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中秋】中秋月圆知多少

文摘   2024-09-17 20:28   云南  

又是一年中秋至

明月千里寄相思

中秋,是花好月圆的好日子

愿今夕清辉胜过往

与君共婵娟,岁岁又年年


中秋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源自先民对天象的崇拜,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这个节日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秋夕祭月习俗,经过历代的演变和发展,最终在‌唐朝初年成为固定的节日。

中秋的习俗

中秋节,这个盛行于宋朝以后有着古老渊源的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不仅吃月饼、赏月,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秋节的习俗共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01

祭月

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02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03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04

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中秋的诗词佳句

1.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司空图《中秋》

2.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5.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王守仁《中秋》

6.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7.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8.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9.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0.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1.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3.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14.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5.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6.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17.红叶流光,苹花两鬓,心事成秋水。——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8.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9.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20.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苏轼《念奴娇·中秋》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来源:桂林灵川县城关第二小学

永德新闻
永德县本地新闻、本地节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