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诗人姚丽蓉的诗与远方

时事   2024-09-16 10:52   江西  

“在我和诗的时光里,演绎着优雅,在生命的泉水中涤荡着清澈,斑斓着一颗惬意的诗心。”这是笔名为“绿草”的姚丽蓉写下的诗句,诠释着她对诗歌的热爱。初见姚丽蓉时,她正坐在自家的小卖部收银台处,拿着书本阅读学习,时不时提笔在本子上勾勒思考的轨迹。

姚丽蓉出生于1968年,命运却在她八个月大时悄然转折,高烧之后,小儿麻痹症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九岁之前,她一直都是在地上爬行,直到十岁的时候外公教会了她拄拐杖,才开始读小学。然而,求学之路并不平坦,小学毕业后家离学校远也无人照顾,初中学业就只能在家自学。

在家自学期间,小学班主任经常来看望她,还送了她一本课外书《红颜》,第一次接触这么厚的课外书,姚丽蓉搁置一周未读。后来老师又来看望她,问她看书的读后感,她感觉心里很愧疚,后面静心去读,没想到一个星期就看完了。老师还经常给她送语文报和课外书,看了许多书后,她爱上了阅读,潜移默化之下,也激发了她创作的兴趣。

1986年,姚丽蓉正式开始创作,向外投稿,终于,第一篇诗歌在《摇篮报》发表了。但是父母不支持,周围也没有人理解,认为搞创作没用,这时她心里很难受,面对经济的拮据和周遭的质疑,也几度想过要不要放弃。但转念一想,只有在创作领域崭露头角,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于是她积极在杂志、网上寻找免费资源学习,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诗友,共同以诗为媒,抒发心声,诠释情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至今,她还珍藏着与全国各地文友、诗友往来的厚厚一沓书信,见证着这一段段珍贵的文学情谊。她说,其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以前的井冈山报编辑周德清和抚州东乡农民教师叶金书。这两位老师她都有亲自上门拜访,对她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周德清教她怎么写诗、投稿,叶金书创办的“耕夫文学会”让她有一个平台和诗友一起交流创作。

30多年来,姚丽蓉写下400余首诗歌,陆续出版了书籍《绿草》《拐杖的转角处》《桃花顾》等,2018年,获“全国十大读书人物奖”,荣获第一届、第二届仓央嘉措诗歌征文仓央体实力诗人奖,江西省残联“我的梦,中国梦”征稿二等奖等奖项。每次颁奖的舞台上,她的身边都会出现一个默默陪伴的身影,这个人就是她的儿子谭姚鑫,姚丽蓉说:“无论是创作动力,还是生活上的动力,都是来自我儿子。”

姚丽蓉回忆道,儿子自2011年毕业起,先是在新干工作了两年,随后怀揣梦想远赴上海、杭州等地奋斗了五年。这期间,无论多忙,每次颁奖儿子总是不远千里请假归来,陪伴左右。这么多年来,去领奖、参与征文比赛,乃至外出采风寻找创作灵感,儿子默默承担所有旅途费用,成为她最坚实的后盾。前几年,因为她身体不太好,救护车来了好几次,为了更好地照顾她,2018年,儿子回到了新干。

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的谭姚鑫主动担负起买菜、拖地等家务,让母亲姚丽蓉倍感欣慰。但力所能及之事姚丽蓉都亲力亲为,平日里,她坚持自己下厨、下楼梯,她拄着拐杖下楼时,儿子则如影随形,默默站在一旁守护。近期小区门口修路,姚丽蓉出行受阻,谭姚鑫每日用轮椅将她从旁边的小门推出,随后两人共乘三轮车前往店铺工作,直到夜幕降临,才携手归家。两人从不开口表达爱,但这份坚持与陪伴,成为他们日常中最温馨的风景线,日复一日,爱意满满。

2021年,姚丽蓉参加山东蚕蛹之光首届全国有奖征文大赛,接触了助残创业平台,她想回到新干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儿子也同样陪着她忙前忙后一同筹划。由于创业初期的忙碌,姚丽蓉已有两年未曾触碰她挚爱的诗笔。但随着“蚕蛹之光”助残项目的稳步前行,她毅然决定放手,退出日常管理,作出了一个决定——坚持自己热爱的事,重新拾笔再出发!

如今,姚丽蓉与儿子一起在新干县县城经营着一家温馨的小商铺及零工驿站,带动了三十余名宝妈就业。在经营小店之余,姚丽蓉不忘提升自我,阅读书籍、加入作家交流群,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她说:“手工活这一块我和儿子一起在做,要发货和收货,我一个人是做不了的。然后我还是继续拿起笔来创作,我就不忘我的初心吧,把我的理想捡起来。”时光流转,她始终坚守着那份写诗的初心,这份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让她的每一天都充满了色彩与希望。

记者:张若琪、李灏

△更多资讯 请下载新淦云APP


编审:吴建友

监制:敖清辉

微新干
发布最新鲜、最权威的新干本地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