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江门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改革”,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让人倍感振奋。
打开全会报告,每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都是对改革决心的宣示,更是一次全市总动员——江门要建设富有家国情怀、自强创新、开放包容、诚信友善、时尚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势必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勇探新路、勇立潮头。
江门将建设富有家国情怀、自强创新、开放包容、诚信友善、时尚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 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县镇村广阔天地,自然是江门最好的改革“试验田”。只有把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县、镇、村“同题作答”,才能进一步激发侨乡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全省“百千万工程”大潮中奋勇争先。也只有奔向县镇村广阔天地,才能推动改革落地生根,助力实现侨乡大地的城乡共富。
健全“强县”动力机制,做大做强镇街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可以预见,江门将围绕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奋力打造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01
县、镇、村“同题作答”改革这篇大文章,县域经济无疑是重中之重。
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历史上江门各县(市、区)曾多次入围各类全国百强县区名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新会、台山、开平便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县,鹤山也在2000年入围。本世纪以来,蓬江、新会更是多次入选全国百强区名单,排名也不断上升。
将观察的维度拉近,过去一年,江门各县(市、区)呈现出不同赛道创先争优的升腾景象——
鹤山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并在2023年度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中位列创先类县(市、区)优秀等次;新会成为江门首个千亿GDP强区,上升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0位;蓬江GDP超900亿元,距离千亿大关仅一步之遥;江门高新区排名跃升至全国第53位;开平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产业园区是鹤山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县的重要支撑。 谭成伟 摄
可以说,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江门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抓产业,蹄疾步稳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县域经济的“显示度”有了明显提升。
但这还不够。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江门县域经济势必要担当起更重的使命。这也意味着,江门需要从更高层面强力统筹,促进各县(市、区)的发展更加紧密联动。
与珠江两岸的发展格局相似,江门县域发展也存在一个突出的矛盾:东强西弱。从GDP总量来看,最强和最弱的县之间,经济体量甚至相差3倍有余。
为此,自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江门以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将实施“百千万工程”视作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和重大机遇,勇当区域协调发展的开路先锋。
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削高填低、以快等慢,而是你追我赶、合作共赢。意识到问题所在,江门这两年“对症下药”,在全省首创市域内县域间结对合作机制——
从蓬江、江海、恩平协作共建江门市水都产业园,精准引进国内外著名食品饮料企业,到新会、台山共建汽车零部件合作园并聚力发展海工装备产业,在先进城市联合举办不同层次的招商推介会,共享深圳驻点招商资源,再到鹤山、开平成立首期规模为1亿元的区域平衡发展基金,建设水暖卫浴产业配套基地(共性工厂)……
尝到了改革的甜头,这次全会江门进一步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健全推进县域产业发展动力机制,“一县一策”支持县(市、区)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县域壮大支柱产业、做强特色经济。同时,深入推进强县扩权和扩权强县改革优化职权事项清单,强化“放管”并重,按照“能放则放、动态调整”的原则,依法赋予县(市、区)更多市级管理权限,扩大县级资源整合使用自主权。
在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江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只有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江门才能够把机遇变成先机、把潜力变成实力、把优势变成胜势,跑出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飞出大未来。
02
改革的红利,江门镇域经济也享受到了。
日前,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和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4年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江门共有9个镇入围全国千强镇,较2023年增加了2个。
千强镇是镇域经济发展的佼佼者。这次江门实现了全国千强镇数量上的新突破,无疑印证了一个事实——
镇域经济,正在成长为江门经济版图的重要支柱。
镇域是连接城区和乡村的节点,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交会地。近年来,江门全力建好乡镇关键节点,积极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特别是深中通道开通后,江门连接“双通道”的多个镇街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望拥抱更多来自珠江东岸的资源要素。
不过,江门对镇街的角色,无疑还有着更高的期望。这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激发“兴镇”动力活力,学习东莞、中山等市有益经验,加快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级改革试点,着力发展镇街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工业重镇(街)、商贸强镇(街)、文旅名镇(街)、农业大镇,培育更多全国千强镇、全省百强镇。
目标,已经很明确。接下来该怎么实现?全会给出了三个关键抓手。
八镇地理位置。 区瑞香 制图
首先是写好“八镇联动”这篇大文章,深化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交通互联、产业互融和设施互用,形成城镇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促进江门中部区域8个地域相连的工业重镇联动发展,这背后的想象空间很大,操作的难度也不小,能否落地关键就在于改革。
在县域间结对合作基础上,江门此举把跨区域合作向镇村一级延伸,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打造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不难想象,位于江门地理中心的八镇,将成为撬动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
除了聚焦“八镇联动”,集中力量建好省典型镇也是做大做强镇街经济的题中之义。全会提出,江门要分类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科学有序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建设县域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
当然,无论是深化“八镇联动”跨区域一体化发展,还是集中力量建好省典型镇,背后的县镇权责关系都需要厘清。接下来,江门将深入推进镇街管理体制改革,各县(市、区)要加大向镇街赋权赋能,建立健全镇街权责清单和动态化管理机制,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到基层、服务到百姓,真正有效解决“小马拉大车”的老大难问题,全面激活镇街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改革妙招不断,赋予镇街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不难想象,随着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格局不断形成,江门有望进一步释放镇域发展潜能,力争培育出更多GDP超百亿元镇街,涌现更多全国千强镇、全省百强镇。
03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也是这次全会的重点任务之一。江门七个县(市、区)有着数以百计的农村主体,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不断深化,从更高视野谋划乡村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产业振兴无疑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环。
当前,江门正深入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省级试点,全市已成立强村富民公司123家,在全省率先实现薄弱村100%“摘帽”,50%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88个村超1000万元。
打造“江门优品”是侨乡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的重要探索。 南方+记者 董有逸 摄
在此基础上,江门要实现更全面、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战略,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下。接下来,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来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全会报告来看,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依然是关键中的关键。
接下来,江门将推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模式,实施“广东第一田”三年提升工程,做精做深陈皮、大米、鳗鱼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建好“江门优品”行政区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都市农业、设施农业、数字农业,推动农业与电商物流、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深度融合,以产业振兴推动农村旺起来、农民富起来。
要让农民富起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同样重要。下一步,江门将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三块地”改革,健全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让农民在务农、务工收入之外还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再往深一层说,产业兴旺可以为江门建设和美乡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进而让村民直观感受到改革的成果。
全会提出,江门将完善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力机制,统筹落实乡村布局、村庄建设、农房风貌“三个规划”,抓好黄茅海跨海通道等交通要道沿线镇村风貌管控提升,常态长效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全力建好省典型村,加快连片“光伏+建筑”应用试点,推动风电建设与农村风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当然,江门要打造和美乡村,离不开基层治理。为此,江门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三治”(法治、德治、自治)融合的方式,构建基层治理体系。例如,鹤山市雅瑶镇陈山村建立了“一站式”村级综治中心,融合综治维稳、信访超市、社区警务等功能,提供了一条龙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乡村是“百千万工程”的最小单元,也是江门干事创业最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改革创新大有可为。
来源:江门发布、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