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到右:张冉、刘欣欣、宋友霖)
8月24日,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高等学校基础医学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工作组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暨2024“一带一路”国际大学生医学基础研究创新设计论坛在广州圆满落幕。由刘欣欣作为团队负责人,基础医学院李传洲副教授、陈娟教授共同指导的项目《新型FUS突变体诱导神经元铁死亡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以优异表现斩获金奖,创造了我校国际学生参加医学类竞赛的历史最佳成绩。
该团队由基础医学院国际学生辅导员陈曦老师牵头组队,团队成员除了刘欣欣、张冉和宋友霖以外,还有来自法国的Sarah Denise Francia Dubois(邓思)和来自马来西亚的Tan Zi Yee (陈谘仪)。今年5月9日,该团队凭借前期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顺利通过校赛取得参加区赛复赛的资格;7月底,原定于7月26日开展的复赛出现了小小插曲,比赛所在地福州地区,由于受到台风预警,出于安全考虑临时通知取消所有赛事活动,这对团队成员的国际行程产生了极大影响;好事多磨,有惊无险,5位国际学生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在李传洲副教授和陈娟教授的指导带领下,从100余支区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顺利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 为了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好成绩,团队成员坚定信心,查漏补缺,多次集体备赛并在实验室进行实战操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总决赛中,刘欣欣、张冉、宋友霖三位队员代表整个团队,穿着中式旗袍闪亮登场,在展示环节自信满满,在答辩环节不慌不忙,最终获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顺利斩获来之不易的金奖。
(由左到右:李传洲副教授、张冉、刘欣欣、宋友霖、陈娟教授)
“实话说,如果没有队友们的支持,我不可能走到今天。感谢李传洲老师,陈娟老师,陈曦老师,还要感谢我的队友们,她们不断地练习演讲,数次前往实验室,并在压力下互相支持。” 谈及这次参赛感受,刘欣欣回忆起了许多点点滴滴。“备赛中,我们在实验室完成了western blot, immunofluorescence、转染、细胞培养、CCK-8实验、MDA检测等。这是一段宝贵的经历,不仅让我更熟悉实验操作,也体验了和队员们一起努力备赛的艰辛与喜悦。”
(团队成员在做蛋白质印迹)
本次比赛前后历经11个月余,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基础医学院李传洲老师和陈娟老师,从繁忙的科研教学工作中专门拨出时间,多次为团队成员项目提供针对性指导;团队内部分工合理,结合每位成员的特点来确定所承担的角色,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儿往一处使。张冉被分到的角色是项目展示汇报人,为了保证最终汇报顺利,她累计进行了超过500次的汇报排练:“在福州参加复赛前,我在会场大厅里大声练习,吸引了周围人们的目光,那一刹那,我终于战胜了在他人面前演讲的恐惧。那种释然和自信,令我铭记终生。”
团队成员们日以继夜地为比赛而奋斗,同时还有繁忙的医学课程以及考试需要兼顾,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最终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李传洲副教授对团队成员评价很高,“她们非常努力,最后取得金奖也很不容易;祝贺这五朵金花,也预祝她们未来的医学之路一路生花。”
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是我国医学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创新研究设计竞赛活动,代表了全国医学类院校大学生创新研究的最高水平。本届大赛覆盖了全国约250所高校4万余名学生;大赛总决赛在中山大学举办,来自21个国家、204所高校的876支队伍,共计3216人线下参赛。基础医学院以新医科建设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院历来重视高质量培养国际学生,国际学生规模在全校各院系中居于前列。根据学校统一安排,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MBBS和中文授课的临床医学专业国际学生,入校后将由基础医学院直接管理和培养;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学院国际学生已经再次突破200人,与2019年学院国际学生人数基本持平。未来,基础医学院将继续高质量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学生,让“学在华科大”和“学医在同济”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为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字:陈曦
图片:李传洲、刘欣欣等
编辑:陈晨
审核: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