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家烟火 民族文化】河曲草原的“指尖绝艺 ”
旅行
2024-11-09 20:15
青海
在青海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河南县 ,蒙旗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星河 。这些被世代相承 、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 ,蕴含着蒙古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思维方式 、想象力和文化意识 。它们是蒙古族祖先智慧和文明的结晶 ,是当地蒙藏文化融合的例证和蒙古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 ,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社会 、科技 、经济和审美价值。在河曲草原代代相传的“指尖绝艺 ”,就是当地蒙古族群众文化自信的体现和文化根脉的延续。“苏和泽 ”为蒙古语,意为蒙古袍,是河南县蒙古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用羊皮制成的传统服饰手工技艺,形式上分为男式和女式 。河南县苏和泽制作技艺集裁剪缝纫、贵金属加工、饰品制作于一体,是蒙古族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南县集贸市场的二楼 ,今年 53 岁的才仁卓玛经营着一家珂额伦皮袄加工厂 。这是一家不大的店面 ,墙壁四周 ,挂满了已经制作完成的苏和泽 ,男式 、女式 、儿童服饰一应俱全 。就是这样一个店面 ,仅苏和泽一项 ,年销 售额就能达50万元。苏和泽的售价不便宜 ,几千元到万余元不等 。制作苏和泽的才仁卓玛也不简单 ,她是河南县苏和泽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也是黄南州民间工艺大师。从17岁开始 ,才仁卓玛就对母亲制作蒙古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鞣制羊皮到缝制成衣 ,才仁卓玛不仅学会了母亲传授的所有技巧 ,还推陈出新 ,在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 , 加入了更多颇具现代风格和元素的花纹与装饰 。2020 年 ,她制作的苏和泽在河南蒙旗非物质文化遗产竞赛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18年5月,才仁卓玛注册成立河南县珂额伦皮袄加工厂, 如今已经有7名员工 。加工厂不仅经营牛羊皮 、皮 袍加工项目 ,还经营具有民族特色的鞋帽 、手工艺品 ,这 里也是才仁卓玛传习技艺和带徒的场所。才仁卓玛说 ,制作一件成人男式苏和泽需9张羊皮,工序复杂用料考究,两个人分工明确至少也需要5天时间。河南县苏和泽制作技艺从它的材料 、工艺 、款式到穿 着方式及使用过程 ,都体现了河南县蒙古族的风俗特点。在众多蒙古族分布的区域内,唯有河南县蒙古族传承和发展着苏和泽制作技艺。这家店, 只是才仁卓玛加工厂的销售点 。河南县优干宁镇才仁卓玛的家是一幢带院的二层小楼 ,这里才是真的加工厂 ,制作苏和泽的基础性工作大部分在这里完成。一台木制的电动搅拌机占据着小院的四分之一 ,是专门用来鞣制羊皮的自制机械, 一楼房间还有绣花机房和制作间 。在小楼的二层, 才仁卓玛精心布置出了一间展示厅,精美的苏和泽 、马鞍 、皮制酒壶 、皮制鞋帽 、牛皮袋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种类繁多 ,俨然一个小小的蒙古族非遗博物馆。这里是她传承非遗的另一个天地 ,母亲 80 岁时去世,她在展厅珍藏着母亲穿过的一件苏和泽 。她像敬畏草原一 样 ,敬畏着这件有些色泽发暗的旧物 。这是她与母亲的精神纽带。河南县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苏和泽 ,苏和泽服饰可抵御严寒 、挡风避雨 ,工艺精湛的苏和泽服饰经久耐穿 ,具有耐磨 、御寒 、 防潮等实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非遗工作的深入和文旅融合发展 ,苏和泽也逐渐展现出了 较好的市场经济价值。