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教育
2024-12-15 20:52
湖北
浙江省杭州市
S9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挑条马面裙,配上素色衬衣,做个发簪盘发,在古风景点打卡,同烂漫山花合影
……
这个春天,中式穿搭受到青睐,成为游园踏春的一道风景。
提起中式服装,人们可能会想到立领、对襟、盘扣等设计,棉麻、真丝、夏布等面料,提花、扎染、刺绣等工艺
……
这些经典元素,共同成就其典雅端庄。如今受欢迎的中式服装,多保留了传统服饰的大体形制和诸多元素,但却并非简单复制,而是结合当代审美和着装习惯进行了改良。比如,有的设计师对旗袍的腰线和下摆做宽松处理,方便人们日常穿着;有的厂商对马面裙面料组织和压褶工艺进行调整,使其便于机洗。在传承基础上融入现代风格和技术工艺,既不失复古优雅的质感,更添时尚活力、好看又好穿,赋予了中式服装新的生命力。
一段时间以来,在消费市场上,以汉服为主要代表的中式服装一直不乏拥趸。近期,随着马面裙等走红、出圈,
“
新中式
”
服装迎来爆发式增长。从旅游景点到城市商圈,从婚礼仪式到朋友聚会,中式穿搭愈发常见。这体现在供给端——订单源源不断,厂商开足马力、加紧赶工;反映在销售端——在商场门店、线上直播间,相关产品成为畅销款。有数据显示,在山东曹县,今年以来汉服网上销售额超
12
亿元,
1
-
2
月马面裙销售额超
5
亿元。从款式设计、材料选择,到生产加工、包装营销,中式服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款式更时尚、价格更亲民,实现了销量、口碑双丰收。
“
新中式
”
走红,为文旅融合打开了新思路。以汉服为例,除了汉服生产销售,汉服租赁、写真拍摄等周边产业也蓬勃发展,还与剧本杀、演绎剧目等有机融合,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比如,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周边,汉服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消费者提供化妆造型、跟拍摄像等全套服务;在河南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打造演艺剧目《唐宫乐宴》,游客不仅可以换上汉服体验诗、乐、茶、礼等传统文化,还能摇身一变成为剧中人。这说明,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场景创新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推动文旅融合,既能让传统文化
“
活
”
起来,也有利于挖掘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空间。
“
新中式
”
受追捧,离不开新兴消费群体的壮大。从表面上看,年轻人往往对潮流文化和时尚元素比较敏感,也乐意为商品的美学体验、文化价值买单。由更深层次去观察,作为平视世界的一代,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与生俱来、与日俱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彰显个性品位的
“
新中式
”
,自然能赢得他们的喜爱。不只是年轻消费群体,着眼未来,随着热度的走高和供给的不断丰富,
“
新中式
”
将收获越来越多年龄段消费者的关注。
服饰是文化礼仪的载体,
“
国潮
”
服饰彰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越来越多的
“
国潮
”
服饰现身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无形中加深着人们对中式美学的理解,提升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如今,在国际
T
台秀场上,带有中国元素的服装设计频频亮相,映照着中华文化走向更广阔舞台。读懂
“
新中式
”
热度背后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在传承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我们一定能让服章之美绽放新光彩,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摘编自何娟《让服章之美绽新彩》)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服饰是文化礼仪的载体,传统中式服装的穿着方式、搭配等都有一定的礼仪规范,选文提及的汉服、马面裙等都是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它们承载着历史文化内涵。
B
.新兴消费群体的壮大使
“
新中式
”
受追捧。本文开篇展示的年轻人挑马面裙搭配衬衣游园踏春画面,让人形象地感受到现在的中式穿搭深受年轻人的青睐。
C
.
“
新中式
”
的走红也反映出年轻人对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对传统文化元素有着独特的审美,他们乐意为
“
新中式
”
服装的美学体验和文化价值买单。
D
.
“
新中式
”
服饰加深人们对中式美学的理解,提升传统文化吸引力,在国际舞台上也有影响力。作者呼吁人们传承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2
.本文多处运用举例论证,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式服装的经典元素如立领、对襟、盘扣、棉麻面料、提花刺绣工艺等以及现代改良情况如对旗袍、马面裙的改良等,说明其在传承基础上融入现代风格从而获得新生命力。
B
.对旗袍的腰线和下摆处理,马面裙的面料和工艺调整,使其更符合当代审美和着装习惯,既保留了复古优雅,又增添了时尚活力,让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有了新的生命力。
C
.文中列举的山东曹县汉服销售额等数据展示了以汉服为代表的中式服装市场的增长情况,说明了中式服装产业链的发展情况。
D
.文中以汉服为例,提到汉服租赁、写真拍摄、与剧本杀等融合,以及西安、洛阳的具体案例,强调文旅融合对产品、业态、场景创新的推动。
3
.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论证结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
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的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儿沟站脚呢,台儿沟有人要出远门吗?山外有人来台儿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里有石油储存,有金矿埋藏?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的时刻表上,还是多了
“
台儿沟
”
这一站。也许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他们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人和台儿沟沾亲;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总之,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得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
香雪,过来呀,看!
