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苑副刊 | 在西藏辽阔的天空下(组诗)/乐冰

文摘   2025-01-18 09:02   北京  
(AI 作画 吴雄)


在西藏辽阔的天空下(组诗)

文/乐冰


题记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地震二级应急响应,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地震应急服务响应,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善后,重建家园。


心中有爱便是春天


  西藏的夜,星辰轻摇
  雪山之巅,风暴唱着古老的歌谣

  突然,大地颤动,梦被惊扰
  是地心在叹息,还是地壳打了一个喷嚏?

  圣水湖畔啊,泛起不安的涟漪
  转经筒的声音啊,似乎更加急促

  孩子们的眼眸,闪烁着好奇与惊疑
  大人们紧握孩子的双手,显示出不屈与坚毅

  看,那废墟之下,生命依旧顽强
  双手紧握希望,目光穿透了绝望

  救援队伍,如天降神兵
  他们的身影,在废墟中穿梭不停

  每一次的挖掘,都是对生命的尊重
  每一次的探测,都是对希望的追寻

  泪水与汗水交织,却掩不住坚强
  在青藏高原,格桑花依然会盛放

  现场的一幕幕,令人动容
  热乎乎的饭菜,从临时搭起的灶台升起

  藏胞们围坐在一起,眼神中透出疲惫与惊恐
  但手中的碗,盛满了希望与坚韧

  炊烟袅袅,如同生命的信号
  每一口热茶热饭,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承诺

  重建家园的梦想正悄悄发芽
  孩子们的声音,是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在青藏高原之上,我们共同见证
  生命的力量,永远不会被灾难吞并

  震后的定日县,依旧会美丽如初
  因为心中有爱,便是永恒的春天


在珠峰脚下,定日地震突至


  在珠峰脚下,定日地震突至
  震颤了山河的静谧
  救援队伍,如勇士般迅疾
  穿越碎石,向着希望挺进

  生命在灾难中摇曳
  却又在坚韧中绽放不屈的光辉
  格桑花啊,你在废墟间挺立
  仿佛生命之歌,永不言弃

  热乎乎的饭菜,在温暖的传递
  在寒风凛冽中,给予力量与慰藉
  尊严,在困苦中更显珍贵
  人们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祈福的钟声,回荡在山谷
  牦牛驮着希望,缓缓前行
  在帐篷的点点灯火中
  寻找家园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与梦想
  在灾难中,他们学会了坚强
  愿春天永远守护着他们的笑容
  让希望之花,在心中永不凋零

  祖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
  定日,将再次焕发生机
  因为有你,有我,有他,有我们共同的信念

定日地震,不过是一次地心咳嗽


  在西藏定日的震颤中,大地呻吟
  救援队伍,如天边初升的霞光
  穿越崇山峻岭,汇聚在珠峰脚下
  没有叹息,在废墟之上,人们手挽着手

  热呼呼的饭菜,是帐篷里温暖的慰藉
  尊严在灾难面前,更显人性的光芒
  泪水,是重生的序曲
  牦牛悠然,帐篷外,生活继续它的节奏

  孩子,是明天的希望,眼中有不灭的光芒
 他们的笑容,比雪山之巅的阳光还要明媚
  坚强,是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诗篇
  在每一个受灾的心灵深处,种下希望的种子

  于是,西藏的蓝天依旧广阔无垠
  定日地震,不过是一次地心咳嗽
  我的父老乡亲,用双手重建家园
  在青藏高原的怀抱中,书写不朽的传奇


在西藏辽阔的天空下


  在西藏辽阔的天空下
  定日地震是一场地心的震颤
  灾难突如其来,但这片神圣的土地
  没有绝望的阴霾

  救援的队伍,如天边疾驰的雄鹰
  穿越崇山峻岭,汇聚在珠峰脚下
  帐篷如点点繁星,点缀着破碎的家园
  炊烟升起,那是生活不息的希望之焰

  格桑花,在废墟中绽放
  那是生命的力量,是尊严的赞歌
  泪水滑落,却非悲泣,而是爱的涌泉
  在灾难面前,我们学会了更加珍惜

  孩子们在帐篷里,眼中闪烁着星光
  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对坚强的传承
  牦牛悠然,于废墟旁寻觅绿意
  它们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见证着重生

