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新的使命 凝聚奋进力量——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文摘   2025-01-26 11:30   云南  

      点击下方名片 了解丽江权威信息



星奔川骛,岁回律转。


回首2024年,在丽江大地上,一场场“接地气”的理论宣讲“声”入人心,一场场散发着“烟火气”的文旅活动火爆出圈,一篇篇“冒热气”的新闻报道催人奋进……


一年来,在市委领导下,丽江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涵养弘扬主流价值、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繁荣发展主流文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丽江实践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高擎思想之旗

开辟理论武装新境界



旗帜引领方向,思想就是力量。一年来,全市上下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丽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理论学习重行重效——

对理论的学习越深刻,发展的天地就越广阔。一年来,全市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统筹安排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纳入学习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党组)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3360次,对70家市级单位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进行列席旁听。

理论传播入脑入心——

理论宣讲要想打动人,关键在于将心比心、引发共鸣。一是通过持续打造玉龙县“卡巴宣讲团”、宁蒗县“双语宣讲团”等特色宣讲品牌,有效拉近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也让党的创新理论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更有烟火气。二是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面向基层干部职工、农民、青年学生等开展理论宣讲2340场。三是举办丽江市“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打造23个理论宣讲优秀作品进行网络展播。发挥“学习强国”平台作用,在丽江学习平台供稿3878条,入选省级学习平台1932条,入选总平台332条。

丽江市第五届“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现场。(丽江融媒记者 钱磊 摄)


理论研究走深走实——

一年来,丽江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形成了一批具有辨识度的研究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丽江的生动实践》被省级立项。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带头开展调研,形成《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赋能乡村旅游发展》等报告。完成题为《玉龙“卡巴宣讲团”:乡音传党音,打通末梢宣讲之脉》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


激扬奋进之力

开创舆论宣传新局面



伟大事业需要主流舆论鼓劲。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丽江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用一件件精品力作和一个个火爆话题产生大流量、澎湃正能量,聚合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主题宣传凝心聚力——

围绕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全会、市委全会等重要会议,精心组织宣传报道,解读形势政策、反映经济成效、坚定发展信心,全力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统筹市、县媒体开设“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舍不得的丽江”“高原户外运动之都”“旅居丽江”等话题,常态化开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舍不得的丽江”“跟着赛事游丽江”等话题宣传。丽江的好故事,刷屏热播。


经济宣传精准有效——

围绕经济宣传工作,推出权威访谈解读,市委书记浦虹做客云南广播电视台直播间。开设《2024丽江经济这样干》专栏,推出“丽江视点”新媒体作品。组织中央和省、市级主流媒体开展“2024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等全媒体主题采访。与新华社共同策划推出重点报道《云南丽江:小芒果成为大产业》,被200余家媒体转载。一个个典型案例和鲜活故事,让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的新成效生动呈现。

品牌宣传火爆出圈——

聚焦“文商旅”“康体旅”“教科旅”“丽江民谣”“丽江礼物”等新业态,讲述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故事,“舍不得的丽江”品牌持续擦亮。去年以来,全网有关丽江的正面报道45.13万篇(条),中央主流媒体刊发(播)、转载丽江稿件3576篇(条),《新闻联播》播出13条,信息互动声量值达9.9亿次,全网影响力值累计超2000亿次,“舍不得的丽江”话题播放量达17.4亿次。



全媒格局加快构建——

新时代,做好新闻舆论工作,须答好媒体融合“必答题”。一年来,一网(丽江网)、一端(丽江融媒APP)、两矩阵(丽江发布、丽江融媒)的新媒体布局已经形成。通过统筹市、县(区)两级融媒体中心资源,加强策划、生产、分发等环节协同联动,主流舆论传播新格局正全面塑造。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建立完善薪酬分配、绩效考核等制度,融媒体改革逐步深化。建立完善与中央媒体的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央地四级媒体及县(区)部门联动的素材共采共享机制和正能量网络精品推送机制,宣传的合力进一步凝聚。