”
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
“
怎么我看不见?
”
香雪微微眯着眼睛。
“
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
”
凤娇又有了新发现。
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别的。
“
皮书包!
”
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包。
尽管姑娘们对香雪的发现总是不感兴趣,但她们还是围了上来。
“
呦,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
”
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位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乍的。
“
你喳呼什么呀,是想叫那个小白脸和你答话了吧?
”
被埋怨的姑娘也不示弱。
“
我撕了你的嘴!
”
凤娇骂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
那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真下车来了。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着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
“
北京话
”
。
“
北京话
”
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地说:
“
喂,我说小姑娘们,别扒窗户,危险!
”
“
呦,我们小,你就老了吗?
”
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
姑娘们一阵大笑,不知谁还把凤娇往前一搡,弄得她差点撞在他身上,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
“
喂,你们老呆在车上不头晕?
”
她又问。
“
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
”
又一个姑娘问。她指的是车厢里的电扇。
“
烧水在哪儿?
”
“
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
”
“
你们城里人一天吃几顿饭?
”
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面小声问了一句。
“
真没治!
”“
北京话
”
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快开车了,她们才让出一条路,放他走。他一边看表,一边朝车门跑去,跑到门口,又扭头对她们说:
“
下次吧,下次一定告诉你们!
”
他的两条长腿灵巧地向上一跨就上了车,接着一阵叽哩哐啷,绿色的车门就在姑娘们面前沉重地合上了。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
一切又恢复了寂静,静得叫人惆怅。姑娘们走回家去,路上还要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
“
谁知道别在头上的金圈圈是几个?
”
“
八个。
”
“
九个。
”
“
不是!
”
“
就是!
”
……
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样厉害,分手时大家还是十分友好的,因为一个叫人兴奋的念头又在她们心中升起:明天,火车还要经过,她们还会有一个美妙的一分钟。和它相比,闹点小别扭还算回事吗?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这五彩缤纷的一分钟,竟变得更加五彩缤纷起来,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跨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她们垫着脚尖,双臂伸得直直的,把整筐的鸡蛋、红枣举上窗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属于姑娘们自己的发卡、香皂。有时,有人还会冒着回家挨骂的风险,换回花色繁多的沙巾和能松能紧的尼龙袜。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语气词
“
喂
”
使凤娇的说话语气略显强硬,这显示出人物通过这样的语气来掩饰自己被同伴捉弄而差点儿撞上人的恼羞成怒,也想借此来挽回面子的要强心理。
B
.
“
火车
”
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的场所,也是现代文明的载体,它的到来给台儿沟带来了新的事物和观念,引发了台儿沟村民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向往和对改变自身命运的思考。
C
.文中多处写到
“
一分钟
”
,展现火车停留时间的短暂与珍贵,让故事的情节更加紧凑,充满张力。而对于姑娘们来说,这一分钟充满了期待、兴奋、好奇等各种复杂的情绪。
D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不仅是故事的背景,更是人物情感的寄托和象征。如台儿沟的大山,在香雪的眼中,既代表着她生长的家乡,又象征着她想要走出的封闭世界。
5
.下列各项中对本文的艺术特色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凤娇等姑娘关注的是火车上乘客的头饰、纱巾等外在的物质用品,而香雪关注的是与知识文化相关的物品。这一对比突出了香雪的与众不同,展现了她的纯真、善良以及对知识的追求。
B
.文中对台儿沟姑娘们在火车到来时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的细节描写,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C
.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反复等,使小说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称
“
年轻乘务员
”
为
“
北京话
”
,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这一人物的口音特点更形象。
D
.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叙述者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的立场进行叙述。这种客观性使读者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而作者也能从多个层面来展示故事的主题。
6
.选文第一段中的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7
.本文的主题具有多层面的内涵,请结合选文加以简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
.下列各项中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劝学》的作者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针对孔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
“
法后王
”
,主张人性本恶,认为后天环境可改善人的本性。
B
.
“
非能水也
”
中的
“
水
”
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与
“
上食埃土
”
中的
“
上
”
用法不同。
C
.
