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放大器是各种电子系统的基本组件,尤其是在射频和音频应用中。这些放大器将信号功率提升到适合传输或驱动负载的水平。在不同类型的功率放大器中,AB、B 和 C 类因其更高的效率和独特的工作特性而脱颖而出。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放大器类别的细节,研究它们的波形、工作原理和相关方程,以了解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AB 类放大器:平衡方法
AB 类放大器旨在克服 A 类放大器的低效率,同时避免 B 类放大器中的失真问题。此类放大器的工作状态是两个晶体管(推挽)导通输入信号周期的一半以上但不到整个周期,这通常是通过将晶体管略微偏置到阈值电压以上来实现的。
如上图所示,AB 类放大器中的输入信号 Vg 略高于阈值电压 V th。导通角 α 略大于 π 弧度但小于 2π 弧度,这意味着每个晶体管的导通时间超过半个周期但少于整个周期。与 B 类放大器相比,这里的关键优势是交叉失真减少。
相应的电流 IT呈现平滑过渡,避免了 B 类放大器中出现的急剧截止。这种平滑过渡可实现更线性的放大和更好的保真度,尽管与 B 类放大器相比,效率有所降低。输出电压 Vd表明,在正半周期,一个晶体管导通,而在负半周期,另一个晶体管接管。波形略有重叠,确保信号路径连续,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失真。
关键方程式:
在 AB 类操作中,静态电流 Iq 、峰值输出电流 Imax 和导通角 α\alphaα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直流电流 IDC 的计算公式为:
该方程强调了偏置和导通角如何影响平均电流,从而影响放大器的效率。
B 类放大器:高效率,低保真度
B 类放大器以其高效率而闻名,理论上在理想条件下可达到 78.5%。此类放大器的每个晶体管都恰好传导输入信号的一半,从而产生 π 弧度的导通角。然而,由于输入信号过零点附近的非导通相位,这种操作会引入严重的交叉失真。
在 B 类操作中,如波形所示,输入信号 Vg 使得每个晶体管仅当输入信号超过阈值电压 Vth时才导通。导通角 α 正好是 π 弧度,每个晶体管在另一个半周期内完全关闭。
电流波形 IT呈现出急剧的截止,这对应于输入信号过零时晶体管的关闭。这种急剧的转变会引入交叉失真,这在小信号应用中尤其成问题,因为这种应用中的失真会变得更加明显。
关键方程式:
B 类放大器的效率是其主要优势之一。耗散功率 Pdiss和输出功率 Pout 与峰值电流 Imax和直流电流 IDC的关系如下:
该公式反映了 B 类放大器中效率与线性之间的权衡。虽然效率最大化,但线性和保真度却受到损害,因此 B 类放大器适合于效率比信号质量更重要的应用。
C 类放大器:以牺牲线性为代价实现极高的效率
C 类放大器的效率更高,通常超过 90%。然而,这会导致严重的信号失真,因此 C 类放大器主要适用于可使用调谐电路重塑信号的射频应用。
在 C 类操作中,输入信号 Vg 偏置远低于阈值电压 Vth ,导致导通角 α 小于 π弧度。晶体管导通的时间不到输入信号周期的一半,这导致输出高度失真,类似于一系列脉冲。
在 RF 应用中,可以使用谐振电路对这些脉冲进行整形,以产生正弦输出。C 类放大器之所以能实现高效率,是因为晶体管在信号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关闭状态,从而消耗最少的功率。
关键方程式:
C 类放大器的效率η可近似为:
该方程表明,随着导通角 α 的减小,效率会增加,但线性度会降低,凸显了丙类放大器操作中的权衡。
比较与应用
A 类、AB 类、B 类和 C 类之间的主要差异可以归纳为导通角、效率和线性度。A 类提供最佳线性度,但效率最低。AB 类实现了平衡,效率高于 A 类,线性度可接受。B 类可最大程度提高效率,但存在交叉失真问题,而 C 类效率最高,但失真明显,主要适用于射频应用。
每个放大器类别都根据应用的要求找到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效率、线性还是两者之间的平衡。
最后的话: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射频笔记的会员已经有 30 多名朋友加入,如果你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戳链接 🔗 加入我们吧。这是一个射频资料分享的私密圈子,你可以获取射频笔记专业的资料分享(视频+文档),完整文档和重要资料只和会员朋友在这个私密圈子分享,同时不定期采购资料和大家分享,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还在犹豫什么?快来加入吧。大家也可以选择购买EDA365官方培训课程🔗 进行学习,让爱学习的我们一起冲!
来不及解释,最后上车机会
添加管理员微信咨询:RFnot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