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一、背景和目标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各国共识。中国在此背景下,发布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建立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二、政策背景
双碳政策体系的逐步形成: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2021年,《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制定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和路线图。
三、主要目标
此次实施方案包括了四方面的内容,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接下来逐一分析一下:
主要目标:
到2027年:
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定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的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建立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和标识认证制度。
到2030年:
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定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的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建成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实现国际接轨。
四、主要任务
其中企业需要关注的内容是:
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明确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等。
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制定并发布重点产品的详细核算规则。
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收集、整理并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形成国家数据库。
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制定标识认证管理办法,推动产品碳足迹标识的推广应用。
建立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开展重点行业产品碳足迹分级评定和管理工作。
探索建立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鼓励企业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与报告。
五、国际经验借鉴
国际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的发展:
欧盟:自2006年起发布《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指南》,提供按行业、能源类型和污染物分类的排放因子数据。
英国:自2002年起年度更新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涵盖范围1、2、3的活动。
美国:自1972年起发布《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汇编》(AP-42),涵盖200多种空气污染源类别的排放因子。
加拿大:自2022年起发布《排放因子和参考值》,根据不同经济活动和省份区分。
澳大利亚:自2014年起发布国家温室气体核算系数,涵盖各类活动排放因子。
全球——IPCC:2006年发布《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年更新。
六、方案中重点内容分析
标准重点:
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发布国家碳足迹核算通则,明确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边界、核算方法、发布形式、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
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优先针对电力、煤炭、天然气、燃油、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氢、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制定并发布核算规则标准。
认证重点:
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明确适用范围、标识式样、认证流程、管理要求等,推动产品碳标识的推广应用。
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和细分领域的产品碳足迹分级评定和管理工作,鼓励企业参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自身和供应链碳足迹评价。
七、两个政策的对比分析
2023年11月政策《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与2024年6月政策《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在目标、任务和实施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异。
印发单位:
2023年11月政策: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
2024年6月政策:由生态环境部牵头,联合15个部门发布,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社部、住建部、交通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市监局、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和数据局。
背景与目的:
2023年11月政策:聚焦于提升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促进相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引导绿色低碳消费。
2024年6月政策:更广泛地考虑了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主要目标:
2023年11月政策:
到2025年:出台50个重点产品的碳足迹规则和标准,初步建成重点行业碳足迹数据库,基本建立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到2030年:出台200个重点产品的碳足迹规则和标准,建成高质量的碳足迹数据库,全面建立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2024年6月政策:
到2027年: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定100个重点产品的碳足迹规则标准,构建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立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实现国际衔接。
到2030年: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定200个重点产品的碳足迹规则标准,完成高质量因子数据库,全面建立标识和分级制度。
主要任务:
2023年11月政策:侧重于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构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推动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
2024年6月政策:除了上述任务,还增加了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的建设,强化政策支持与协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推广应用场景,鼓励地方试点和政策创新,特别是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八、未来发展方向
产品碳足迹方法学的发展:
标准化:建立和完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确保核算方法的统一和可比性。
数字化和智能化: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碳足迹数据的监测、采集、存储和核算能力。
国际化: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推动中国碳足迹标准在国际上的认可和应用。
多方参与: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碳足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多方协作的良好局面。
总结
通过建立覆盖面广、适用性强、可信度高的碳足迹管理体系,中国将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碳足迹核算方法,提升数据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碳足迹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和国际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希望这次分享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绿色低碳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如果您需要
《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思维导图以及碳足迹发展历程的高清版,扫码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