  希望如春日暖阳,穿透寒冷的阴霾
  在每一个受伤的心灵,种下温暖的种子
  在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上
  绽放生命的华彩






诗人简介


乐冰,生于安徽宣城,原为《宣城日报》记者,1990年移居海南,进修于鲁迅文学院19届作家高研班,中国作协会员、海南省诗歌学会副主席、海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在《人民文学》《诗刊》《北京文学》等发表诗歌,有长篇小说发表于《中国作家》,有诗歌在央视一套等20多家卫视播出,代表作《南海,我的祖宗海》。


震难中的生命礼赞

——评乐冰《在西藏辽阔的天空下》组诗

文/苗红军


诗人乐冰的组诗《在西藏辽阔的天空下》,以西藏定日县地震为背景,用细腻且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灾难之下生命的坚韧、人性的美好以及希望的力量。这组诗在艺术表达与情感传递上独树一帜,给予读者深刻的心灵触动。


藏地意象绘就灾难交响


诗中大量运用富有西藏地域特色和象征意义的意象,构建出独特的情境。“西藏的夜”“星辰”“雪山之巅”“风暴”“圣水湖”“转经筒”“格桑花”“牦牛”等意象,不仅营造出西藏神秘而庄严的自然与文化氛围,更赋予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在《心中有爱便是春天》一诗里,开篇“西藏的夜,星辰轻摇/雪山之巅,风暴唱着古老的歌谣”,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宏大的藏地画卷,为诗歌奠定了基调。然而,“突然,大地颤动,梦被惊扰”,地震瞬间打破这份宁静,形成强烈的张力。“圣水湖畔啊,泛起不安的涟漪/转经筒的声音啊,似乎更加急促”,圣水湖与转经筒这两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意象,在灾难背景下,细腻地传达出人们内心的不安与焦虑,成为灾难冲击下藏民心灵世界的生动映照。再如,“格桑花啊,你在废墟间挺立,仿佛生命之歌,永不言弃”(节选《在珠峰脚下,定日地震突至》),格桑花作为坚韧生命的象征,既赞美了自然生命的顽强生长,也隐喻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不屈精神。在《在西藏辽阔的天空下》一诗中,“牦牛悠然,于废墟旁寻觅绿”,牦牛这一意象,作为西藏土地的忠实守护者,在此处更见证了生命的顽强延续和家园重建的希望,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含蓄。在诗中,作者巧妙地将藏地独特意象与灾难场景相融合,既区别于一些单纯以宏大叙事或直白抒情展现灾难的作品,又借助地域文化符号传递情感,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生命韧性奏响不屈旋律


生命的顽强不屈是这一组诗的核心主题。在废墟之中,“双手紧握希望,目光穿透了绝望”(节选《心中有爱便是春天》),这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受灾群众对生命的执着坚守。诗人有意避开灾难的血腥与残酷细节,着重展现生命在困境中绽放的坚韧之美。“格桑花,在废墟中绽放,那是生命的力量,是尊严的赞歌”(节选《在西藏辽阔的天空下》)这里格桑花不只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更是人类尊严的不屈的生动写照,它用绽放谱写一曲生命与尊严的赞歌。“生命在灾难中摇曳,却又在坚韧中绽放不屈的光辉”(节选《在珠峰脚下,定日地震突至》),进一步强调了生命虽脆弱却坚韧的本质特征。救援队伍“如勇士般迅疾”(节选《在珠峰脚下,定日地震突至》),他们在废墟中的每一次挖掘、探测,都彰显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在这组诗中,作者将焦点聚于生命的坚韧与抗争,更能激发读者内心的力量与勇气。


