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壮大林业产业 ‖ 同心圆

文摘   2025-01-09 09:26   广西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壮大林业产业

  

文 |  蔡中平




  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2月视察广西时强调,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体系绿色转型,发展壮大林业产业、文旅产业、养老产业、大健康产业,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为全国首个央地共建的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广西近年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力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壮大。全区木材产量、人造板产量全国占比超过40%、20%,八角、肉桂产量全球占比超过80%、60%,木材加工、林下经济、林业生态旅游稳定成为千亿元产业,林浆纸总产量突破千万吨级别,世界林木业大会高能级平台链接全球林木业创新合作。初步统计显示,2024年全区林草产业总产值实现1.05万亿元,有望成为全国首个万亿林业省份。要充分发挥优势、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应进一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效能推动林业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林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林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全面构建“企强园兴、链聚群集、量质齐升”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坚持林业科技创新
  培育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应建立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林业创新体系,强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加强林业原创性革命性科技创新。加大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新材料、新装备“五新”科技创新力度,组建技术创新中心,开展“林业+人工智能”“林业+数字经济”“林业+新材料制造”“林业+生物医药”“林业+现代信息技术”“林业+自动化智能装备”等原创性、革命性技术研究。深化广西林科院改革,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跨区域集聚顶级科研力量,建好用好广西林业实验室。

  加强林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营林生产、木材加工、木本粮油、香精香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瓶颈和共性难题。坚持“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搭建专业化、智能化林草种质资源基因挖掘及共享平台,加强对速生珍贵树种、乡土树种、珍稀濒危树种的良种选育研究,调整优化林木良种基地树种结构,年产良种苗木10亿株以上,聚力造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

  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行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三级技术岗位制度,完善林业科研院所、推广机构与国有林场、企业合作共建机制,组建营林技术创新、人造板技术革新、林机装备制造等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推动林业科技成果向“山间地头”延伸,加快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坚持林业产业创新
  构建发展新体系

  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应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创新链,加快构建以链主和龙头企业为引领的新结构、新体系、新格局。

  打造国家级林业产业集群。优化拳头产业“点状”布局,重点打造贵港港南区木材加工、桂林荔浦市木衣架家居、玉林北流市实木家具、防城港东兴市香料香精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主导产业“条状”布局,以西江为主轴培育打造林木竹材加工与家具家居产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北海、钦州、南宁、贵港等地培育打造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优化特色产业“片状”布局,依托六万大山等山脉走向和漓江等重点流域培育打造林下经济发展带和森林旅游康养集群;在桂西北传统产区、桂东南新兴产区培育打造油茶种植加工产业集群。

  加快传统产业智能高端转型。实施人造板产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建立一批智能家具家居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林源生物医药“种养加”“林文旅”一体融合、“林工贸”“产供销”一体发展。力争未来三年,造纸和木材加工产业产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林业二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50%以上。

  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构建“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产业链,加快发展全屋定制家具、功能性家具、智能家居产业以及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研发木竹材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适合南方丘陵地形的林业新机械。建设金毛狗脊等药用野生植物培育基地,加快蛇养殖药用转型,推动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医学实验服务和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提升发展林业专业交易市场、生产性技术服务、林业会展等现代林业服务业。

  科学谋划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因地制宜谋划林业智能制造、生物制造、循环制造以及林业生态感知网络、林产工业碳足迹管理等重点建设。研究开发林业生物质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积极发展林业生物质燃料、油料生物质能以及生物质燃料气体,科学利用细胞和基因技术开展合成生物、生物育种、高端健康用品研发,孵化出数字林业、零碳循环林产工业、林草生物种业、林草生物质能源业、林源生物医药、林草生物质材料制造业、现代信息技术林业场景应用等新业态。

  坚持林业发展方式创新
  塑造发展新优势

  发展方式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应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构建现代化森林资源经营和保护管理体系,拓展绿色空间、扩大环境容量、增强生态韧性,以生态“含绿量”赋能提升发展“含金量”。

  厚植生态环境优势。统筹林业生态保护修复。量质并重推动国土绿化扩面增效。稳步推进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聚焦桂西南山地、桂西黔南石灰岩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突出药用植物和岩溶植物特色,加快创建南宁国家植物园,全面提升植物迁地保护和资源利用水平。

  提高绿色生产效能。大力推广近自然、全周期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和林业沃土保育技术,创新“林上、林中、林下”全空间立体多元复合经营模式。一体布局林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业生产经营模式宜机化改造,强化水肥一体化等集约经营技术推广应用。加强绿色材料、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应用,推广水性涂饰、静电粉末涂饰、光固化涂饰等工艺和装备;推动家具家居包装材料减量化、环保化。

  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具有广西特色、系统完备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筹划开发CCER林业碳汇项目,建立区域性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创新林业碳汇地方应用场景,推广“林业碳票”模式。加快推进天然林、公益林并轨管理,探索建立公益林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差异化补偿、动态增长等机制。

  坚持林业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发展新活力

  制度机制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应妥善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以优质营商环境、优质政策管理、优质市场服务保障支撑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持续增强林业改革活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广西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提点扩面、提标升级、提质增效,建好“林下生金”的“绿色银行”。深入开展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推动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林农个人小额人工商品林采伐告知承诺制审批、“简易设计+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建设要素齐全、全域覆盖、互通共享、智慧决策的林业信息感知系统和协同治理体系。

  持续增强林业开放活力。创新开展离岸交易、期现联动、跨境交易等业务模式,推进建设北部湾纸浆进口基地、储运基地和国际性进口木材加工基地、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世界林木业大会等高能级平台作用,大力开展高端绿色家居、香精香料、木竹制品、林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招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支持重点企业(林场)开展国际商品林建设、桉树种业和林业装备制造合作,培育海外生产基地、原料保供基地、产品海外仓。

  持续增强林业市场活力。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设林业数据、技术、碳交易、金融市场。加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建好用好广西林联网平台,大力发展林业数字经济。积极探索“银行+担保+保险+收储+森林经营”组合开发模式,创新设立林业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将油茶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香精香料等资源培育工程包装转化为长短结合、预期收益可持续的投资项目。推动林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林业耐心资本。

  持续增强林业人才活力。深入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兴林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构建新型林业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体系。统筹实施林业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卓越工程师、工匠劳模等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和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建立完善林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推动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向作出突出贡献的林业科技人才倾斜,强化以林业人才向“新”而育推动生产力向“新”而行。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来源:《广西日报》(2025年1月7日   第05版)

精彩推荐


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同心圆
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精神旗帜 ‖ 同心圆

广西政协
传播广西政协好声音,展示广西政协新风采,凝聚广西政协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