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个“抄袭者”,靠抄袭成就秦国的强大,他抄袭了谁?

文摘   2024-11-03 20:48   河南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原本被认为是荒蛮的边野之国,却在秦孝公之后,一跃晋升为超大强国秦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商鞅的功劳。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一下子打通任督二脉,国家政事、经济、军事全面发展。从原来不入流、不入眼的国家,变成战国时代一艘巨型的“战斗机”,并为后来秦国一统江山,奠定扎实的根基。

那么,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却没听说过商鞅的变法是抄袭的。早在商鞅到秦国变法之前,魏国的李悝早已经实行变法,并使魏国强大起来。而且,商鞅的“徙木立信”也是抄袭的,究竟,这又是抄袭谁的呢?


商鞅变法奠定秦统一根基

《资治通鉴》里记载商鞅其人,“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

《资治通鉴》中介绍,商鞅是卫国宗亲的后裔,喜爱法家刑法的学问。当他在魏国时,曾经做过魏国国相公叔痤的下属,在国相家中当中庶子,也就是帮国相管理一些家庭事务。公叔痤知道商鞅的才华,当他重病将去世时,喘着粗气向魏王推荐了商鞅。谁知,魏王不予理睬。见此情形,公叔痤又建议魏王,如果不用商鞅,那就该上了他。魏王被他这番言语弄得很火大,心里想着,这老头将死之际犯糊涂了,一会儿叫我重用人,一会儿又叫我杀了这个人,更加不理会公叔痤。

后来,商鞅来到秦国,经秦孝公宠臣的引荐,他得到了孝公的重用。商鞅还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变法,励精图治,使衰微的秦国,再次强大起来,回复到穆公时期的国力,并有过之而无不及。



商鞅变法让秦国得到巨大的改变,《战国策》中这样记载这段历史,“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商鞅变法法令雷厉风行,做事公平无私,惩罚不避权贵,连太子犯错也同样要受罚。一年后,秦国路上没人拾捡遗失的东西,军队法律严密,军力强大,诸侯国都畏惧秦国。

商鞅变法不仅是影响了秦国当时的国力,更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非常雄厚的根基。商鞅这么牛逼,可是,他的智慧却是偷来的,他抄袭了谁的变法,又抄袭了谁的“徙木立信”呢?



商鞅抄袭魏国李悝的变法吗?

魏国从“三家分晋”之后,其实力并非三家中最强的,但是,经过“李悝变法”之后,魏国一下子跃升为中原的霸主。

那么,商鞅有没有抄袭李悝呢?李悝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据说,李悝是魏国人,曾经拜入孔子弟子子夏门下学习过,后来,他当上魏国国相,大力主持变法革新。他在农业上,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大大提升了量产,并改革税制,实行丰年平价收购余粮,荒年平价销售,减少了灾荒的影响,抑制商贩对粮食的炒作。他又在政治上,推行法治,废除权贵世袭的特权,奖励有功于国的人,使魏国成为超级强国。当时,他还将各国法律汇编成一本《法经》,可惜后来失传了。


相信,商鞅在魏国国相公叔痤家中当中庶子的时候,一定从公叔痤,或者许多魏国人口中了解到李悝为人处世的事迹。而且公叔痤家中有大量的藏书,《法经》也一定是藏书中必备的,商鞅如此聪明的人,一定不会轻易放过如此宝贵的《法经》,他一定反反复复地琢磨国《法经》。

为此,后来,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很可能就是抄袭魏国的李悝变法,并且,他在秦国实施的法令,也可能是抄袭李悝的《法经》。当然,商鞅得到了秦孝公更加大力的支持,使秦国的变法更加彻底,也使秦国更加的富强。



商鞅抄袭战神吴起“徙木立信”?

说起商鞅,大家都会想到“徙木立信”的故事。但是,谁能知道,“徙木立信”这招并非商鞅首创。这招的首创者,其实是战神吴起,所以说,商鞅其实是个抄袭者。

吴起是一位声名显赫的战胜,一生几乎百战百胜,不曾有过败绩。他学会儒家、法家和兵家,曾在鲁国、魏国和楚国三个国家工作过。他还著有《吴子兵法》与孙武并称为“孙吴”。

其实,吴起在魏国治理河西地区时,就用过“徙木立信”这招。他在河西驻地的北门,立了一个木橼,并下令如果有人能够把这根木头搬到南门,就奖励良田百亩。刚开开,迟迟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愿意去搬这个木橼。一直到了中午,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去搬木头,没想到,还真得到赏赐,老百姓们对吴起有了信心。后来,他下令,看看谁能攻下河西秦魏交界处的秦国哨岗,命令一下,很快就有人把哨岗攻下来。


而商鞅的“徙木立信”,就几乎是原原本本照抄了吴起的办法,他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然而,不知是历史的巧合,又或者是商鞅的不幸。商鞅与吴起同样实施了改革,商鞅抄袭了吴起的“徙木立信”,没想到,还抄袭了吴起悲惨的结局,吴起被旧贵族残害,而商鞅却被车裂了。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以人为本丨读者至上

左都御史
读史明智 鉴往知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