人性温暖点亮暗夜微光


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黑暗。藏胞们展现出的坚毅与团结令人动容,“大人们紧握孩子的双手,显示出不屈与坚毅”(节选《心中有爱便是春天》),亲情的力量成为彼此心灵的支撑;“人们相互扶持,共渡难关”(节选《在珠峰脚下,定日地震突至》),邻里间的互助彰显出深厚的情谊。“热乎乎的饭菜,在温暖的传递,在寒风凛冽中,给予力量与慰藉”(节选《在珠峰脚下,定日地震突至》),这一简单而日常的场景,饱含着浓浓的人文关怀,体现出人们在困境中对生命的呵护与尊重。在《定日地震,不过是一次地心咳嗽》一诗中,作者再次写到“热乎乎的饭菜”,只不过,这里传达的“是帐篷里温暖的慰藉,尊严在灾难面前,更显人性的光芒”,再次强调了在艰苦环境下,人们通过点滴行动维护着彼此的尊严与温暖。以上这些质朴而真挚的描写,让人性的温暖在灾难的阴霾下愈发耀眼,展现出人类在苦难中相互关爱的美好品质。


希望曙光指引重生之路


组诗中洋溢着对希望的坚定憧憬。“重建家园的梦想正悄悄发芽”(节选《心中有爱便是春天》),受灾群众内心深处对未来的期待,成为支撑他们走出困境的强大动力。“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与梦想,在灾难中,他们学会了坚强。愿春天永远守护着他们的笑容,让希望之花,在心中永不凋零”(节选《在珠峰脚下,定日地震突至》),孩子们纯真的笑容与憧憬,如同黑暗中的曙光,让我们看到希望的种子在废墟中顽强萌发。“祖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定日,将再次焕发生机,因为有你,有我,有他,有我们共同的信念”(节选《在珠峰脚下,定日地震突至》),诗人着重强调了祖国的支持和团结的力量,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在《定日地震,不过是一次地心咳嗽》里,“孩子,是明天的希望,眼中有不灭的光芒,他们的笑容,比雪山之巅的阳光还要明媚”,再次借孩子这一意象传递出对未来的无限希望。与部分灾难诗歌沉浸于悲伤与绝望不同,作者的这组诗以希望为导向,为读者带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灵动语言谱写诗意篇章


这组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在修辞运用上,大量的比喻手法使诗句生动形象。将地震比作“是地心在叹息,还是地壳打了一个喷嚏?”(节选《心中有爱便是春天》),以拟人化的表达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让抽象的地震现象变得鲜活可感,充满独特的想象力。在描写救援队伍时,“如天边初升的霞光”(节选《定日地震,不过是一次地心咳嗽》)“如天边疾驰的雄鹰”(节选《在西藏辽阔的天空下》)等比喻,生动地突出了救援队伍的迅速与英勇。“定日地震,不过是一次地心咳嗽”(节选《定日地震,不过是一次地心咳嗽》)这一比喻尤为新颖独特,将可怕的地震轻描淡写地比作“咳嗽”,在诙谐中展现出对灾难的一种乐观与豁达态度。同时,诗句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之中。

总之,乐冰的《在西藏辽阔的天空下》组诗,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真挚的情感,为我们呈现了一首灾难中的生命赞歌。它让我们直面灾难的残酷,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人性的美好与希望的磅礴力量。这组诗不仅是对受灾群众的精神慰藉,更是对每一位读者心灵的洗礼,激励我们在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时,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


苗红军,中国作协会员、北大EMBA、某上市公司高管。700余首诗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天涯》等报刊。《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获中国诗词协会、诗刊社、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我向新中国献首诗”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中国脊梁》获中国诗词协会、诗刊社、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百年芳华,丹心向党”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著有诗集《麻雀》《大地物语》。《麻雀》获连云港第三届诗歌奖,《大地物语》入围“2019年十佳华语诗集”。《豁口》荣获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小小说委员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淮安市纪委监委等举办的“清风盈淮·植莲杯”廉政小小说(微小说)征文大赛优秀奖。《亏空》荣获全国首届“一带一路”山海廉韵杯廉洁主题微型小说(小小说)征文优秀奖。



 防震减灾融媒体工作室 


来源:海南省地震局
编辑:郭冰

中国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负责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经国务院授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 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201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管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