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对联:“碧血洒南疆,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艰苦守边关,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故取名“碧血南疆”。
遥想当年,边境起风云。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一代热血青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气吞山河、威震敌胆,打出了国威、军威,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到祖国边疆的土地上。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每一个热血燃烧的忠魂,都有义无反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他们曾经的欢笑与关爱,虽已化为尘土,但他们的精神与爱,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的怀念不仅是对情感的寄托,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怀念。上图:麻栗坡烈士陵园纪念广场英烈墙。
上图:杨西军烈士的名字在英烈墙本张图片第四组第4行
杨西军,413团四连三班战士,山东省沂南县辛集乡涌泉村人, 1966年8月出生,(济南军区烈士档案记载1965年4月)。1984年11月入团,1985年1月入伍,1985年3月随部参加云南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1985年7月11日在八里河东山马家湾东北500米处无名高地南侧阵地,与偷袭之敌的战斗中,被敌炮弹击中头部和胸部英勇牺牲,牺牲时年仅20岁。根据杨西军本人生前意愿和战场表现,团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三等功,骨灰安葬在山东省沂南县万松山鲁中革命烈士陵园。1985年5月23日,四连奉命进入八里河东山战区马家湾阵地。三班负责防守马家湾东北侧6号阵地。越军利用我初入阵地,立足未稳之际,频频对我防御阵地偷袭、骚扰。1985年7月11日下午,在四连三班坚守的马家湾东北500米处无名高地南侧阵地上,军工队趁白茫茫的大雾,冲破敌人的炮火封锁线,把猪肉、面粉和蔬菜,弹药送到阵地。战士们欢欣鼓舞,笑逐颜开。迎接军工队的战士中,有一名1985年入伍的新兵杨西军,参军当年就上战场。那个时期的沂蒙老区,吃一顿饺子就是改善生活。杨西军在家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吃饺子。到部队后他吃了几次饺子,都欢天喜地高兴一阵子。饺子对他来说不仅仅是记忆中难得一尝的美食,更是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杨西军看着军工队送上来的白面、猪肉和蔬菜,他恳切地对班长宋卫华说:“班长,我想吃饺子。”班长明白杨西军的心思,在战场上老兵都想家,何况是新兵?但是,战场是残酷的,敌人不会因为你想家,就心生慈悲,放任你四平八稳地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班长看了杨西军一眼,既不想泼冷水,但也不敢轻易许愿。只是平静地说:“这是在战场上,我们正在打仗。别说沒有条件包饺子,就是想办法包了饺子,敌人会让我们安安稳稳地吃吗?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斗,哪里还有心情包饺子啊!能够保证有吃有喝就不错了,吃饺子还是以后再说吧!”副班长徐昌权眼看着杨西军的愿望变成失望,低着头郁郁寡欢的样子,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待杨西军离开以后,低声对班长说:“他还是个新兵,刚刚离开父母来到前线,我们是不是想办法,满足他这个愿望呢?”班长说:“那行吧,天也快黑了,现在还没有什么情况,包就包吧。要注意放好警戒,严密监视敌情。”副班长答应了一声,立刻布置落实。包饺子在和平环境里是一件普通平常的事情。即使生活条件再差的人家,也不缺一块面板,一根擀面杖,只要有了这两个基本标配,饺子的配料或繁或简、或优或劣,都是因地制宜的事情。可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在前沿阵地却成了一件颇为艰巨的任务。虽然有面、有肉和蔬菜,可是没有面板也没有擀面杖,这饺子可怎么包啊?大家一听说要包饺子,顿时情绪高涨,喜气洋洋,笑容满面地行动起来,没有擀面杖,就砍树枝,剥树皮,削刮光滑了权当擀面杖用。没有面板,就用弹药箱盖作面板。不会包饺子的战士,自告奋勇担任警戒哨监视敌人的动静。会包饺子的战士,分工合作七手八脚地忙活着。有的战士用接水的盆子和面,有的战士“嘁哩喀嚓”地切菜剁馅。下午5点左右,战友们正在兴致勃勃地包饺子的时候,阵地上突然响起了枪声。警戒哨报告:“有敌人正在向我阵地靠近!”敌情就是命令,班长宋卫华按照战前预案,立即向上级报告敌情,一声令下全班战士立刻拿起武器迅速进入射击位置。几乎是在一瞬间,敌人就发起了进攻,敌我双方激烈交火。4连连指一面指挥60炮对敌人进行炮火拦截,一面呼叫营属炮兵向阵地前沿实施炮火覆盖阻截敌人。 