“
不积跬步
”
指不积累每一小步,古代称跨出两脚为
“
跬
”
,跨出一脚为
“
步
”
,此处两个近义词连用,表达步伐之小。
D
.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中的
“
之
”
是结构助词,可译为
“
的
”
,与
“
蚓无爪牙之利
”
中的
“
之
”
用法不同。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语句简短精悍,表达直接明了。如
“
学不可以已
”
四个字就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没有过多的修饰,简洁有力地开启了全文的论述。
B
.本文通过对比
“
思
”
与
“
学
”
、
“
登高而招
”
与
“
顺风而呼
”
,强调学习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让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有更广阔的视野。
C
.本文从学习的意义、作用等多方面深入阐述,旨在劝勉人们重视学习,认识到学习是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途径。
D
.最后一段中作者积极倡导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等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些理念对于现代的学习和自我提升依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10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2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文言小题
11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
“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干、越、夷、貉之
A
子
B
生
C
而同
D
声
E
长
F
而异
G
俗
H
教使之
I
然也。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观潮
刘黻(宋)
此是东南形胜地,子胥祠下步周遭。
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
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
吴儿
①
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
【注】①吴儿:吴地的年轻人。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首联先点明了观潮的地点。这既赋予了观潮地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为后文潮水的磅礴气势做了铺垫。
B
.诗人以子胥的视角观察感受雄伟壮观的钱塘江潮,让人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宏大深沉的意境。
C
.颔联中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潮水与英雄的情感联系起来,仿佛这千年不断的汹涌波涛是英雄们的眼泪所化,增添了悲壮之气。
D
.颈联中
“
雪车横驾海门高
”
,诗人从视觉角度来描写潮水,潮水如同一辆巨大的雪车,横冲直撞地涌上海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13
.请结合本诗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如何表达对吴儿的赞赏之情。
五、名篇名句默写
14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
1
)在《静女》中,有两处写了女子赠给男子礼物,一处是
“
”
,一处是
“
”
,男子爱不释手,是因为他喜欢女子,爱屋及乌。
(
2
)《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孤独、忧愁之感的句子是:
“
?
。
”
(
3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征意义丰富。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推崇菊花,用诗歌吟咏菊花,如
“
,
”
。
六、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极端高温频发,特殊天气形势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高温天气多与大气高压系统密切相关。当强大的高压系统滞留时,会形成持续性晴好天气,使得高温持续。常见的高压系统为副热带高压和中纬度西风带上的阻塞高压。例如,今年
5
月下旬至
6
月初,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系统笼罩了印度次大陆,也影响到了东南亚。
每一次极端高温虽有其特定的天气条件,但世界范围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很明显地构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①联合国防灾减灾署的报告,②
20
年间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数量同比增加
232
%。
2024
年
3
月
,
③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
2023
年全球气候状况》,④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1.45℃
以上。⑤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氢这三种主要温室气体还在不同程度地持续攀升,⑥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平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50
%。
这一增幅在人类过去数百万年历史中绝无仅有。我们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进程中,没有最热,只有更热。尽管各国加紧协同气候行动,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行动迟缓,使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还处于历史最高位,
_________________,全球将普遍见证高温
40℃
的夏天。
15
.请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衔接紧密。
16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修改,使表达通顺。
17
.请分别概括这两段的段意,每点不超过
20
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待春风吹散余寒,踏青便是赏心乐事。但是,你可曾想过,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中春风明明是吹绿了江南,
为什么春季出游不用
“
踏绿
”
而用
“
踏青
”
?
“
青色
”
与
“
春色
”
到底有何内在联系?
《说文解字》中和青有关的中心颜色词分别为
“
青、苍、蓝、碧、翠、缥、绀、紫、绿、缴
”
,其中最为常见且与青色联系更为紧密的是苍、蓝、碧、翠、绿。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有关
“
青
”
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大多还以
“
青青
”
的叠词出现。例如
“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
然而,不难发现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既可以是荀子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的
“
蓝
”
;又可以是李白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的
“
黑
”
;还可以是王安石
“
稍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
”
的
“
黄绿色
”
。
为何古人有时会将
“
苍、蓝、碧、翠、绿
”
统称为
“
青
”
?其实并非古人不识色彩,而是为了修辞和押韵,是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的表现。
青色为何受到中国人的青睐?在于青色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青色所传达出来的冷静、柔和、安详、深沉、朴素的色彩感受,既符合儒、释、道思想对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挥洒在笔墨之间,凝固在瓷器之上,织造在经纬之中,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期望,彰显出东方审美中含蓄、冷静、典雅的精神特质。
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用法和文中第一段画横线句子中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什么春季出游不用
“
踏绿
”
而用
“
踏青
”
?
B
.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有关
“
青
”
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
C
.他们的友谊是一座坚固的
“
桥梁
”
,连接着彼此的心灵。
D
.沈德潜倡言
“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
。
19
.请指出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两种修辞,并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七、作文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漫漫人生路,恰似一幅绵延的画卷,由一个个不同的里程拼接而成。每个时期的里程,都如画卷中的独特景致,或绚烂多彩,或宁静淡雅,不断激发着我们内心深处不同的憧憬与追求。当一个时期的里程悄然结束,就如同翻过了画卷的一页,我们又将踏入全新的里程篇章。只有用心去描绘人生每一时期的里程,才能在这幅生命的画卷上树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里程碑,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最耀眼的风景。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的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
不少于
700
字。
④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
.
