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二代大陆“接棒”!“让父辈的产业焕发新生命,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文化   2025-01-11 15:01   辽宁  

  1月7日,厦门港,台企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亚机械”)一批高端空气压缩机正装船出货,新年的第一笔海外订单启动交付。自接手企业经营管理权以来,台商二代、东亚机械总经理韩文浩便带着产品和品牌“出海”,布局全球市场。


资料图


  与台湾隔着一湾浅浅海峡的厦门,是两岸经贸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汇集上万家台企。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当下,许多在厦台企实现逆势增长,迎来新一轮增资扩产热潮,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台商二代
成为这股热潮背后的重要推动力量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32周年庆典现场


  在前不久举行的厦门市台商协会成立32周年庆典上,一大批台商二代和父辈共同亮相。与父辈们当年试探着跨越海峡不同,他们更加坚定地跨海而来,或继承父辈产业,或开创新事业,成为台商新力量,续写创新求变与传承融合的故事。




  奋斗30多年,赴大陆投资兴业的第一代台商,如今大多进入古稀之年。台商新生代的崛起,让台企的“接棒”话题成为两岸关注的热点。






  “目前,在大陆的台企达13万多家,超过一半已经实现台商二代顺利‘接棒’。”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说,“年轻一代追随父辈的脚步而来,正以更新的思维、更广的视野跑好两岸融合发展的‘接力赛’,厦门台商二代的精彩故事就是典型缩影。”


创新

“不能让别人捏着‘命门’,

要当自己的主宰”



  韩文浩这几天刚签下一笔新的“国产替代”采购合同。


  “在医疗、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领域,我们的空气压缩机成功替代很多进口品牌,获得不少头部企业的认可。”

 

自出任东亚机械总经理以来

韩文浩常会想起父亲韩萤焕

耳提面命的话——

“不能让别人捏着‘命门’,要当自己的主宰。”



  韩萤焕是第一代台商,1993年来到厦门建厂,生产空气压缩机。创业不久,韩萤焕带着产品到北京参展。一位外国参展商进来转了圈,颇有些轻蔑地说:“这机器中国做不起来的,最核心的技术你们没有!”


  空气压缩机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20世纪90年代,大陆的空气压缩机行业规模虽大,技术却较薄弱,产品较为低端,还遭遇“卡脖子”问题,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在自动化生产车间工作中的韩文浩


  “外国参展商的嘲讽,激发了父亲的家国情怀。赚到第一桶金后,他决定带领团队自主研制高端机。”韩文浩至今还记得父亲当时的煎熬,“从‘一张白纸’开始,经历数次失败,差点耗尽家底,但他说再难也要做,我们中国人几千年都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过来的。”


  耳濡目染,自主创新的种子扎进韩文浩内心深处。在海外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回到厦门,入职东亚机械,成为研发工程师。


  当时,东亚机械正经历螺杆机头自研自制的阵痛期,这是空气压缩机核心零部件。韩文浩与团队成员扎进实验车间,画图设计、研究工艺、优化材料,最终打破技术壁垒,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螺杆机头。在一次次测试中,他又发现,永磁变频技术和螺杆压缩机技术融合更高效节能。韩文浩再次扎进实验车间,研发出永磁变频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这比传统空气压缩机节能40%至50%。


韩文浩 资料图 图片来源:东亚机械HR


  韩文浩直言:“站在父辈肩膀上,我们自主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快。”东亚机械成为国内少数掌握螺杆空压机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以优质国产替代进口,价格只需进口机的四分之一。



  台商二代张桂林,同样记得父辈创业之初的不易。33年前,他的父亲和合作伙伴到大陆投资建厂,成立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凯复材”),主要生产碳纤维网球拍。


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工厂 资料图 图片来源:天下集美


  碳纤维轻若鸿毛却强如钢铁,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在中国,碳纤维一度依赖进口,国外对碳纤维实施全面的技术封锁,供应商“通知性涨价、赏赐性供给”让国内厂家苦不堪言。


