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文摘   2024-10-19 16:00   安徽  




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安庆市、合肥市先后考察了桐城市六尺巷和合肥滨湖科学城,了解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记者:杜尚泽





在皖西南的一座小城,有这样一个小巷,从巷头到巷尾不过百米长,既没有飘着京韵的北京胡同那般蜿蜒深邃,也没有福州市的三坊七巷那么繁华热闹。就这样普普通通的小巷背后却有一个饱含人生智慧的故事,以及因这个故事而得名的社区治理工作法。这座小城就是有着“桐城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等诸多美誉的安徽桐城,小巷就是坐落在市中心的六尺巷。


沿着横穿市区的龙眠河畔,在翰墨飘香中漫步于这座小城,我们会发现,每一步都深藏着一个故事,每一处都承载着一段记忆;同时也会感受到如今的这个小城充满了现代化的浓浓气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在潜移默化中已经融入当今老百姓的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从六尺巷的巷头,远眺小巷,全长约100米、宽约2米(合六尺)。据史料记载,巷南为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旧宅,巷北为吴氏宅。行走在六尺小巷中,一幅幅画面在我们眼前“穿越”。清康熙年间,有个名叫张英的官员,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个空地,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两家握手言和,各让三尺而成的六尺巷从此美名远扬。


毗邻桐城经济开发区的“千年古镇”孔城镇,是 “六尺巷工作法”的发源地——桐城法院孔城法庭。走进孔城法庭,映入眼帘的是六尺巷法治文化长廊和六尺巷文化墙,“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八个大字镶嵌在长廊入口,显现出浓郁的法院文化气韵。2015 年,为提升案件办理效率,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矛盾纠纷,桐城法院提出“六尺巷工作法”,率先在孔城法庭试点运行。“六尺巷工作法”具体表现为“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 该工作法调解的核心为“劝”,而“劝”的核心在于以基本事实为依据,以法律规定为准绳。随后,该工作法在全市推广,同时设立260 余家“六尺巷调解工作室”。“六尺巷工作法”在桐城大地落地生根。


今日的桐城,从政法单位到公共场所,从邻里小矛盾到诉讼大纠纷, “六尺巷工作法”无处不在,将社区治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把为人处世的智慧转换到基层善治,朝着和谐社区的目标前进,走出了基层善治好路子。“六尺巷工作法”体现了新时代桐城人的精神追求和使命担当,所取得的成绩斐然:全市矛盾纠纷、警情数和发案数逐年下降,调解成功率、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逐年上升。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带有“桐城元素”的“六尺巷调解法”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之中。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启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六尺巷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六尺巷工作法”充分发挥了“文都”蕴含的智慧,让其“金字招牌” 展现新颜,绽放善治“智慧花朵”。

(节选自《皖美跨越——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故事》)




合肥滨湖新区

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充分发挥地方在区域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集成优势创新资源,着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依托北京、上海、安徽等大科学装置集中的地区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技术重要发源地”。 

 

2017 年 1 月,安徽合肥正式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继上海张江之后获批建设的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18年,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合肥滨湖科学城正式挂牌成立,规划面积491平方公里。科学城坚持“尖端引领、集中布局”原则,将打造成为科研要素更集聚、技术创新更活跃、生活服务更完善、生态环境更优美的世界一流科学城。2020年,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家实验室挂牌组建,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形成运行、在建、 拟建、谋划十余个大科学装置的梯次发展格局,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运行成效显著,聚变堆主机园区工程交付使用,未来网络合肥分中心正式开通,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雷电防护与试验研究重大试验设施、合肥先进光源启动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初步设计获批,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试验装置可研获批,强光磁实验装置、超级陶粲装置加快开展预研。同时,积极依托大科学装置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数据空间、环境等五大研究院,均聘请院士担任院长,已孵化企业24家,汇集高层次研究人员1000余名。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引领,在量子信息、磁约束聚变、物质科学、生命健康等领域承担一批国家重大项目。核聚变能领域,承担托卡马克千秒量级实验研究、稳态等离子体先进运行模式等国家重大项目,开展托卡马克性能提升,创造亿度千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等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磁约束聚变领域持续引领国际前沿。量子信息领域,承担高性能量子密钥分发、多光子高维度光学量子计算等国家重大项目,取得构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等重大成果,助力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保持世界领跑、量子计算处于世界并跑位置。物质科学领域,开展稳态强磁场性能提升,取得稳态强磁场混合磁体强度刷新世界纪录、“嫦娥钢”缓冲元件助力“嫦娥五号奔月”“天问一号探火”等重要成果。生命健康领域,取得“托珠单抗+常规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药物、国产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等重大成果,在科技抗疫、新药研发、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近3年,全国重大科技进展有近 1/3 诞生在合肥,“合肥市系统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也成功入选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合肥的昨天靠创新“起家”,合肥的今天靠创新“当家”,合肥的明天还靠创新“发家”。从低调前行的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到崭露头角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再到“科里科气”的科创名城,始终拥抱科学的合肥在创新的道路上越发自信,创新已成为合肥的城市基因与最亮名片,“科里科气”的独特城市气质也已成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节选自《科创先锋——中国式现代化的合肥故事》)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学习新思想,传播正能量,展示新风采,奋进新时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