B 2
.
D 3
.
①
全文运用
“
总分总
”
的论证结构。
②
论证主体是
“
并列式
”
的论证结构。
③
首先以中式穿搭在春天受青睐的现象开篇,引出
“
中式服装
”
这一话题。
④
其次从产品特点、市场表现、文旅融合作用、消费群体因素的角度阐述
“
新中式
”
走红原因意义等。
⑤
最后总结强调了服饰是文化礼仪的载体,呼吁在传承创新中让服章之美绽放新光彩。
⑥
全文结构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也更有说服力。
【导语】本文以中式穿搭在春天受青睐的现象开篇,引出
“
中式服装
”
这一话题。之后分别从
“
中式服装
”
的产品特点、市场表现、文旅融合作用、消费群体等方面分析
“
新中式
”
走红原因意义。结尾总结强调服饰是文化礼仪的载体,呼吁在传承创新中让服章之美绽放新光彩。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B.“
年轻人
”
错误。根据
“
挑条马面裙,配上素色衬衣,做个发簪盘发,在古风景点打卡,同烂漫山花合影
”
可知,中式穿搭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仅是年轻人,还包含其他年龄段的人。
故选
B
。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
强调文旅融合对产品、业态、场景创新的推动
”
错误。根据
“
这说明,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场景创新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推动文旅融合,既能让传统文化
‘
活
’
起来,也有利于挖掘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空间
”
可知,举例论证,强调
“
新中式
”
走红,为文旅融合打开了新思路。
故选
D
。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
根据
“
挑条马面裙,配上素色衬衣,做个发簪盘发,在古风景点打卡,同烂漫山花合影
”
可知,第一段写人们挑马面裙搭配衬衣游园踏春,突出中式穿搭深受人们的青睐,引出
“
中式服装
”
这一话题。
根据
“
如今受欢迎的中式服装,多保留了传统服饰的大体形制和诸多元素,但却并非简单复制,而是结合当代审美和着装习惯进行了改良
”
可知,第二段写中式服装的特点。
根据
“
一段时间以来,在消费市场上,以汉服为主要代表的中式服装一直不乏拥趸
“
可知,第三段写中式服装在消费市场上的表现及意义。
根据
“‘
新中式
’
走红,为文旅融合打开了新思路
”
可知,第四段写
“
新中式
”
走红对文旅融合的积极意义。
根据
“‘
新中式
’
受追捧,离不开新兴消费群体的壮大
”
可知,第五段写
“
新中式
”
受追捧的原因。
根据结尾
“
服饰是文化礼仪的载体,
‘
国潮
’
服饰彰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越来越多的
‘
国潮
’
服饰现身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无形中加深着人们对中式美学的理解,提升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
可知,结尾写
“
新中式
”
对文化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是
“
总分总
”
的论证结构。
②
根据
“
如今受欢迎的中式服装,多保留了传统服饰的大体形制和诸多元素,但却并非简单复制,而是结合当代审美和着装习惯进行了改良
”
可知,第二段写中式服装的特点。
根据
“
一段时间以来,在消费市场上,以汉服为主要代表的中式服装一直不乏拥趸
“
可知,第三段写中式服装在消费市场上的表现及意义。
根据
“‘
新中式
’
走红,为文旅融合打开了新思路
”
可知,第四段写
“
新中式
”
走红对文旅融合的积极意义。
根据
“‘
新中式
’
受追捧,离不开新兴消费群体的壮大
”
可知,第五段写
“
新中式
”
受追捧的原因。
根据结尾
“
服饰是文化礼仪的载体,
‘
国潮
’
服饰彰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越来越多的
‘
国潮
’
服饰现身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无形中加深着人们对中式美学的理解,提升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
可知,结尾写
“
新中式
”
对文化的积极意义。
本文第二到五段分别论述了中式服装的特点,中式服装在消费市场上的表现及意义,
“
新中式
”
走红对文旅融合的积极意义和
“
新中式
”
受追捧的原因,论证主体是
“
并列式
”
的论证结构。
③
根据
“
挑条马面裙,配上素色衬衣,做个发簪盘发,在古风景点打卡,同烂漫山花合影
”
可知,第一段写人们挑马面裙搭配衬衣游园踏春,突出中式穿搭深受人们的青睐,引出
“
中式服装
”
这一话题。
④
根据
“
如今受欢迎的中式服装,多保留了传统服饰的大体形制和诸多元素,但却并非简单复制,而是结合当代审美和着装习惯进行了改良
”
可知,第二段写中式服装的特点。
根据
“
一段时间以来,在消费市场上,以汉服为主要代表的中式服装一直不乏拥趸
“
可知,第三段写中式服装在消费市场上的表现及意义。
根据
“‘
新中式
’
走红,为文旅融合打开了新思路
”
可知,第四段写
“
新中式
”
走红对文旅融合的积极意义。
根据
“‘
新中式
’
受追捧,离不开新兴消费群体的壮大
”
可知,第五段写
“
新中式
”
受追捧的原因。
根据结尾
“
服饰是文化礼仪的载体,
‘
国潮
’
服饰彰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越来越多的
‘
国潮
’
服饰现身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无形中加深着人们对中式美学的理解,提升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
可知,结尾写
“
新中式
”
对文化的积极意义。
本文第二到五段分别从产品特点、市场表现、文旅融合作用、消费群体因素的角度阐述
“
新中式
”
走红原因意义等。
⑤
根据结尾
“
服饰是文化礼仪的载体,
‘
国潮
’
服饰彰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越来越多的
‘
国潮
’
服饰现身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无形中加深着人们对中式美学的理解,提升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
可知,结尾强调服饰是文化礼仪的载体,呼吁在传承创新中让服章之美绽放新光彩。
⑥
本文段落层次分明,每段都强调不同的点,逻辑清晰,具有说服力。
4
.
