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响恒激荡 回音永绕梁

文摘   2024-12-06 17:50   江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新疆今年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尚未消停,无锡广电两位年轻记者马永康、石宇航就顶风冒雪前往当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基地——国防科工委21基地研究所所在地马兰。在安葬中国核试验英烈的马兰烈士陵园,他们来到曾多次担任核试验指挥长的原21基地司令员马国惠将军墓前,将来自无锡的一枚“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摆放到墓碑前,鞠躬献花,转达当年的战友们对这位老首长深深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10月16日,当年曾在马兰基地参加原子弹试爆工作的八十多位老科技工作者汇聚无锡,举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纪念会”,并发布了大会宣言。纪念大会上,这些老同志都收到了特别制作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他们为那段参与“为国铸鼎”的经历而无比自豪。

纪念大会刚落幕,活动的发起组织者,时任核试验基地通信总站技术员,后来回到无锡工作的蔡星海再次邀集了多位战友,来到“两弹一星”功勋姚桐斌的故居,向这位“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同乡前辈表达敬意。在现场接受无锡广电记者专访时,老同志们表示,虽然离开了马兰,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将伴随终身,在富民强国的征程上传承弘扬。


这些感人至深的场面经无锡广电专题报道后,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千里之外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乃仁克尔乡作为当年国防科工委21基地研究所的所在地,更是倍感振奋。乃仁克尔乡副乡长卫文杰打来电话,激动地表示,全国不少地方都在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举行纪念活动,而江苏无锡的活动尤其出彩,不仅深情重温了马兰的历史意义,更真切展现了马兰精神的现实意义。他们真诚希望得到这枚纪念章和《大会宣言》,把它们陈列到马兰军博园,作为现实生动的教材,在诉说峥嵘岁月故事的同时,激励更多人从马兰精神中汲取力量。

当无锡广电记者将这一信息转达给蔡星海等老同志时,他们同样也是感慨万千。蔡星海欣然命笔,代表大家致信和硕县乃仁克尔乡,表达了对当年曾经工作战斗过的那片土地深深的眷恋。计划前往马兰采访的无锡广电记者马永康、石宇航自告奋勇,愿意作为老同志们的特别信使,把纪念章和《大会宣言》交到当地党委和政府手中。

沿着蔡星海等老科技工作者当年进入基地的线路,两位90后无锡记者如期来到21研究所旧址。他们实地参观留存的老建筑,采访当地干部群众,一同缅怀那段光荣的历史。在马兰军博园举行的简朴仪式上,乃仁克尔乡副乡长卫文杰作为代表,郑重接过由无锡广电两位年轻记者受托带来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纪念章和《大会宣言》。同时,乃仁克尔乡也特别委托两位无锡广电记者担当马兰的信使,把《致谢信》《邀请函》,以及记录马兰基地前世今生的书籍转交蔡星海等老同志,希望老同志们“多回来走走,常回家看看”,以历史烙印为音符,让当年的“东方巨响”永远回音绕梁。

马永康、石宇航回锡后,立即赶往蔡星海同志的工作地点转交了相关物品。“信使”的任务告一段落,但他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机会深入了解那些做出“惊天动地事”却成为“隐姓埋名人”的科技前辈,尤其是实地探访体验他们当年的工作场景,那种心灵的震撼难于言表。马兰精神、红山精神曾激励当年的年轻人发愤图强打造“国之重器”,也能够激励当代的年轻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功立业。两位年轻记者表示,要把对前辈的敬仰落实到学以致用的实际行动之中,像马兰花一样在岗位上踏实钻研、努力打拼,不断作出新贡献。



无锡广播电视台
无锡广播电视台官方帐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