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重访三线遗址,传承革命精神

时事   2024-09-26 14:41   安徽  
"会标最上面有三面红旗,寓意着当时的三线建设,中间有一座黑色的山,代表着巍峨的大别山……"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9月24日上午,"千里跃进大别山"2024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来到岳西县主簿镇大歇岭的代号502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
据介绍,这里原是一座老三线兵工厂遗址502石窟,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1971年建成运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启动‘三线建设’,大别山区的‘三线工厂’包括皖中机械厂、石关永达厂、主簿501厂、502厂等。"大歇村乡村推介官彭丽介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别山区的军工厂分别迁往滁州、合肥、马鞍山等地,只留下废弃的厂房向人们述说着那一段历史。
"整个基地呈‘工’字型布局,当时主要是做气象卫星研究的。"彭丽说,近年来,为传承"三线"精神,留住红色历史记忆,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大歇村积极招商引资,整合各类扶持资金,运用现代化手段和整体规划建设思路,成功打造"代号502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基地以"寓教于乐"作为建设宗旨,运用先进数字多媒体互动展示技术结合创意置景,设置了红色岳西、三线风云、守护平安、人防百年、利剑击空、捍卫和平 6 个展呈及体验区,精心定制红色岳西革命史、应急救援办法、氯气制作、身边防空标志等48套课程,向游客呈现逼真的国防教育、"三线"风云、防灾自救等知识,可以现场体验军旅文化民防科普常识,真正实现"学旅"统一,每年接待游客约2万人。
数字化赋能
乡村治理更高效
“村部是危房,寅吃卯时粮,说啥没人听,干啥没指望。”2008年以前,这句顺口溜在大歇村流传。现在,大歇村为民服务中心运用数字乡村信息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村”,为民服务迈上了新台阶。
走进大歇村为民服务中心,“大歇云”数字乡村信息平台吸引了采访团成员的关注。该平台实时显示大歇村各类数据信息、便民业务处理进度和为民服务开展情况。
“我们大歇村数字乡村信息平台是在2021年5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除了网格化综合管理功能外,还集成了林业系统、问题反馈、科技档案、补贴查询、健康档案管理、政务服务等多项服务功能。”大歇村党支部书记汪品峰介绍,该村地广人稀,利用线上平台,大歇村为村“两委”与党员、群众搭起一座线上实时交流和及时沟通的桥梁。
如今,村民遇到问题可上报到“大歇云”数字乡村平台,管理员派单给网格员快速处理;村民查询农业补贴不用再出门,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获知补贴发放信息;党务、村务、财务和低保、高龄津贴等,均在“云”上公开公示……数字化平台打通了村民参与移动互联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加快了乡村融合治理的步伐。
“村里的重大事情都会公示,为了让更多老百姓参与村集体中,我们还推出了‘和美乡村’议事制度。”汪品峰告诉记者,为消除村庄的“成长烦恼”,大歇村创新治理模式,推出了“和美乡村”议事制度,选出了一批组织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办事公道的退休村干部、村民代表、监督委员会成员等,组建了一支议事队伍,大力推行民主协商制度,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
汪品峰介绍,每月中旬,该村都要定期组织议事机构成员开展议事,议事机构还要负责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各项活动,将村规民约相关规定落到实处,推进村规民约长效管理。通过召开议事会,让村干部、村民一起商讨村中事宜,不仅集中了广大村民的智慧,也激发了村民们参与建设和美家园的积极性。