A 5
.
C 6
.
①
环境描写的手法(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台儿沟的偏僻、封闭的环境。
②
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烘托出香雪等女孩们生活的简单和质朴。
③
有暗示主题的作用,这种封闭的环境与火车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香雪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7
.
①
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与追求。文中火车代表着现代文明,香雪和台儿沟的姑娘们对火车带来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比如她们对火车上乘客的穿着打扮、使用的物品等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都展现了她们对现代文明的强烈追求。
②
赞美乡村的淳朴人性与美好品质。台儿沟的人们,尤其是以香雪为代表的少女们,具有淳朴、善良、真诚的品质。她们对待火车上的乘客友善、热情,在物物交换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真诚的态度。
③
对城乡差异与融合的思考。小说通过对台儿沟和城市的对比,展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让乡村少女对城市充满了向往,也引发了人们对城乡关系的思考。随着火车的到来,城乡之间开始有了交流和互动,这也暗示着城乡之间的融合是一种趋势。
【导语】本文是一个关于等待与追梦的故事。每天停留一分钟的火车,打通了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台儿沟与外面世界的联系,也为香雪和一群山村少女开启了一扇感受现代文明的窗口,唤醒了她们埋藏于心的、对爱与美和理想的追求。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
这显示出人物通过这样的语气来掩饰自己被同伴捉弄而差点儿撞上人的恼羞成怒
”
错误。根据
“
不知谁还把凤娇往前一搡,弄得她差点撞在他身上,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
”
可知,凤娇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大胆的问询,也没有借此来挽回面子的要强心理。
故选
A
。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C.“
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这一人物的口音特点更形象
”
错误,称
“
年轻乘务员
”
为
“
北京话
”
是借代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
故选
C
。
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句的作用的能力。
①“
深深的皱褶里
”
写台儿沟在大山深处,可见台儿沟偏僻、闭塞落后,是环境描写。
“
掩藏
”
和
“
接受
”
也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台儿沟人的情态,生动的写出了台儿沟地处偏僻,环境封闭的特点。
②
根据
“
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
”
和
“
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
可知,台儿沟的乡亲们生活在大山深处,他们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香雪等女孩们也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
③
根据
“
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
”
和
“
日久天长,这五彩缤纷的一分钟,竟变得更加五彩缤纷起来,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跨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她们垫着脚尖,双臂伸得直直的,把整筐的鸡蛋、红枣举上窗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属于姑娘们自己的发卡、香皂
”
可知,台儿沟地处偏僻,环境封闭;而火车却代表了现代文明,是五彩缤纷的。台儿沟的封闭和火车代表的现代文明成对比。香雪等女孩们在火车来临前的认真装扮和在火车上做买卖,换回她们需要的物品,突出她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暗示小说主题。
7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①
根据
“
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
”
和
“
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
”
和
“
她指的是车厢里的电扇
”
可知,火车却代表了现代文明,香雪等女孩们在火车上关注乘客们的打扮和物品,突出她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
根据
“
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
”
和
“
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样厉害,分手时大家还是十分友好的
”
和
“
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她们垫着脚尖,双臂伸得直直的,把整筐的鸡蛋、红枣举上窗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属于姑娘们自己的发卡、香皂
”
可知,香雪等女孩们在为火车上做买卖而认真打扮,她们做事认真,性格淳朴、善良,做买卖时和气、真诚。作者赞美乡村的淳朴人性与美好品质。
③
根据
“
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
和
“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
可知,台儿沟地处偏僻,环境封闭,是落后乡村的代表;而火车却代表了现代城市文明。写香雪等女孩们在火车来临前的认真装扮和在火车上做买卖,突出她们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引导人们思考城乡差异,思考城市和乡村的未来。且随着火车的驶入,台儿沟和现代文明有了接触,暗示城乡融合的必然性。
8
.
