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路面塌陷怎么办?
快来和小编一起学习吧~
路面塌陷是什么?
路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由于其带有不确定性与较强的破坏性,容易引起公众恐慌。哪些情况容易引发路面塌陷?如果遇到塌陷,该如何自救?
引发路面塌陷的原因有哪些?
地质因素
地下空洞:在一些岩溶地区,地下存在溶洞。溶洞是由于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长期溶蚀而形成的空洞。当溶洞上方的岩石层或土层无法承受路面及交通荷载时,就会发生塌陷。例如,在我国广西等岩溶发育地区,这种因地下溶洞导致的路面塌陷时有发生。
土壤特性:某些土壤类型本身稳定性较差。如湿陷性黄土,在遇到水分浸湿后,土壤结构会被破坏,发生显著的下沉。如果道路修建在这类土质区域,当有雨水渗入或者地下水位变化时,路面下方的土壤塌陷,进而导致路面塌陷。
人为因素
地下工程施工不当:城市中进行地下管道铺设、地铁建设等工程时,如果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支护和回填工作,就可能导致周围土体松动。例如,在管道铺设后,回填土没有压实到规定的密度,随着时间推移和交通荷载的作用,路面就容易出现塌陷。
过度开采地下水:大量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体中的有效应力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松散的土层会发生固结,产生地面沉降,从而引发路面塌陷。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由于过去地下水开采过度,多年后出现了路面不均匀沉降和塌陷的问题。
交通荷载过重:长期有超重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超过了路面设计的承载能力。例如,一些矿区的道路,经常有满载矿石的重型卡车通行,频繁的超重荷载会使路面结构层逐渐被破坏,先是路面出现裂缝,然后发展为塌陷。
路面塌陷前有哪些征?
○井水、泉水突然干枯,或浑浊翻沙、水位骤然降落等;
○地面出现环状、放射状、平行交错状等形状的裂缝;
○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
○地面出现下凹,有不明原因积水,微微可听见地下土层的垮落声。
路面坍塌自救方法
车内自救(如果在行驶车辆中遇到路面坍塌)
保持冷静和控制车辆:首先要克制恐慌情绪。如果发现车辆前方路面开始坍塌,应立即尝试减速。避免急刹车,因为急刹车可能会导致车辆失控,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如果可能的话,尽量轻踩刹车,使车辆平稳地停下来。如果车辆已经部分陷入塌陷区域,要握紧方向盘,保持车辆的方向稳定。
解开安全带并寻找逃生出口:在车辆停稳后,迅速解开安全带。如果车门可以正常打开,尽快从车门逃离。但如果车门因为塌陷变形而无法打开,不要惊慌。此时,查看车窗是否能够打开,尝试通过车窗逃生。如果是电动窗无法打开,可以尝试使用车内的应急锤打破车窗。一般来说,应急锤敲击车窗的四个角最容易使玻璃破碎。
离开车辆后远离塌陷区域:从车辆中成功逃脱后,不要在车辆周围逗留。因为车辆可能会因为塌陷的进一步扩大而继续下沉或者翻滚。要尽快远离塌陷区域,朝着地势较高且稳定的地方跑去。尽量远离塌陷边缘至少 10 - 15 米,避免二次塌陷带来的危险。
步行时自救
避免靠近塌陷边缘:当发现路面塌陷时,如果你正在步行,立即停下脚步。不要试图靠近塌陷边缘去查看情况,因为边缘的土壤或路面材料可能很不稳定,容易导致你掉入塌陷坑。
迅速后退并寻找安全通道:尽快向后退,远离塌陷区域。如果是在城市街道上,寻找旁边的人行道、建筑物的出入口或者其他安全的通道来躲避。如果是在野外,要观察周围环境,向地势较高、地面坚实的地方转移。例如,可以朝着附近的山丘或者高地跑去。
保护头部和身体重要部位:在撤离的过程中,用双手护住头部和颈部,以防止可能掉落的石块、杂物等砸伤自己。如果有背包等物品,也可以将其顶在头上作为临时的防护装备。
被困在塌陷坑内自救
发出求救信号:如果不幸掉入塌陷坑内,首先要让外界知道你的位置。可以大声呼喊,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如果有手机并且有信号,立即拨打当地的紧急救援电话(如 110),清楚地告知自己的位置和周围的情况,比如塌陷坑的大致深度、是否有水流进来等信息。
寻找支撑物避免被掩埋:在坑内,尽量寻找可以依靠的物体,如较大的石块、折断的树枝等,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这样可以防止塌陷坑内的泥土、沙石等继续下落将自己掩埋。如果发现有泥土不断下落,尽量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遮挡口鼻,避免窒息。
等待救援并保存体力: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尽量保存体力。避免过度呼喊或者挣扎,因为这可能会消耗过多的氧气并且使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境地。如果身边有一些小的物品,如手帕、布条等,可以利用它们来标记自己的位置,比如将布条系在可以看到的树枝上,这样便于救援人员发现自己。
你永远无法预知危险何时降临,只有掌握自救知识才能在关键时刻清醒理智地采取自救措施保全性命。
▌来源:麒麟合力应急救援宣讲队
泾源县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