京师。


所谓“裘马颇清狂”、“满楼红袖招”。


一转眼,年轻的苏轼老去了。


父母相继病逝,乌台诗案,幼儿夭折,苦难的风雨联翩而至。


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此时此刻,他再回头看那段时光,隔着二十余年的沧桑变幻。


曾经的灿烂变得多么遥远,可仅仅是拥有过,就已足够美好。


仿佛在提醒着自己:在大半生的失意失落里,我也曾意气风发、光彩夺目过。


如果说,20岁的苏轼,写下“我是风流帅”,那是少年清狂,志得意满。


那么,47岁的苏轼,写下“我是风流帅”,却自自然然携着岁月的厚重与深长的怀念。


以及一种为苦难挫折所摧毁不了、侵蚀不尽、破灭不了的骄傲与坚韧。


文末点亮在看,鼓励下儒风君


3秒加星标,儒风大家抢先看

儒风大家
关注儒风大家,读懂中国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