C 9
.
B 10
.
(
1
)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
2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导语】《劝学》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
“
学不可以已
”
。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如
“
青取之于蓝
”“
积土成山
”
等,论证了通过学习和努力可以超越自然限制、提升自身素质。荀子从实践和理论多角度阐述了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的重要性,这些观点对当下的学习仍具指导意义。文章结构严谨,对比鲜明,言简意赅,激励人心。
8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
正确。
B.
正确。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
名词作状语,向上。句意:并不善于游泳。
/
向上吃到泥土。
C.
错误。古代称跨出一脚为
“
跬
”
,跨出两脚为
“
步
”
。
D.
正确。结构助词,的
/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
/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故选
C
。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本文通过对比
‘
思
’
与
‘
学
’
、
‘
登高而招
’
与
‘
顺风而呼
’”
错误。
“
登高而招
”
与
“
顺风而呼
”
列举两种同类现象,两者没有形成对比。
故选
B
。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
1
)
“
博学
”
,广博地学习;
“
日
”
,每天;
“
参省
”
,检验反省;
“
知
”
,通
“
智
”
,智慧。
(
2
)
“
锲
”
,刻;
“
而
”
,如果;
“
镂
”
,雕刻。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11
.
BEH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
干、越、夷、貉之子
”
是后文陈述的对象,应独立成句,故在
B
处断开。
“
生而同声
”
和
“
长而异俗
”
结构对称,分别陈述
“
干、越、夷、貉之子
”
的两种不同的状态,故在
EH
处断开。
故选
BEH
。
参考译文: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诗经》说:
“
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
”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12
.
B 13
.
①“
吴儿视命轻犹叶
”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吴地的年轻人把生命看得如同树叶一样轻,争相在潮头舞动,意气豪迈。
②“
争舞潮头意气豪
”
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写吴儿弄潮,描绘出一幅竞争激烈的画面。
③
尾联既表现了吴地人民的勇敢和无畏,也体现了他们对钱塘江潮的热爱和挑战精神,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昂扬向上的色彩。
【导语】刘黻的《钱塘观潮》用气势磅礴的潮水表达历史英豪的满腔冤屈,营造感慨深沉的意境。最后一联通过描写吴地年轻人勇敢无畏的形象,传达出对后继者的钦佩与赞赏。全诗自然与历史交融,视听结合,别具深意。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诗人以子胥的视角观察感受雄伟壮观的钱塘江潮
”
错误。
“
子胥祠下步周遭
”
一句,只是说诗人在伍子胥祠下漫步,观察钱塘江潮,并未表明诗人是以子胥的视角来观察潮水的。这是诗人自身的视角,而非子胥的视角。
故选
B
。
1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
吴儿视命轻犹叶
”
中
“
视命轻犹叶
”
既是比喻,也是夸张,描绘了吴地的年轻人把生命看得如同树叶一样轻,强调吴儿们超脱了对生命的常规珍视,他们为了追求在潮头弄潮的豪情体验,愿意将生死置之度外,突出了吴儿的豪迈气概和冒险精神。
②“
争舞潮头意气豪
”
运用动作、神态描写,极为生动直观。
“
争
”
字体现出吴儿们的积极主动和竞争意识,他们不是被潮水逼迫,而是主动地在潮头舞动。
“
舞
”
字更将吴儿在潮头的姿态描绘得如同舞蹈一般,富有节奏感和美感,展现出他们面对汹涌潮水时的娴熟技巧和从容不迫。这种在危险的潮头自如舞动的场景,充分展现了吴儿们不惧危险、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
意气豪
”
三个字,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抒发,赞叹吴儿们意气风发。
③
尾联通过对吴儿弄潮的赞美,将自然景观与地域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吴儿弄潮体现了吴越之地人们勇敢、豪迈,也体现了他们对钱塘江潮的热爱;他们对生命的豁达态度和对弄潮的执着追求,让读者感受到他们超越平凡的精神境界,也领略到敢于挑战自然的地域文化精神。
14
. 贻我彤管 自牧归荑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贻、彤、荑、篱、悠。
15
.未来数十年持续升温已成定局
16
.
