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版!上海,重磅发布!

财富   2025-02-05 15:28   上海  

2025.02.05

本文字数:4505,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胥会云


2月5日,蛇年新春首个工作日,上海召开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同时发布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

这是自2018年以来,上海连续8年在年初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在此前7版行动方案共实施了1101项任务举措的基础上,8.0版将再实施5方面58项任务举措。

这份名为《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8.0版,从名称上就显示了与此前行动方案的差异性:在深化世界银行对标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回应企业关切的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融资、政策服务、监管检查、公平竞争、诉求处理、牟利性职业举报、网络舆论环境、涉企案件办理、拖欠企业账款。8.0版针对这些“老大难”攻坚突破,推出一批具体化、突破性任务事项。

“绝大部分任务事项来自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实际需求,力求让企业看得见、感受得到。”上海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营商环境建设处处长卢爱国说。

减少多头查、重复查

“我们也注意到,企业普遍期望通过提高行政检查质效,减少‘多头查’‘重复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海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处长于晓琼说。

根据8.0版行动方案,在优化涉企监管检查方面,上海从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检查质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等三方面提出了14条举措。其中,“提升检查质效”是今年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目的就是要合理减少现场检查。

为杜绝随意检查、违法检查,防止重复检查、多头检查,2024年12月30日,上海公布了《关于规范本市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关于在本市涉企行政检查中全面推行“检查码”的实施方案》,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

其中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就是对涉企现场检查全面推行应用“检查码”,建立涉企行政检查强制登记制度。也就是说,开展涉企现场检查前,行政执法主体应当向全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申领“检查码”。行政执法人员在开展现场检查时必须亮码,检查对象可以通过扫检查码核验检查信息、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并对检查情况进行评价。

2025年1月1日起,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开始施行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检查必亮码、无码不检查,成为常态。

“我们计划用2至3年时间,实现市场监管部门有计划的涉企行政现场检查次数比2024年明显下降,涉企行政检查水平大幅提高。”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法规处副处长吴蓓蓓说。

检查码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加大涉企行政检查统筹力度,合并检查任务。

以市场监管部门为例,吴蓓蓓表示,在计划制定环节,对同一经营主体同一经营场所的有计划现场检查一般每年最多查1次;确需多次现场行政检查的,检查间隔原则上应当在一个月以上;检查计划在市场监管部门内部进行统筹合并,获司法局备案通过后组织实施。在任务实施环节,加强任务管控,主要是依托“检查码”进行检查任务实施中的撮合、合并和管理。

而对于检查计划中可跨部门联合检查的内容,于晓琼说,积极推进典型场景的“综合查一次”,并建设“涉企行政检查对象库”,限定一定期限内对同一检查对象的检查频次,切实推进检查“应合并尽合并”“应协同尽协同”。

同时,引导市级行政执法部门探索建立“风险+信用”的分级分类涉企行政检查模式。对于风险低且信用高的企业,尽量做到“无事不扰”;而对于风险高且信用低的企业,则做到“重点关注”,切实提高检查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1月17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工业领域经认定的经营者(AEO)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学习吸纳海关AEO制度经验,聚焦上海“3+6”重点产业的制造企业,在国内首创工业领域的AEO制度试点。上海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处处长辛磊夫表示,包括市场、经信、卫健、人社等领域,低风险的事项免于现场检查,中风险的事项原则上不采用现场检查,最多一年一次,大幅减少企业接受检查的频次。

严格规范异地执法协作

值得注意的是,“严格执行涉案财物处置程序规定”“归口接收审核异地公安机关刑事办案协作请求”等规范涉企案件办理的举措,被纳入8.0行动方案中。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安全是营商环境的第一道屏障和基础。”上海市公安局法制总队副总队长李锐表示,上海将严格规范异地执法协作。建立法制总队牵头审核工作机制,归口接收异地公安机关刑事办案协作请求,进一步加强审核把关,严防违规查封、扣押、冻结等问题。

同时还要加强涉企执法突出问题治理。组织开展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将“办案拖沓”“违规查扣冻”等涉企案件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做到发现一个问题、整治一类问题,切实维护涉案企业合法权益。

在持续保持对合同诈骗、职务侵占、侵犯商业秘密等传统涉企违法犯罪高压打击态势的基础之上,李锐表示,今年上海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将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依法严惩对企业造谣传谣。二是重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公安机关加大对网络乱象整治力度,查处涉企谣言20余起,依法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30余人。

今年,“集中打击并惩治涉企造谣传谣违法犯罪行为”写入了8.0行动方案。李锐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涉企网络谣言违法犯罪侦查打击力度,严打网络谣言、网络水军、黑客攻击等违法犯罪,不断提升网上打防效果,全力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上海市委网信办网络安全处黄丽娜表示,市委网信办部署开展 2024 年“清朗浦江·e 企同行”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无事实依据诋毁企业和企业家、以“舆论监督”名义向企业索要利益、发布涉企负面报道索要公关费、 操纵“水军”账号发帖攻击企业、编造企业虚假信息等涉企侵权乱象。指导平台拦截清理涉企侵权信息4.1万余条,处置账号1万余个,针对部分涉企负面信息举报理由充分、但短时间难以充分举证等痛点问题,指导平台探索“限时限流”“争议标记”等举措。

