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欧电动车谈判正在关键时期,双方仍存在重大分歧。从今年6月中欧双方磋商机制的确立,到现在双方已经进行了持续的磋商谈判。现在,距离欧盟拟定的终裁日期只剩下一周了。在这谈判的紧迫关头,欧委会却采取了不透明的手段,想越过中方谈判的合法代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我方私企搞“单独约谈”。近日,中国机电商会公开披露了欧方的“阴阳”行径:欧委会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单独与部分企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
他们明白很多中国公司,特别是刚进入国际市场的,往往缺乏经验急于拓展业务。于是欧盟便利用这一点,私底下偷偷联系一些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承诺给予他们更低的关税、更大的市场份额等“特殊待遇”,以此来诱使这些企业“背叛”中国,与其单独达成协议。欧盟的这番操作,可谓用心险恶,他们试图通过这种“各个击破”的战术,分化中国企业,瓦解中国企业的谈判力量,最终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其实,关于关税问题,如果中欧双方把问题摆到台面上来谈,各退一步,不仅可能协商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贸易价格,还能照顾那些在欧洲市场份额较少的企业;但这次欧盟拒绝接受和谈,反而去和中国企业单独谈判,一方面是想破坏中方团结,从中摄取更大利益,一方面也是希望一些中国头部企业能来欧洲投资,在当地布局汽车产业,而非单纯出口汽车到欧洲。
在这场较量中,投资意愿、技术进步与合作机会,都不容小觑,通过深入的互动,车企不仅能够得到欧盟市场的认可,更能借此寻找到增长的新途径。在这一轮的讨论中,中国车企是否能够透视出欧盟的“心思”?如果认清形势,在品牌价值与市场份额之间找到平衡,未来则可能迎来更光明的前景,有网友提到:“我们应走出一个独特的道路,不被各国给牵着鼻子走,”这种思维的回归,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当下车企所需要的清晰认知。
近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消息称,商务部长当天应约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视频会谈,双方明确了继续将价格承诺作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解决途径,并对下一步磋商方向作出指导。商务部长提出,下一阶段价格承诺磋商应在相互照顾核心关切的基础上,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进行磋商,兼顾协议效力和企业核心利益;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价格承诺执行和监管的双边沟通机制。
欧盟方面甚至还说想要派出人员来中国进行更深一步的谈判,中国方面的态度也是非常的欢迎,表示应该尽快提上日程。毕竟中国的态度一向如此,就是想要通过谈判只是欧盟方面一再的做出出格行为,中国才不得已进行了反击。可以看出眼下的欧盟也是认识到了现在的情况,不过欧盟应该知道。中国一直是没有关上谈判的这条路,任何时候选择以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中国都是欢迎的,但是欧盟也应该注意,既然是谈判,就应该拿出诚意。
中国对欧盟的表态表示欢迎,并重申了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立场。同时,中国也强调了建立互信的重要性。中方认为,互信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建立了互信,才能为未来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通深夜电话,为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它表明,尽管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仍然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只要双方能够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和沟通,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共同发展。
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我国异军突起,成为了电动汽车的领导者。在未来的经济贸易发展中,各国之间的通力合作才是主流趋势,如果欧盟始终只顾眼前利益,妄图一家独大,那它的路只能越走越窄。因为对中国的态度不同,欧盟内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内讧越来越越激烈。一边是失去中国的投资,一边是内部成员的互相指责。欧盟这步棋下错了,等待他们的将是更糟糕的局面。
中欧之间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符合世界利益,只要双方本着互利共赢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也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考契机:如何复杂多变国际环境中,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这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审慎地分析形势,制定合理策略。中欧关系未来,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构建,这需要我们以更加开放心态,更加务实态度,去面对挑战,才能推动中欧关系朝着更加稳定、健康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