  “为了摆脱牵制,我父亲和几位创始人到大陆不久就决定,自己搞研发,把短板补上。”如今已是新凯复材副董事长的张桂林说,公司将进一步研发更多碳纤维材料的相关应用,把它延伸到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端工业制造和尖端科技领域。


张桂林查看碳纤维网球拍成品。


  “父辈们要打赢生存战,我们要打赢高质量发展战,创新是不变的密钥,我们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张桂林告诉记者。


智造

“让父辈的产业焕发新生命,

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东亚机械生产车间内,一条条生产线快速运转,自动化机械臂高效工作,仅有少数技术人员在旁“盯梢”。


  韩文浩说:“去年来,我们加快推动技术革新和核心产品迭代升级,打造数字化工厂,车间24小时运作,其中有8小时都是设备自动化运转。”


  20多年前,张桂林第一次走进新凯复材的车间,第一印象是“转来转去都是人”。最高峰时,新凯复材的工人达到12000多人。


  “这些年,我们持续推动精益化生产,升级设备、改造流程、降本增效,成功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为科技密集型企业。”张桂林介绍。


  现在,新凯复材的企业用工数只有最高峰时的三分之一,其中还包括500多名技术研发人员。用工人数下降,效率却提高了,企业年产值从1993年的不到1亿元,到如今增长至超10亿元。张桂林说:“让父辈奋斗半生的产业焕发新生命,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在传统农业领域,台商二代陈岱明也在谋求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陈岱明检查蔬菜生长情况。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 摄


  厦门美格农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格农艺”)植物工厂内,日光灯下,是一排排种在水里的生菜。陈岱明摘下一片叶子递给记者:“尝尝看,水培菜口感很好,清甜,可以直接吃。”


  这是陈岱明培育的新型水耕育苗系统,无需土壤、不施农药,已被引入一些餐厅和校园。他介绍:“这个系统既是小菜园,又是移动景观,我们定期配送小苗,两周左右蔬菜就能长成。一些学校把它放进教室里,让孩子们全程观察蔬菜的生长过程。”



  30多年前,陈岱明的父亲来厦创办了美格农艺,引进、培育优良种苗,打造出一片“世外桃源”。现在,已是美格农艺副董事长的陈岱明,和两个姐姐一起“接棒”,正努力用科技赋能父亲的传统苗圃,筑造新的智慧园林。


  “很多台商二代都把‘智造’放在了重要位置,让传统产业在转型中探寻到新方向。”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产业委员会主委吴家莹说,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代台商在大陆的创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随着大陆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生产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了,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


出海

“让‘中国好设计’

走向世界”



  台商二代吕学燕摊开一张世界地图笑道:“现在全球都有我们的客户。”


吕学燕在百霖净水科技实验中心测试产品。


  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霖净水”)的生产车间内,近千台即热饮水机在检测合格后将奔赴海外市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百霖净水的即热饮水机科技感满满,在海外迅速“圈粉”。


  “没有核心品质,就没有全球大市场。”出任百霖净水总经理后,吕学燕建起净水工程研究所,开发净水前沿技术。就在前不久,百霖净水的新型无泵RO装置获国家专利,和传统设备比,它的能耗更低、维护成本更小,寿命和稳定性更高。


  从最初为欧美客户代工净水器零部件开始,到自主研发拥有300多项专利,百霖净水不断开启海外布局,带着核心科技产品“出海”,这些年更是响应国家倡议,重点拓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


  这些年,全球经济波动较大,但中国在产业发展上却表现出强大韧性。曾在海外留学的吕学燕直言:“我们在做大海外市场的同时,也不断开拓内需市场。目前,我们的产品60%内销、40%外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相互促进,企业营业额稳步提升,2024年达到7亿元。”


“出海”“双循环”

是台商二代口中的热词


  吴家莹说:“第一代台商来到大陆,有的是看中大陆的劳动力市场,带着订单而来;有的则主打内销,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布局大陆市场。台商二代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交融,成为许多台企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当自家的婚纱礼服再一次亮相伦敦时装周时,台商二代蔡喻渊一直在关注市场动态,并迅速作出反应,调整设计和生产。他的父亲蔡金山忍不住感慨:“年轻一代比我们更具世界眼光。”