2025年,上海市委网信办将继续推进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编造传播涉企谣言、以处置负面信息为由要挟企业合作的 “自媒体”账号,为企业经营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解决政策“不好找”“看不懂”“不好申”

政策申兑是企业高度关注的环节,也是政策兑现的“最后一公里”。但现实中,有部分企业反映政策“不好找”“看不懂”“不好申”“不要用”等问题。

对此,8.0版行动方案特别提出了5项政策服务措施。其中,在政策制订中,上海提出了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即普惠性政策听取意见原则上中小企业比例不低于50%。提高政策易读性,新出台的惠企政策文本力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直奔主题。

在政策解读方面,上海要建立“处长(科长)讲政策”制度,加大重点惠企政策辅导力度。建立常态长效的政社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产业园区等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作用,增强政策解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政策申兑方面,则要落实政策发布前对政策申报条件、申请材料、评审规则等审查要点进行全量精准标注的工作要求,保障政策精准推送和申报提醒等智能服务。优化“一网通办”惠企政策精准服务平台,推进项目申报统一入口、统一取码、凭码核拨资金等闭环管理。拓展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覆盖面。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一级调研员、政务服务处副处长杨立娟表示,如果没有精准标注、精准推送,企业就需要在大量惠企政策中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再去申请。

去年,上海随申办企业云平台上,上线了一个“惠企政策精准服务”专区,企业可以在自己的空间内看到适配的惠企政策的精准推送。

2024年7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牵头会同38家市级部门及管委会,逐项梳理所有未失效的政策文件,实现了企业申报类惠企政策“应纳尽纳”。同时对尚在申报期的所有政策文件申报条件和申请材料开展精准标注,形成数字化审查要点、数据需求和算法模型等,推进政策精准推送。

“截至目前,已完成69个申报项目精准标注,并通过企业专属空间进行精准推送,相关企业法人或联系人登录后就可查看政策。”杨立娟说。

2025年,杨立娟表示,将全力拓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范围,将普惠性惠企政策全面纳入“免申即享”服务范围,减少申请式政策,压缩主观评审占比。提供“政策体检”服务,为企业精准匹配政策。

同时也将打造“政策演算器”数字化工具,通过数据归集共享、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辅助支撑,支持测算政策覆盖经营主体及分布等,辅助政策制订部门更加科学地设定政策申请条件和范围,完善企业和政策画像。

对标世行BR新评估体系

2023年5月,世界银行公布了全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usiness Ready(“BR评估”)。和此前不同的是,全新评估体系提出企业准入、经营场所、公共服务设施、劳动力、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税收、争端解决、市场竞争、企业破产10个主题以及数字技术应用、环境可持续性、性别3个跨领域主题。

与此同时,上海也成为代表中国参与世界银行评估的唯一样本城市。

卢爱国表示,8.0版行动方案更加注重把握营商环境的底层逻辑。按照世行评估监管规则公开稳定、公共服务专业协同、企业办事省时省钱的底层逻辑导向,明确了10条举措。“对标世行BR新评估体系,推动10个指标领域对标改革,塑造营商环境国际竞争新优势。”

在获取金融服务方面,上海市委金融办监管一处副处长李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融资服务进一步下沉,根据企业需求,在上海市重点产业园区、街镇、楼宇设立融资服务中心(站点),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切实提升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度和可得性。同时,也引导更多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入驻融资服务中心(站点)。

为破解科技型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瓶颈问题,2024年4月,上海市委金融办推动在静安、闵行、浦东、徐汇及“大零号湾”科创园区试点设立融资服务中心,通过设立专窗、引入轮值机构、汇集政策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便利化的融资服务。截至目前,上海16个区政务服务中心均挂牌设立了区融资服务中心。

在办理破产方面,上海市高院商事庭庭长曹克睿表示,破产事务办理涉及诸多行政主管部门,需要符合破产办理特殊要求的制度和机制配套。近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已同意成立由市发改委、司法局共同牵头的破产行政事务协调机制,由该机制统筹推进和协调落实企业破产相关行政事务,组织研究企业破产改革举措和创新制度,会商需要政府部门协调解决的重大事项。

同时,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就如同生病的病人,如何救助“生病”的企业,我国的企业破产法规定了破产重整程序。但是,企业破产法规定的进入重整程序的门槛较高,而一些陷入财务困境但仍有经营前景和挽救可能的企业,更需要在法庭破产程序之外进行重组救治。由于之前我国缺乏庭外债务重组的法律制度,也没有相应的机制平台。

去年底,《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写入“庭外重组”制度,8.0方案在前期探索基础上,提出“完善重组和破产重整机制,支持市场化庭外重组”。曹克睿表示,接下来,上海市高院将继续完善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的有效衔接机制,助力困境企业的早预防、早挽救。

伴随着上海城市经济规模迈入5万亿元新阶段,营商环境改革也从注重改革顶层设计的“最初一公里”,进一步贯通穿透到改革举措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以形成改革闭环,支持大中小微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我们期待在上海,城市和企业双向奔赴,企业因城市而骄傲、城市因企业而荣光。”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说。

微信编辑 | 小羊


推荐阅读

刚刚,中方重磅宣布!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官方公众号,致力为广大投资者打造权威的财经信息平台,同时,努力成为第一财经忠实用户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