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白露前后,虽然已经褪去了7、8月份的酷暑天气,青蛙的吃料情况会有所改善,这也是许多蛙友最后一次催肥了。然而,由于昼夜温差增加,少数青蛙进入冬眠状态,因此总的投喂量可能并不会增加。相反,由于温差大,青蛙会出现应激反应,再加上露水增多,潮湿场地条件,很容易滋生致病菌,导致许多青蛙出现水肿、软体、肠炎或肝胆综合征等一系列问题,引起大量死亡、大幅减产。
1、普遍场地不再控料——白天最高气温降低35℃以下,平均气温在26~30℃,适宜青蛙摄食和生长。
2、气温下降,大蛙尤其是母蛙开始提前打浅洞,小蛙白露之后还会持续吃料。
3、温度适宜虫卵滋生,肠道寄生虫、蚂蝗危害增强。
4、高温季节遗留问题——稀便、肠炎、歪头、软体、肝脏综合征(花肝、白肝)。
5、放松警惕——很多场地认为温度下降、青蛙个体大,得病风险小而放松警惕。
6、忙于抓蛙出售,疏于防控。
1、注意保肝护肠,到了养殖的后期,青蛙的肝胆多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再加上越冬需要储存更多的营养物质,因此有必要加强肝脏和肠道功能。此时,保健工作是重中之重(胆汁酸+杜仲叶提取物+VC)。
2、加强场地的管理,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烂皮、红腿、肠炎等问题的发生。
3、增强杜仲叶提取物、VC的补充,增强青蛙的体质,增强它们抵抗应激的能力。
4、做好最后一次驱虫工作,保证营养物质的顺利吸收和储存,防御寄生虫性肠炎(如蛙片虫、肠肾虫,乐畅桉树精油进行防御)。
5、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和投喂时间。
6、在蚂蟥数量较多的场地,建议在冬眠前或雨后,沿着围网边喷洒和水沟泼洒驱杀蚂蟥的产品;
白露是蛙类养殖冬眠前的最后一道坎,希望蛙友们都能做好以上工作,确保青蛙能够顺利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