如今,在蒙古族传统服饰中,苏和泽更具“礼服 ”的意味, 当地群众只有在过年、结婚、那达慕大会这样重要的日子和场合,才会穿着 。制作苏和泽以当地欧拉羊羊皮为主,皮质 细腻、柔软、穿着舒适,纹路纵横有致,细腻生动 。女式长袄的下摆,领口和袖口均以哑黑、大红、天蓝、金黄色的条绒平绒、呢绒、锦缎或羔皮、水獭皮等材料镶边 。男式长袄下摆镶 饰黑色条绒、平绒或呢绒,另用鹿皮或黄羊皮滚边成绠,领口、袖口多以锦缎、呢绒镶饰。河南县苏和泽制作技艺凝聚着蒙古族人民的智慧 , 区别于其他民族, 是河南蒙古族服饰文化独特性的重要体现 , 是河南蒙古族发展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烙印 ,也是蒙藏服饰文化交融发展的结晶,显示出丰富的文化 内涵,具有历史学 、 民族学 、民俗学 、美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在河南县,有一家颇具规模 、主要从事制做手工纺 织 、编织 、刺绣 、居家用品等手工工艺品的公司——乐乐 玛蒙藏特色手工制品开发有限公司。“乐乐玛 ”是藏语“巧手女人 ”的意思 。这家公司召集 了 30 多名当地巧手牧女 ,用牛羊毛手工编织具有浓郁民族 特色的手工艺品 ,成为河南县牛羊毛手工编织技艺代表性 企业。河南县牛羊毛手工编织技艺是以牛羊毛为原料 ,通过手工编织完成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 ,这种技艺及其制品一 直伴随着草原牧民 。其编制精密 、 品种繁多 、形式色彩艳丽 、乡土情趣质朴 、民族风格浓厚 、地域特色彩鲜 明, 既保温防潮,又经久耐用 ,极具青藏高原特色 。这些手工艺品经过剪羊毛 、选毛 、洗毛 、梳毛 、捻线 、纺线、 洗线 、染色 、 图案设计 、编织 、整理等多道工序 ,每个工序和细节 ,都凝结着手艺人的智慧和心血 。有许多特殊工艺, 图案设计上突出表现了蒙藏文化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格 ,色调和谐统一, 画面布局繁而不乱 ,是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乐乐玛公司销售经理仓央尖措毫无语言交流障碍。这个干练的小伙子是从河南县走出来的返乡大学生 ,2017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眼界 ,几年下来 ,仓央尖措已经从文化层面对河南县牛羊毛手工编织技艺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研究 ,他和他的团队把公司生产的服装 、毡绣 、文创产品 、挂件 、包 、拖鞋等手工艺品远销国内外 ,这些产品在欧洲很受欢迎 ,实现订单式出口色彩艳丽 、乡土情趣质朴 、民族风格浓厚 、地域特色 明, 既保温防潮,又经久耐用 ,极具青藏高原特色 。这些手工艺品经过剪羊毛 、选毛 、洗毛 、梳毛 、捻线 、纺线、洗线 、染色 、图案设计 、编织 、整理等多道工序 ,每个工序和细节 ,都凝结着手艺人的智慧和心血 。有许多特殊工艺, 图案设计上突出表现了蒙藏文化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格 ,色调和谐统一,画面布局繁而不乱 ,是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仓央尖措说 ,乐乐玛生产的手工艺品 ,充分融合了蒙藏文化元素 。在花纹和图案上,蒙古族使用蓝色多一些,而藏族传统工艺黑白配色多一些 ,这些元素在产品设计和仓央尖措说 ,乐乐玛生产的手工艺品 ,充分融合了 藏文化元素 。在花纹和图案上, 蒙古族使用蓝色多一些, 而藏族传统工艺黑白配色多一些 ,这些元素在产品设计和仓央尖措说 ,乐乐玛生产的手工艺品 ,充分融合了藏文化元素 。在花纹和图案上, 蒙古族使用蓝色多一些, 而藏族传统工艺黑白配色多一些 ,这些元素在产品设计和仓央尖措说 ,乐乐玛生产的手工艺品 ,充分融合了蒙藏文化元素 。在花纹和图案上, 蒙古族使用蓝色多一些, 而藏族传统工艺黑白配色多一些 ,这些元素在产品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都有充分考虑 ,这是当地蒙藏文化融合的鲜明 特征。河南县本地所产牦牛牛毛和欧拉羊羊毛,其毛色纯净,毛质好 ,纤维长,弹性强 ,光泽度好 ,耐酸耐碱性能强 ,产品经久耐用 、绿色环保 。