文化赋能

乡村在“诗意”中振兴

初秋的岳西县主簿镇大歇村,青山环抱,溪水潺潺。9月24日上午,采访团成员来到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沿着大歇村的小溪往下走,映入眼帘的是“文里文气”的民间艺术馆,馆内一盏盏形色各异的纸质花灯吸引了采访团成员。
在这里,从清朝起就有玩花灯的传统。“我家从我爷爷那一辈起就开始扎花灯了!记得小时候过年家里挂起花灯特别好看。”77岁的岳西彩灯传承人张道明说。近年来,大歇村将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村落焕发新生。
“花灯作为非遗项目,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把花灯技艺传承好。”谈起创建民间艺术馆的初衷,大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品峰颇有感触,为此,大歇村“两委”深入村组收集文物,打造了一座民间艺术馆。
走进这座艺术馆,馆厅中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春富贵,舞狮子,舞狮是一项优秀的传统技艺,是驱魔鬼怪的产物,也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在另一侧展示着琳琅满目的花灯,灯面上不仅绘有精致的图案,还写有“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等宣传提示语。张道明告诉记者:“大歇花灯有24种样式,共48盏,传承自明清时期,其样式和庆祝形式一直沿袭至今。”
在馆内一个名为“步步高升灯”的花灯跟前,张道明向采访团成员深入介绍了其在24种花灯样式的基础上创新制作的新花灯。“这个花灯以和气灯加五步台阶连为一体,和气意味着世界人民大团结,表示社会和谐,五步台阶代表国家五年规划,一年上一个台阶,为步步高升。”张道明介绍,花灯上五步台阶顶部一面是党旗,一面是国旗,党旗下面是“永远跟党走”国旗下是“步入新时代”,和气灯中间带五角星,象征着国徽,两边的图案一边是人民生活质量逐年上升,一边是年年有余,代表人民生活富裕;另外,边缘粘贴的火焰,寓意着坚持依法治国,扫黑除恶,弘扬正气。
大歇村花灯的样式和庆祝形式从清、明时期一直沿袭至今,“闹花灯是大歇村的传统文化,也叫玩狮子灯,它由狮子灯和花灯两部分组成,一般老百姓从正月初三到元宵节半个月时间内夜夜出灯。”张道明告诉记者,新时代,在茭白文化旅游节,村民们会玩花灯庆丰收,传承传统文化;在研学游中,夜晚舞狮玩灯,丰富游客的夜生活,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闲置农房“活”起来
民宿产业“火起来”
9月24日下午,“千里跃进大别山”2024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来到岳西县石关乡马畈村。这里的平均海拔超过900 米,夏季平均气温 25℃,当地“一宅两院”特色民宿吸引许多游客来此避暑小住。依托良好的资源环境,马畈村大力发展民宿经济,走出了一条民宿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夏季有很多游客前来避暑,冬季时,大别山滑雪乐园也会吸引大批滑雪爱好者。不过,当地的接待能力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经过探索,马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伟决定在农户闲置农房上找出路,试点“一宅两院”特色民宿。
所谓“一宅两院”特色民宿,就是村集体成立运营公司,租用村民空闲房屋进行改造,形成一户民宅、两个院落。“一楼农户自住,二、三楼发展民宿,农户与游客住行分隔,互不影响。”刘伟介绍,自2022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30万元,同时,配套建设了停车场、道路黑色化及周边环境提升等附属工程。
“一期我们改造了3栋民宿,共8套客房,从2022年12月开始对外运营。”刘伟介绍,截至2023年12月的一年间,仅这3栋民宿就实现经营收入37万元,其中,9万元的利润上交马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同时,二期4栋民宿也很受欢迎。“现在,由国有平台打造的30栋民宿也在建设中,目前已完成了12栋民宿的外立面装修与内部改造,预计2025年5月能正式投入市场运营。”
据了解,“一宅两院”民宿是马畈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当前,岳西县正在全力推进“大石关”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将努力把“大石关”片区建成“一宅两院”发源地、运动康养示范区、乡村振兴排头兵。
沿着马畈村的乡村道路向里走,群山间苍翠掩映、云雾缭绕,乡村美景如画。倚靠二祖山,枕卧鹭鸶河,建筑设计独特的民宿清溪行馆引得采访团成员拍照打卡。这就是马畈村以山为屏、以水为邻的“皖西大屋”建筑群落清溪行馆。
“今年以来,我们民宿的营业额已经达到100万元,暑期订房都要提前预订,现在国庆假期的房间预定已经超过一半了。”95后青年小储正在清溪行馆的会客厅在线与预订的顾客对接国庆假期住房事宜。远有青山,近有良田。屋内景致如画,屋外诗意盎然。在小储的带领下,采访团成员深入了解了行馆的十座院落。
在清溪行馆前方为一方水塘,整个村落四周环山,这栋独立住宅跟周边的村宅并不相连,它以连续的天井和庭院组成,形成多个居住核心,“我们行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诗仙李白的诗作,‌旨在为客人提供一个静享山野、‌诗意栖居的环境。‌民宿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皖西大屋的特点,‌与赣系建筑相近,‌展现了独特的皖赣片区建筑风格。”小储告诉记者,行馆的负责人李叶龙也是马畈村村民,2017年他从温州回乡,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把原先白瓷砖贴面的两层旧民宅推翻,历时近三年,清溪行馆落成。这座有10间客房的“皖西大屋”,于2020年6月份正式开门营业,每到冬夏两季,一房难求。
“清溪行馆更注重‘家’的概念,强调家人与客人、主客之间的交流互动。”小储坦言,“家”的体验,也就是亲情化诉求,更需要保留原生态风貌、原乡村风情以及乡村原味,这也是民宿建设运营的初心和理念。
如今,清溪行馆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在今年7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2024年“皖美”金牌民宿20强评选结果,岳西县清溪行馆上榜。

来源:大皖新闻


中安在线
记录时代,权威发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