国际传播有声有色——

成立了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丽江市分中心。做精做优魅力丽江海外社交账号,推送相关贴文1.4万条,总浏览量达630万余次,总互动量达18万余次。开展“游云南看吴哥”柬埔寨代表团在丽调研活动。积极参与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成立活动,选送14件极具特色内涵的非遗展品在柬埔寨吴哥国际机场进行展示。推出《舍不得的丽江》城市形象宣传片。



引领文明之风

构筑思想道德新高地



一个地方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滋养。这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社会新风正气大力弘扬。

思想引领更加有力——

积极推进云南华坪思政教育基地建设,办好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丽江分讲堂,着力打造张桂梅思政品牌。大中小学全面开设思政课程,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政课程。视频节目《金沙水暖 薪火相传》被“学习强国”总平台采用。

2024年12月23日,“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十五讲在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完成录制。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榜样力量深入人心——

张桂梅先进事迹(系列活动)成功申报省社科联“一州市一品牌”社科普及项目。《我本是高山》入选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山花烂漫时》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我的老师张桂梅》荣获云南广播电视奖优秀广播剧二等奖。木江胡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毛建忠被授予“云岭楷模”称号,刘增元入选2024年第一批“云南好人”。

木江胡。(资料图)

文明新风润泽丽江——

全力以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众知晓创文、参与创文的氛围更加浓厚,文明正成为自觉,城市更加美丽。通过开展“文明讲堂”宣讲、法治宣传、科普、诚信主题宣传、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学习教育、文明交通、文明用餐、“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文明实践等活动,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的文明宣传标语。(丽江融媒记者 杨国辉 摄)



焕发创新之美

营造文化繁荣新气象



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2024年9月,丽江民谣音乐季相关话题成为现象级传播事件,这是丽江打造文旅“新IP”的重要举措。一花独放不是春。回眸2024年,丽江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如繁花盛放。

文化品牌打造出新出彩——

联合互联网头部企业成功举办“2024丽江民谣音乐季”,全网涉及“2024丽江民谣音乐季”相关信息1.52万余条,快手相关话题总播放量超12亿次,启动仪式直播观看1700万人次,总决选直播观看超1.2亿人次。实施“丽江礼物”文创项目,举办“舍不得的丽江——丽江礼物”文创设计征集与文创人才大赛,推出31种104款“丽江礼物”品牌特色文创产品。举办2024年第六届丽江“拾贰”精品剧本展,剧本成交额超7000万元。

2024丽江民谣音乐季启动仪式,航拍图。(丽江融媒记者 和涛 摄)


公共文化服务优化提升——

荣获云南省第六届群众文化“彩云奖”4项,荣获国家艺术基金1项。完成6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挂牌丽江市图书馆5个特色分馆。举办“书香丽江”全民阅读活动暨悦读月· 旅游宣传推广活动,“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推广暨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戏曲进乡村、“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四季村晚”夏季大联欢文艺演出等活动精彩纷呈。放映公益电影6170场,观影群众达34万人次。

丽江市第三届“书香丽江”全民阅读活动暨悦读月•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丽江融媒记者 和玉松 摄)


文化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文化企业发展质数齐升,文化单位(企业)和个体户总数达5882家(户),预计增长30%。丽江东巴谷生态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入围新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组织开展文旅宣传推广“一月一活动”“一滴水经过丽江”研学旅游目的地、“20度的丽江”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力——

申报并完成石鼓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2024年红色基因库项目建设,成为云南省2024年唯一入选项目。形成纳西制铜、刺绣、珐琅银器等品牌,谭志平、和桂生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市博物院成功申报国家二级博物馆,筹建丽江同心阜茶马古道博物馆和丽江民族服饰博物馆。市政府与国家博物馆在博物馆展览展示等领域建立合作机制。

丽江民族服饰博物馆。(和红娟 摄)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新的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更好担负起新的宣传思想文化使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丽江实践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采写:丽江融媒记者 潘杨劲松

责编:林 彤

校对:李琳瑛

二审:和晓华

终审:杨国钧






推 荐 阅 读


● 来丽江过年吧!

● 寒潮雨雪来袭!丽江交警提醒注意出行安全

丽江发布
发布权威信息,提供资讯服务,倾听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讲好丽江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