蔡金山(右)和儿子蔡喻渊(中)与设计师一起讨论婚纱产品样式。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30多年前,蔡金山来到大陆,创办厦门福祥礼服公司,生产西式高端婚纱。“父亲那一辈坚信‘酒好不怕巷子深’,但时代在变,如今酒再香也需讲好品牌故事。”蔡喻渊说,“我们已经在国际高端礼服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婚纱年出口量最高峰时超20万件,我希望能让‘中国好设计’走向世界。”


  过去,东亚机械以国内市场为主体,90%的产品都内销。现在,韩文浩也正努力沿“一带一路”布局,带着“捷豹JAGUAR”品牌“出海”。


  “‘捷豹’在闽南话里有‘吃饱’的意思。父亲当年成立这个品牌是希望大家都能‘吃饱’,不会饿肚子,到现在,中国民族工业已是‘捷报’频传。”韩文浩说,他的梦想是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实现民族产业腾飞。


融合

“我们的事业在大陆,

我们的根也在大陆”


韩文浩和蔡喻渊,都问过他们父亲同样的问题:当初为何会到大陆创业?



出生在台湾新竹山区的韩萤焕,小时候日子过得清苦。听闻对岸改革开放,正经历创业失败的他决定跨过海峡去闯闯。他没想到“这一跨”,日后成就一家年产值15亿元的上市公司,自己也从送货小弟成长为跻身《2021年胡润百富榜》中的企业家。韩萤焕常对孩子们说:“我从台湾来到大陆时一无所有,回想这30多年,一句话——来对了。”


与韩萤焕不同,到大陆前,蔡金山在台湾已有一家小婚纱厂。“台湾太小,人力资源不足,很多订单我们接不了,要想把企业做大,必须走出小岛。”从家庭作坊式企业成长为婚纱礼服头部企业,蔡金山也时常对孩子们说,“不来大陆会后悔。”

  这个月,东亚机械在厦投资近15亿元的空压机制造基地就要全面封顶,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0亿元。这是韩文浩主导的一次增资扩产,他担起总经理职责这几年,东亚机械年产值均增长20%。吕学燕接手百霖净水十年间,企业年营业额也翻了七倍。


  “我们的成长,有父辈半生积累,更有强大祖国给的底气。”韩文浩说,“这几年,大陆惠台措施、减税降费、科技补助、技改补贴等政策,每年给我们企业带来的优惠、补贴达两三千万元,都是真金白银的帮助。”


  “过去30多年,祖国大陆的发展,父辈们没有缺席。未来30年,我们也不该缺席。”吕学燕说。



  陈岱明高中来到厦门读书,当时全校只有两名台生,老师常对全班同学说:“两岸都是一家人,家和万事兴。”



  韩文浩和弟弟妹妹从小在厦门长大,他的父亲告诉他们:“我们的事业在大陆,我们的根也在大陆。”吕学燕仍记得,父亲珍藏了一本族谱,上面写着祖籍地广东梅州,还详细记载着祖辈们迁移到台湾的历程。

  “父亲常讲,我们做企业,不能只为自己赚钱,还要为祖国发展作贡献,要去造福两岸同胞。”韩文浩说,“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当我们自主研发出永磁变频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后,也把这个技术优势带给台湾乡亲,帮更多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李政宏直言:“台商二代的‘接棒’,不是简单的子承父业,更多的是传承,传承父辈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传承父辈割舍不断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感。”

注:转载自《厦门台办》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赞赏




约访/投稿/商业合作

laqn20140603@sina.com;

wechat ID:lianganqingnian2014

内容:

投稿时请留下

姓名─职业(学校)─电话─个人微信号


两岸青年
打造两岸最有温度的交流平台。 为两岸游子提供全方位的学习、生活、政治、娱乐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