①
改为
“
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的报告
”
④
改为
“
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1.45℃”
⑤
改为
“
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氢这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还在不同程度地持续攀升
”
17
.第一段:极端高温与大气高压系统密切相关。
第二段: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且未有效应对。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前文提到尽管各国加紧协同气候行动,但行动迟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还处于历史最高位,后文说全球将普遍见证高温
40℃
的夏天,中间需要填入一个能体现出在这样的现状下未来气温变化趋势的语句,故可填写
“
未来数十年持续升温已成定局
”
。
16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
句,
“
联合国防灾减灾署的报告
”
中途易辙,应在
“
联合国防灾减灾署的报告
”
前加
“
据
”
。
④
句,
“
高
1.45℃
以上
”
不合逻辑,
“
高
”
后面应跟具体的数值,应将
“
以上
”
删去。
⑤
句,
“
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氢这三种主要温室气体还在不同程度地持续攀升
”
搭配不当,
“
气体
”
和
“
攀升
”
搭配不当,应在
“
气体
”
的后面加
“
的浓度
”
,使其与
“
攀升
”
搭配。
17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概括段意需要抓住段落的核心内容进行提炼。
第一段开头就点明
“
极端高温频发,特殊天气形势的影响是重要因素
”
,接着围绕高温天气与大气高压系统的关联展开举例说明,所以第一段可以概括为
“
极端高温与大气高压系统密切相关
”
。
第二段先是指出世界范围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构成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然后列举相关报告中关于温度升高、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等数据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最后提到各国协同气候行动但行动迟缓,温室气体排放仍处于高位等情况,综合起来就是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且未得到有效应对,可概括为
“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且未有效应对
”
。
18
.
D 19
.运用了引用、排比。
①
引用荀子、李白、王安石的诗文,能让读者更形象地理解
“
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
”
,也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更有文采。
②“
既可以是
……”“
又可以是
……”“
还可以是
……”
三个分句构成排比,从多个角度来说明
“
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
”
这一现象,也使语言更有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画横线句子的引号表示引用。
A.
不同。表示强调,突出
“
踏绿
”
与
“
踏青
”
的不同。
B.
不同。表示强调,强调
“
青
”
这个特定的词语。
C.
不同。表示特殊含义,将友谊比作桥梁,并非其本义。
D.
相同。表示引用,直接引用沈德潜所说的话。
故选
D
。
19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
引用:引用了荀子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李白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王安石
“
稍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
”
的诗文。通过引用这些著名文人的语句,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古人对于
“
青
”
的指代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
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
”
这一观点。同时,引用经典诗文也为文章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了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内涵,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和说服力。
②
排比:
“
既可以是
……
又可以是
……
还可以是
……”
这三个分句构成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
“
蓝
”“
黑
”“
黄绿色
”
等不同的角度,详细地列举了古人对
“
青
”
的多种指代,全面而具体地说明了
“
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
”
这一现象。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使论述更加条理清晰,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古人对
“
青
”
的指代的复杂性,从而更有力地支撑了文章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0
.
例文:
用心绘里程,铸就辉煌路
人生如画卷,里程似景致,唯有精心勾勒每一时期的里程,才能成就非凡人生。我们需用心对待人生的各个阶段,以积累铸就最终的辉煌。
用心规划里程,是开启成功之路的蓝图。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合理规划能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准方向。埃隆
·
马斯克,他规划特斯拉专注于电动汽车领域,打破传统燃油汽车的垄断格局,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了新路径;马云规划了阿里巴巴的庞大电商网络,此网络连接全球商家与消费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模式,重塑了商业版图;张桂梅规划了华坪女高的教育蓝图,致力于让山区女孩走出大山,开启她们人生的新里程,在教育扶贫的道路上竖起了一座丰碑。规划让他们明确目标,有条不紊地前行,是走向辉煌的第一步。
用心践行里程,是实现梦想的坚实步伐。任何伟大的规划都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践行。抗疫期间,无数医护人员用心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钟南山院士不顾高龄,亲赴抗疫一线,用行动诠释医者担当;李兰娟院士深入病房,研究病毒特性,以实践推动抗疫进程;还有那数以万计的普通医护人员,日夜坚守岗位,从检测核酸到护理患者,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在抗疫的里程中全力以赴。正是他们的用心践行,才为战胜疫情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段特殊的人生里程中书写了壮丽篇章。
用心反思里程,是走向卓越的关键转折。在人生旅途中,反思能让我们不断修正错误,提升自我。华为在发展历程中,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等挑战,不断反思自身技术短板,加大研发投入,从芯片研发到操作系统构建,逐步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在全球通信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小米在手机业务发展中,反思产品定位与用户需求的契合度,不断优化产品设计与性能,从而在激烈的手机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众多用户青睐;字节跳动在短视频业务扩张时,反思内容管理与社会责任,加强平台治理,使抖音等产品在传播正能量与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反思让他们在各自的里程中不断蜕变,臻于至善。
人生的画卷因用心描绘每一里程而绚丽多彩。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应精心规划、踏实践行、深刻反思,用汗水与智慧为自己的人生树立起闪耀的里程碑,向着辉煌的未来奋勇前行,让生命之旅充满无限可能,成为时代长河中璀璨的星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
“
人生画卷
”
与
“
里程景致
”
