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姜不去皮,吃错一生疾”?生姜到底要不要去皮?看完涨知识了

文摘   2025-01-02 18:39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杨叔,你这脸怎么黄成这样了?”邻居看到杨叔的时候吓了一跳。


原本红光满面的他,最近却面色发黄,瘦得连腰带都松了几圈。


杨叔摆摆手,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唉,没事,就是肚子不舒服。看电视说生姜杀菌,我这天天吃,没想到越吃越糟糕。


后来到医院一查,竟然是胃溃疡!医生说,杨叔吃烂姜、吃姜过量,伤了胃,还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杨叔的例子,让大家开始反思:生姜到底该怎么吃?“


吃姜不去皮,吃错一生疾”是真的吗?今天,小鹿带你把这件事说透!



生姜,到底是“厨房宝”还是“健康隐患”?

生姜,是家家户户厨房里的常客。


无论是炖汤、炒菜,还是驱寒、调味,都少不了它的一席之地。


中医里认为, “生姜通阳气,散寒邪”,是温补的佳品 ,而现代营养学里也认为,生姜富含姜辣素和抗氧化物质,能杀菌、抗炎,甚至帮助增强免疫力。


但正因为生姜的“神效”,很多人对它迷信过度,甚至犯了两个常见错误:


1、烂姜削掉坏的部分继续吃 :

腐烂的生姜中含有黄樟素,这是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B类致癌物的物质,长期食用会增加致癌风险。

2、吃姜不分情况、不注意量 :

有人认为姜吃得越多越好,或者不分体质、季节,随便乱吃,结果反而伤身。

那么,“吃姜不去皮,吃错一生疾”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咱们接着往下看。



吃姜不去皮,真的会害了自己吗?

中医里有句话: “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 意思是,姜皮偏凉性,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而姜肉偏热性,能暖胃散寒。


简单来说,姜皮和姜肉是“阴阳结合”的存在,不去皮食用更加平衡。


但如果你体质偏寒,或者需要生姜的驱寒效果,比如风寒感冒时,就建议去皮吃;而如果你身体水肿、咽喉干痛,则带皮吃更适合。


哪些情况下需要去皮?

  • 风寒感冒患者 :风寒感冒的人需要驱寒,姜皮的凉性会影响生姜的温性效果,因此建议去皮食用。


  • 脾胃虚寒人群 :如果你的脾胃本身较弱,带皮的姜可能刺激脾胃,去皮更安全。


  • 喜欢吃寒凉食物的人 :吃海鲜、苦瓜等寒性食物时,去掉姜皮能更好地中和寒性,避免加重体寒。


 哪些情况下不需要去皮?

  • 身体水肿时 :姜皮有利水作用,建议带皮食用,效果更好。


  • 便秘、口臭时 :姜皮可以清热降火,带皮吃能缓解便秘、口臭等症状。


  • 日常烹饪使用 :做菜时带皮食用能保留生姜的药效平衡,避免上火。


姜皮去不去,关键要看个人体质和食用目的 。



生姜虽好,这几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误区一:烂姜削掉坏的部分还能吃?

绝对不能! 腐烂的生姜中含有大量黄樟素,即使切掉坏的部分,霉菌仍可能扩散到肉眼看不到的地方。


即使高温烹煮,也无法完全消除黄樟素的毒性。发现烂姜,最好的办法就是—— 直接扔掉 !


误区二:吃姜越多越好?

并不是!中医认为, “姜虽小,可不要贪嘴。” 生姜是温性食物,吃多了容易上火,尤其是阴虚火旺、胃溃疡、痔疮、糖尿病等患者,更要谨慎食用。


晚上阴气旺盛,不宜吃姜,最好选择白天食用。


误区三:风热感冒也喝姜汤?

风寒感冒可以喝姜汤驱寒,但风热感冒(如咽喉肿痛、发烧)时,姜汤会加重病情。


判断感冒类型后再决定是否喝姜汤,别盲目跟风!



如何正确吃姜?牢记这四点!

早上吃姜更养生:

早上阳气升发,吃姜有助于温暖脾胃,提振精神;晚上阴气当令,吃姜反而伤身。

每次吃姜不要超过10克:

每天控制在10克左右即可,吃多了容易上火,反而对身体不利。

搭配寒性食材效果更佳:

在吃海鲜、绿豆芽、苦瓜等寒凉食物时,搭配生姜一起食用,不仅能祛腥,还能中和食物的寒性,保护肠胃健康。

保存生姜有妙招:

想让生姜放得更久,可以试试这几个方法:

    • 沙子保存法 :用干净的沙子将生姜埋住,放在阴凉通风处。

    • 切口涂盐法 :切开的生姜在切口处涂点盐,再用保鲜膜包裹,放冰箱冷藏。

    • 纸巾干燥保存法 :用纸巾包裹生姜后放入冰箱,能延长保存时间。



    小鹿有话说

     吃姜去不去皮 ,关键看你的体质和需求; 腐烂的姜 ,再不舍得也要果断扔掉; 吃姜要适量 ,更不能盲目迷信。


    下次再吃姜时,记得多留意这些细节,让它真正成为你的养生好帮手!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重庆城市TV民生眼
    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优质内容品牌,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