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琴操,北宋1073年生于官宦之家,原名蔡云英,但也有说她姓氏不详,琴操是她的艺名。
原本琴操也是大家闺秀,从小聪明伶俐,相传她自幼便才貌出众,通音律,晓佛书,解诗词。
然而不幸的是,在她十三岁时,因为父亲受宫廷牵诛,接着母亲怒急身亡,父母相继亡故,无以为生的她, 无奈沦为歌妓。
据说被抄家时,她正在后院弹琴,而那把琴,也因抄家被毁,沦为歌妓后,云英以琴操为艺名,“琴操”二字出自东汉蔡邕所撰的《琴操》一书。
琴操对琴棋书画,诗词歌舞都有一定的造诣,加之宋代文人常常到烟花柳巷厮混,琴操在这种半雅半俗的“文化氛围”里泡久了,也便生出了一点诗意。
偶有文客来,吟风弄月,也可以填词作曲,人气渐旺,名声渐响,提到琴操之名,西湖一带,无人不晓。
有一天,西湖边上有人在吟唱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刚好琴操听见了这位官人的唱词,心想:“您唱错了吧,应该是‘画角声断谯门’才对”。可又不好直接说,于是委婉地到:“错得好,虽然词句唱错了,但是词的意境反而推进了”。
谁知这位大人耳根子软,架不住拍马屁,何况又是大美女的忽悠。高兴地抱拳道,“久闻姑娘才华不让须眉,既然错了,姑娘能否用这个韵,填一首新词呢?”
琴操暗想,全用阳韵,动作改动不大,但难度系数较高。但是做人就要有挑战,不走寻常路,才能看出新奇。琴操略一沉吟,随即改为: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片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莲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烟万点,流水绕红墙。
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谩嬴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
吟罢,搁笔一笑,嫣然妩媚,围观人等纷纷凑上来观词,疾呼“妙极”。经琴操改动后,虽然换了不少字,但仍能保持原本的意境和风格,丝毫不损原词的艺术成就。于是,琴操的声名便在西湖一带传开了。
琴操的轶事甚多,她曾受到苏东坡的赏识,引为红颜知己。
一天,两只游船相撞,16岁的琴操与已到知命之年的苏东坡相遇。当时苏东坡是杭州知府,琴操是名动一时的歌妓,后来东坡先生为她赎身,由于受到世俗和伦理的束缚,两个有情人终不能结为连理。
琴操曾为东坡抚琴一首,被东坡的好友佛印称为百年难得一闻。宋人《泊宅编》中记载到苏轼在杭州时,携琴操游西湖。
东坡戏曰:“予为长老,汝试参禅。”琴操笑诺。东坡曰:“何谓湖中景?”答:“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又问:“何谓景中人?”回答:“裙拖六幅湘江水,髫挽巫山一段云。”再问:“何谓人中意?”答:“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还问:“如此究竟如何?”琴操不答。东坡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琴操沉吟半响后,决定削发为尼,了却情缘。遂起身为东坡唱到云:“谢学士,醒黄梁,世事升沉梦一场。奴也不愿苦从良,奴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
东坡为之落藉,琴操从此削发为尼,于玲珑山别院修行。这是苏东坡没有想到的,一句笑侃,铸成玲珑山多了一位僧尼。
琴操出家后,用谐音取法名“勤超”。至此,一代名妓,从青楼出走,在尘外谢幕。
苏轼、黄庭坚、佛印曾多次来玲珑山探望她,一起品茶煮酒,吟诗作对,也曾劝她回杭州,无奈琴操心意以绝,苏轼只好借酒消愁,醉卧在玲珑山上,留下了许多遗迹和动人的故事。
1098年,琴操逝世,年仅二十四岁,半生歌妓半生尼,无论琴操是什么身份,不可否认的是她才女的本色与性情。
她一波三折的传奇人生,浸透着刻骨的心酸和悲凉,也见证了青楼的发达,达官贵族的潇洒与轻松。
她当年修改的《满庭芳》至今读来仍可见其深厚笔法。对语言的驾驭、词境的揣摩、音韵的锤炼,没有长时间的研习恐怕很难一时之间成就如此佳篇。
作者简介:青丝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遇见李菁签约作者。喜欢雨天,在文字里穿行,热爱人间烟火,细水流长的日子,也追求诗意和远方。
公众号
~ 青丝綰流萤~
在喧嚣忙碌的世界,
留一点属于自己的温暖空间
我是綰綰,我一直在这里等你♡
谢谢你这么好,还为我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