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河南蒙旗不仅将这项技艺世代传承 ,发扬光大 ,还用他们的智慧编织出了形式独特 、 民族风格浓厚,既有经济价值又有使用价值的生活必用品 ,产品从最初的十几个品种发展到了现在的50余个品种。河南县牛羊毛手工编织技艺浸透着蒙古族的民族性格 、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 ,饱含着蒙古族牧民对生活的无限热情 ,是蒙古族牧民物质生活追求与精神文化生活的集中体现 ,展现出高超的技艺与精美的工艺 。这种浑然天成的美 ,使其拥有了广泛的实用价值 ,对它的开发与利用, 也让这项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擀毡技艺——亦劳亦乐的手工绝技河南县蒙古族擀毡技艺是河南最有特色的一项传统技艺,擀毡是用羊毛牛毛等擀制成毡子 。用料主要以羊毛 、 牛毛为主 ,要求毛丝纤长 、纯手工作业 。通过擀毡技艺,既可将牛羊毛做成生活所需的毛毡 ,将其运用到毡房上,也可以把毡铺在炕上防潮 ,保暖,还可以做成毡靴、 毡帽 、毡包等 ,亦可将辫毡毯作为装饰品挂在墙上 ,美化居住空间。擀毡需经过弹毛、铺毛、喷水、喷油、卷毡、捆毡帘、擀帘 子、解帘子压边、洗毡、整形、晒毡,这些工序缺一不可 。每个细节都只用简单的工具,用手工操作完成。在河南蒙旗 ,擀毡过程中要唱擀毡调 ,边唱边做 ,节 奏协调 ,亦劳亦乐 。擀毡完成后 ,要在新毡上洒鲜奶并念颂祝毡词 。颂词里主要叙述羊毛给人带来温暖, 给生活带来方便,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等, 表达牧民对生活的热爱 ,对自然的感激和敬畏。毛毡是蒙古族群众生活必需品 ,原料主要以河南县本地所产雪多牦牛牛毛和欧拉羊羊毛为主。擀毡技法流程繁复 ,尤其是最后一道工序——揉弄毡边最为讲究 。因为参差不齐的毡边不能用剪刀裁齐,只能靠手工揉弄,没有丰富经验和高超手艺的人 ,很难做出笔直带棱的毡边。根据不同用途 ,毛毡也有了多种分类 。按质地分 ,有春毛毡 、 绵毡等;按大小分,有四六毡 、五七毡 、单人毡 、拜毡等;按颜色分,有纯白毡 、花色瓦青毡 、白里簇红毡等 。擀毡技艺可制成蒙古包的外包 、马鞍毡垫 、床毡垫 、毛毡 、毡毯 、 毡靴 、毡帽 、毡手套以及车坐垫 、挂毯 、毡画等 。河南蒙旗的毛毡以柔软 、 舒适 、匀称 、洁净 、美观大方 、经久耐用著称, 享誉黄南及周边地区。擀毡技艺是蒙古族的传统手工技艺 ,是当地人们繁衍生息 、 自强自立的精神象征, 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缩影 。它的主题 、 内容 、思维方式和艺术形式 ,均展现出河 南县蒙古族游牧民族的特征 ,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蒙古族刺绣——精美绝伦的收藏珍品河南县蒙古族刺绣 ,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传统美术手工技艺 。河南县蒙古族刺绣多为女性所绣 ,绣法主要有绕针绣 、双绕针绣 、锁绣 、锁边绣等为 主,主要材质有绸缎线 、 针丝线 、牛毛线 、羊毛线等材料 。刺绣技艺主要应用于制作生活用品 ,尤其是苏和泽服 饰 ,绸缎衣以及摔跤服 、赛马服等的衣领 、袖口 、边缘处 及靴子 、帽子 、褡裢。河南县刺绣技艺既能在软面料上绣花, 又可在牛羊毛毡毯 、 牛羊毛纺织品 、 牛羊皮革等硬面料上刺绣, 图案种类多样 ,其图案纹样如浮雕一般富有立体感 ,在绣面上形成突出的触觉肌理和视觉效果 ,使原本单调的服饰和物品焕发生机。河南县蒙古族刺绣艺术以凝重质朴取胜 ,根据不同的材质和用途呈现独有的特色,通过不同材料的表现技巧,满足了传承人和消费者审美需求。蒙古族刺绣分为绣花 、贴花 、套古其呼 、混合等几种 ,服饰中的苏和泽 、飘带 、摔跤手坎肩 、靴帮子 、马龙头上的各种刺绣精致独特, 生活用品中的枕套 、鼻烟壶袋 、烟荷包 、马鞍垫等物件上的各种鸟兽 、花卉 、五畜、云纹等图案纹样色彩斑斓 。蒙古族刺绣强调颜色由淡到深的推移 ,形成了装饰与实用完美结合的艺术形态。在河南县 ,蒙古族刺绣以针法丰富 、绣工精巧 、品类丰富 、 细腻绝伦闻名全世界 ,刺绣艺术品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年份越久 ,价值就会越高 。河南县蒙古族刺绣作品已经从工艺品范畴提升到收藏艺术品的水平。文/张卫平、孟克
总监制/吕金生
监制、审稿/马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