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要战略部署,要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发挥学学相长机制在提高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水平中的作用,安徽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组织第33期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与第20期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学员代表,开展以“深化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主题的交流座谈会,会议观点综述如下。
安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会者认为,安徽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业态多元但体量单薄。部分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及集体公共资源的流转租赁、村办农业合作社等,多来自种植养殖传统农业、传统手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但普遍存在体量较小、难以发展成为规模以上经济组织,有的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元,有的才20多万元。政策供给不平衡和扶持项目不足。各地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政策供给存在较大差异,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不足,布局零星散落,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有的村因土地使用性质的管控,还存在缺少发展集体经济的用地指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人才紧缺。随着现代农业的加速发展,一方面缺乏熟悉了解农业农村的懂技术、会管理的技能型、运营性专业人才,难以做大做强民宿产业等。另一方面少数村干部观念陈旧,作风不实,能力不强,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潜力有,但村“两委”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强,不肯管、不敢干、怕担责,没能当好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家人”“领头羊”。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规模以上企业多分布在城市或城乡结合部,位置偏远的乡村发展集体经济,缺少大企业辐射和拉动。一些村在探索“村企合作”,一些村在探索“村校合作”,这种“结对子”没有形成持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关注问题的同时,大家也看到深化改革带来的希望。有的村通过网络直播招商引资,壮大集体经济成效显著;有的村顺应市场需求加速发展民宿经济,不断扩大规模;有的村在建立“老龄助餐点”中看到“银发经济”发展潜质;有的村在无人机“飞防”作业中看到了现代农业服务业蕴藏的商机等。
发展壮大安徽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学员们纷纷建言,要激发内生动力,走党建引领型路子。学员们认为,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选拔有公心、有能力、有担当、有创新意识的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从创业能人、退伍军人中培养村干部后备人选,真正把那些懂经营、会管理、事业心强、廉洁自律的人,选配进村级班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组织基础。完善干部使用机制,把在关键时刻顶得上、紧要关头站得出、重点任务干得好的村干部纳入组织考察视野。盘活资源资产,走资产经营型路子。优化整合农村资源资产,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值”。集约化生产通过“一块田改革”,小块地并成大块,方便机械化作业;对村集体土地进行全面清查,建立资产台账,进行集中流转,种植西瓜、辣椒、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扩大了村集体经济规模。推进产业融合,走合作共赢型路子,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土地资源优势明显的村集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用土地流转获得的初次收益,在三产融合中进行再投资再分配。人力资源丰富的村集体可以成立人力资源公司,既解决企业生产用工不足的难题,又为闲置在家的农民提供灵活就业的渠道。充分发挥优势,走宜居宜业型路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优质农副产品和绿色有机农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社会资本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完善农资贷款,配套设置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保障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抓好人才选育,走后继有人型路子。加强“新农人”培养力度,通过“农民夜校”培训技术、“群众会”宣讲政策、外出观摩开阔视野和现场讲解亲身体验等方式,培养一批懂农业、懂经营的适用型人才,提升集体经济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
学员们表示,当前安徽又一次处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需要再次破除思想上的禁锢,再次摆脱行动上的羁绊。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新时代谱写出安徽农村深化改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