由于我阵地前沿密密麻麻设有地雷,敌人进攻速度难以加快。3班战士的冲锋枪、班用轻机枪集中火力向敌人猛烈扫射,阵地上硝烟弥漫。杨西军是新兵,进入战区临战训练期间,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苦练杀敌本领,技术战术水平明显提高。面对敌人的进攻,杨西军临危不惧,英勇顽强,勇敢作战,偷袭之敌很快被击退。敌人并不甘心失败,用自带的60迫击炮向三班阵地实施炮击。三班长立即指挥全班战士英勇杀敌。杨西军情急之下抓起一枚手榴弹,打开保险,拉出拉火环,用力向敌人投过去。正是因为他杀敌心切,忘记自我保护,投弹瞬间,身体冒出掩体,就在这电光石火的一刹那,敌人发射的一发炮弹在杨西军身旁爆炸,炮弹的冲击波将他掀倒在掩体里,弹片无情地击中了他的头部和胸部,当场牺牲。与此同时,紧邻杨西军作战的班长宋卫华,副班长徐昌权,战友刘希良3人面部、胸部、腿部分别被弹片击伤,血流不止。战士们看到战友倒下,立刻把手榴弹纷纷投向敌人。配属作战的轻重机枪,也喷射出愤怒的弹雨,猛烈扫向敌人。敌人被我军阵地上密集的火力压制在无名高地下。子弹像刮风一般扫向敌人。阵地前沿埋设的地雷,成为敌人难以逾越的障碍。我军营团所属的炮火,先后对敌人实施了拦阻射击。敌人防不胜防,在我无名高地前死伤一片。偷袭不成强攻无果,无可奈何的敌人抬着尸体和伤员,匆忙撤出战斗,狼狈逃窜。激烈的战斗暂时平息,全班战友围向倒在掩体里鲜血淋漓的杨西军,看着那张稚嫩纯洁熟悉的脸庞,渐渐呈现出灰白颜色,面对朝夕相处亲如兄弟的战友,大家忍不住泪如雨下。班长边流泪边用微弱的声音说:“杨西军,你快起来啊!你刚才还活蹦乱跳的要吃饺子,你怎么就这样倒去下了啊?”班长宋卫华的话,提醒了大家。想起战斗打响之前,杨西军的愿望是想吃上一顿饺子。徐昌权赶紧擦了一把眼泪说:“大家别哭了,我们打退敌人,守住阵地,取得了胜利。现在战斗平息,咱们赶紧把刚才包好的饺子煮熟,满足杨西军的愿望。”阵地上沒有了战前欢快的气氛,战友们含着眼泪,把已经包好的饺子煮了一碗,放在杨西军烈士的灵前。战友们流着眼泪围坐一圈,心情悲痛难以言表。班长宋卫华几度想控制自己的情绪,都没有办法把眼泪止住。索性一咬牙,流着眼泪说:“杨西军,饺子已经煮好了,你快吃吧,吃饱了好上路。你不用担心你的父母,你的父母就是我们大家的父母,你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就给我们托梦吧,我们一定完成你的遗愿……”不一会儿,60炮班和2班来到阵地抢救伤员,二班长王泽宇背起杨西军遗体,两位战友扶着运下阵地。战友们庄严肃穆地向杨西军敬礼告别。军用卡车把杨西军的遗体送到了离战地30公里外的二道班烈士洗消站。在那里给他剪去了沾满泥土和鲜血的衣服,洗了澡,更换了一套新军装。登记了致亡的伤情,填写了烈士登记表,然后运到新街火化。烈士移交小组成员回忆,杨西军的母亲是一位慈祥善良深明大义的农民,她半年前送儿当兵,面对儿子牺牲的残酷现实,将悲痛埋在心底,不向国家提条件要待遇。烈士的老父亲强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把儿子为国捐躯视为自己应尽义务。勤劳朴实的情操如同蒙山沂水高尚无比,高尚的家国情怀和爱国奉献的精神,令人敬重。张发奎(时任团长 )说:1986年5月底,部队回到军营。爱人知道我爱吃饺子,用心地和面,调馅儿擀皮儿,包饺子让我吃。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杨西军烈士。我把他带上战场,却没有把他带回来。他的父母永远失去了心爱的儿子,他的兄弟姐妹永远失去了骨肉同胞。我怎么还能够吃得进去这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啊!以后不管是在酒店还是在家里吃饺子,我都会想起这个普通的战士,这个名叫杨西军的战友。有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有些事情,我们不敢忘记。作为当年那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回望这段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争取胜利是为了守护和平,是为了让国人记得共和国的军人为保卫祖国而战,为争取今天的和平环境曾经有过流血和流汗,曾经有过的牺牲和奉献!老山英雄不朽,精神永存。当年老山作战的硝烟早已散尽,没有散尽的是忠烈的英魂;永远也不能散尽的是军人的血性和民族的血性。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从来就没有忘记过那些牺牲和长眠的战友;在我们平凡有限的生命过程中,所有的一切都不容忘记,所有的一切都被我们深深地铭记。(资料:张发奎)上图:杨西军烈士遗像(资料提供张旭光)
上图:杨西军烈士立功喜报(资料提供:李太田)
上图:杨西军烈士立功证书(资料提供:李太田)
上图:沂南县万松山鲁中革命烈士陵园杨西军烈士墓碑(张旭光摄)
上图:沂南县万松山鲁中革命烈士陵园大门(张旭光摄)上图:沂南县万松山鲁中革命烈士陵园(张旭光摄)
编辑:刘静
延伸阅读:
《英雄旗帜》高举中国英雄的旗帜,高唱时代英雄的赞歌。“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讲述英雄故事,维护英雄形象。欢迎投稿。邮箱:hgqsany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