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6
本文字数:1571,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导读:当下资本市场担负着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和科技驱动经济发展的重托,这要求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必须有壮士断腕的果断。
作者 | 第一财经 刘晓忠
近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撰文《奋力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明确下一阶段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包括坚持稳字当头,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加快改革开放,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和投资者保护水平;以及突出刀刃向内,纵深推进证监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等六大方面。
当前资本市场回稳向好态势明显,农历蛇年股市首日交易并未因特朗普加征10%的关税而出现剧烈波动,且交易量比龙年末日交易放大了15%左右,就凸显出资本市场企稳的支撑力。
市场能够出现这种支撑力来自于近年来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笃定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尤其是去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地实施,为市场积累了深刻而积极的变化。
这也得益于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运行规律的深刻认识,致力于科学合理地妥善处理资本市场中的稳与进、总量与结构、整体与局部、监管与活力、开放与安全等方面的关系。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已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下资本市场担负着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和科技驱动经济发展的重托,这要求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必须有壮士断腕的果断。
如何真正有效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和现实理据明确指向,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并不单纯指向不断强化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的责任,更不应单纯理解为不断改革和强化监管责任意识;更为主要的是要通过正确厘清监管与市场边界,通过监管为市场主体的合法竞争提供低社会成本的法治化场景;同时,通过深化监管改革,尤其是深化监管的身份意识,营造一个监管不缺位、不越位和不错位的市场秩序。
为此,当前监管更需要的是刀刃向内的职能和职责聚焦,将有效的监管资源汇聚到如何营造低社会成本的市场交易秩序上来。
毕竟,监管部门在营造低社会成本的市场交易秩序、促进市场公平交易等方面正本清源地有所为,资本市场自然会迸发出更为欣欣向荣的景观。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受损得不到有效伸张和合理补偿,将会严重侵害市场主体对市场的信任和信心。
同时,当前要真正有效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亟须强化市场的自律自治能力,并营造系统的市场自治秩序,真正为市场主体在资本市场开展风险寻求提供合法权益的保障体系。资本市场是市场主体风险寻求和配置的场所,市场主体愿意深度参与资本市场,前提是相信自身有能力、有渠道利用法治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更确切地说,唯有市场主体拥有自由决定其投资和风险定价的能力,资本市场制度能让投资者拥有更宽阔的投资抉择自主权、交易自决权和风险定价权等,市场主体才会安心在资本市场进行风险寻求。为此,当前最急迫的是完善资本市场的自律自治能力,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诉讼制度、辩方举证制度、争议和解制度等,提升投资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抬高侵权者的违法违规成本。
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伸张自主权的可得性、确定性和通畅性,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灵魂。通过强化监管的长牙带刺能力来帮助投资者维权,主要是一种增信担保,真正让投资者等市场主体能够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从而将安全、信心和信任带回资本市场。
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需要监管部门刀刃向内的自我变革,以及明晰我是谁的身份定识,唯有如此才能搭建起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资本市场的健康秩序;也唯有如此才能定分出监管的行权边界与市场主体的行动自由尺度,让市场自律自治与监管他律形成相互助推的共择系统,从而护航资本市场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