为喻,构建起人生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从宏观而言,漫漫人生路这一整体概念,犹如无垠的时间长河与广袤的空间维度交织,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宏大叙事。而微观上,一个个里程则是这条长河中的朵朵浪花、画卷中的帧帧画面,它们的
“
绚烂多彩
”
或
“
宁静淡雅
”
,不仅是个体情感与经历的直接映照,更蕴含着生命在不同境遇下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境界。
“
悄然结束
”
与
“
全新篇章
”
的交替,象征着人生在时间轴上的不可逆推进以及个体在成长历程中的蜕变与新生。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充满着量变到质变的哲理韵味。每一次里程的转换,都是个体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重塑与升华,是生命在适应环境、探索未知、自我实现道路上的必然跨越。
“
用心描绘
”
作为材料的核心指令,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建构性本质。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个体并非是被动的命运承受者,而是主动的创造者。当今时代,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文化思潮多元共生。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既为个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舞台,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与挑战。个体需以敏锐的感知力洞察时代需求,以坚定的信念锚定人生方向,以不懈的努力与创新精神在每一个人生里程中镌刻下深刻的痕迹。这不仅关乎个人的自我实现与幸福追求,更与时代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个人在用心描绘人生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勇气、担当,将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文化传承与创新、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使个人的人生画卷成为时代精神图谱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具有独特意义与价值的坐标。
写作时,文章可从描绘一幅绚丽而宏大的人生画卷场景入手,提出人生如同画卷般充满无限可能与魅力的观点,以此引发读者对人生里程的思考与遐想,顺利引出主题。接着,深入剖析人生不同里程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例如,童年时期的纯真好奇是探索世界的萌芽;青年时期的热血激情是追逐梦想、推动社会创新变革的动力源泉;中年时期的成熟稳重是承担社会责任与家庭重担、传承文化与智慧的中坚力量;老年时期的豁达宁静是总结人生经验、传递精神价值的沉淀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与使命,并且与时代的发展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在阐述过程中,列举不同时代背景下典型人物在其人生特定阶段的事迹作为论据,增强说服力。然后,着重探讨如何在时代浪潮中用心描绘人生里程。这需要从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与价值观、不断学习积累知识与技能、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善于把握时代机遇与应对挑战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论述。可以结合现代社会中面临的诸如科技竞争压力、文化多元冲击、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实际问题,阐述个体在不同人生阶段应有的态度与作为。最后,总结升华主题,强调在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画卷的创作者,只有用心去描绘每一个里程,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才能创造出一幅既彰显个人独特魅力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壮美人生画卷,在人生的旅途中竖起一座座属于自己的辉煌里程碑,为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乃至人类历史的发展贡献出不可替代的力量。
立意:
1.
品味人生不同里程,用勤奋努力书写个人传奇。
2.
历人生诸景,铸时代丰碑。
3.
走好人生每一步,脚踏实地致未来。
4.
青年人当有属于自己的荣光和里程碑。
高考语文
谢明波,高考语文名师、清华大学出版社畅销图书主编,出版有《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连续九年再版)《18天搞定古代文化常识》《高考作文实战技法全解》《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全解》。坚持学科导向,科学高效备考,关注加星标,内容早收到!
最新文章
年度盘点!人民日报最优质时评2024合集! 每月最热时事+金句+精彩语段,大概率考到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跳出“心灵井口”」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让执行力成就美好的明天
【2025高考倒计时158天】真正的海,不怕波澜!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新年献词很棒但不会用?帮你「分主题」整理好了值得背诵的新年献词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选择」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生活的无限可能
【2025高考倒计时159天】多长一点本领,人生就有更多选择权
重庆市2025届高考第零次诊断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2025各大媒体新年献词汇编来啦!已标注金句、段落,用上作文满分!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个人与时代」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时代在新,我们在行
【2025高考倒计时160天】零星的优秀,也可以拼凑出星河
2025届广西名校高考模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南方周末2025新年献词」来了!近25年献词精华版,每一句话都能用在作文里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新年flag」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出入之间:人生的旅途与归宿
【2025高考倒计时161天】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
2025届河南省 TOP二十名校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三语文试卷
思辨作文天花板!2025上海一模最新思辨作文题及高质量范文汇编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持之以恒」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有探索就有成功
【2025高考倒计时162天】希望以后能听你道上一句:“我熬过来了。”
2025届广东省高三年级12月(衡水金卷)大联考语文试卷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近三年高考60、59分作文标题+开头+结尾集锦,原来阅卷老师喜欢这样的作文!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机遇与准备」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谁持彩练当空舞?点睛还待有缘人
【2025高考倒计时163天】乘风破浪,永不言败!
2024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放过屈原、司马迁吧,这12个古代人物小众又出彩,吐血整理,精中选精,必读!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执手工之笔,绘时代新卷
【2025高考倒计时164天】抬头看啊,那片星空为你而亮
2025届辽宁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考后强化版语文试卷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12月福建百校联考作文分析来啦!这么写50+妥妥的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