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苍何。
最近狠狠看了一份 AI 提示词,硬是让我工作效率提升了不少,着实有被惊艳到。这里给大家做个分享。
作者是来自一线大厂工作 6 年的高级工程师,经过数月的打磨,终于修炼出了这份提示词界的「葵花宝典」。
要知道,就现阶段的 AI,不同人用起来,效果完全不同,会用提示词的,就像是掌握了天机,点石成金,事半功倍,而不会用 AI 提示词的人,总是抱怨:为何我的 AI 这么傻?😂
所以学好提示词,至关重要,至少可以延长摸鱼时间,他不香吗?
我看了这份 AI 提示词,他从战略到战术,系统的讲解了普通人如何学习好提示词来帮我们摸鱼(哦不,是提效),如何给 AI 加示例,加要求,如何让 AI 更理解我们的需求,甚至让 AI 帮我们来写提示词。👍
作者明明如月大佬还深度介绍了写提示词小册的初衷,以及告诉了我们普通人也能用好 AI 的方法论。
这里转下明明如月大佬的真诚分享,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我为什么要学习提示词?
作为一个拥有六年多开发经历的程序员,过去一年中似乎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大家已经开始养成使用 AI 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以往的开发过程中,遇到解决的问题时,通常会通过 Google 或 StackOverflow 进行搜索,从大量文章中筛选可能有用的信息,耗费了大量时间。新人在面对不熟悉的知识时,往往向同事请教,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员工,遇到复杂问题也需要在技术交流群里求助同行,或者向身边的同事和前辈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的时间单位「以小时计」**。
自 ChatGPT 发布至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使用 AI 工具来快速获取答案以求解决问题。之前挂在后台的 Google 搜索网页,也已经变成了 Claude、ChatGPT、Kimi... 无论是技术问题、信息搜索还是学习新知识,在对话框中输入提示词就可以获得回答。
国内各个大厂也在持续投入资源,通过 AI 提升现有业务的效率,或探索新业务的商业机会。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也参与了多个利用 AI 提升业务效率的项目,切身感受到了这一次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个开发同学,AI 已经渐渐渗透了我的日常开发工作。 在代码开发前,通常要进行系分文档编写,需要使用 PlantUML 绘制各类 UML 图。过去,我们通常需要从官网复制示例代码,再进行修改。通常情况下,完成绘制一份系分文档中的 UML 图可能需要花费半小时甚至一小时。
现在,只需输入所需的 UML 图类型及相关描述,AI 就能直接生成 PlantUML 脚本,偶有细微差异,只需简单调整即可直接嵌入到设计文档中。
什么是提效?—— 半小时 -> 半分钟
尽管大家普遍已经开始了对 AI 工具的探索和使用,但是时常遇到问题:AI的回答与预期不符。面对这些不理想的回答,很多人只能感叹:难改、难调、难对齐,对着 AI 扔下一句不浓不淡的**「现在的 AI 真笨」**草草放弃。
二、揭开提示词的神秘面纱
提示词是当前我们与大语言模型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一门提问的艺术。提示词工程则是帮助用户提出精准问题、获取有效答案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对提示词进行不断的调优,以逐步接近模型的能力上限。
通过添加 few-shot 等方法来优化模型 output ,或者使用各种提示词框架(如COSTAR、RACE、SPA等)完善提示词内容纬度是常见的提示词编写方式。如果将提示词比作代码,这些“战术技巧”更类似于我们熟悉的设计模式,如单例模式、策略模式、责任链模式等。但不了解原理,盲目套用框架、模式,只会让你的提示词越来越难调优。
想要写好提示词,需要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待整件事,需要先掌握“战略”层面提示词原则。 如果将提示词框架类比为设计模式,那么这些“战略”层面的原则就像开发同学所熟知的软件工程的经典原则:“高内聚、低耦合”、“隐藏复杂度”、“计算机领域的任何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新增一个间接的中间层来解决的”等,以及设计模式的七大原则。
编写提示词并非最终目的,它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步骤。提出好的问题,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我们的核心目标是解决问题。因此,无论是日常场景还是业务应用中,都需要首先明确问题的定义,进而思考哪些任务适合交给AI处理,哪些适合通过编码实现,哪些又需要由人类完成。我们应当将适合AI处理的任务分配给AI,并将任务的复杂度拆解到AI能够胜任的程度。
在编写提示词时,我们应灵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具体技巧,以确保提示词能够准确引导模型完成预期任务。
编写提示词后,还需要对模型的输出效果进行评估。当模型的回答不符合预期时,必须能够迅速分析原因,并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调整和优化。必要时,可以采取多轮调优的方式,提升提示词的精确性。
同时,我们需要意识到提示词的局限性 。当提示词已接近模型的能力上限,依然无法获得理想的结果时,可能需要考虑其他解决方案,如切换到更高级的模型、进行模型微调、采用多智能体协作,或重新评估任务拆解的合理性。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优化工作流程。
如果把不同的大模型比喻是不同性能的汽车,那么提示词工程就像是驾驶技术。我希望自己可以学好提示词,更好地驾驭大模型模型,更好地帮助我解决问题,早日成为一名“老司机”。
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缺乏提示词的创作经验和调优经验。很多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也向我请教提示词相关的经验。因此,苍何特意将大佬的提示词经验小册:《系统掌握大语言模型提示词 - 从理论到实践》,给大家做个分享。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小册的作者明明如月(ps:也是苍何的好哥们),目前在国内头部大厂担任软件工程师,讲师,业余时间衷于技术写作和知识分享,在掘金和慕课网发表了 3 个专栏。以下是他目前的一些主要个人标签:
6 年多头部大厂软件开发经验;
1 年多 AI 业务应用经验,拥有丰富的业务提示词调优经验和模型微调经验。信仰 AGI,已经将 AI 通过自定义 Chatbot /搭建 Agent 融合到我的工作流中。
头部大厂技术大学讲师,进行过多场内部 AI 相关直播分享,场均听众 2000+;
多个主流技术平台专家博主,全网粉丝量 7 万+,阅读量 500 万+;
多篇 AI 相关文章被阿里云技术社区、CSDN 等主流技术平台发布转载。
这经验,着实优秀,最关键的是,明明如月在 AI 领域的持续深耕,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取代你的不是 AI,而是比你更擅用 AI 的人。希望大家通过提示词的学习,能够成为“更擅用 AI” 的一批人。
ending
你好呀,我是苍何。是一个每天都在给自家仙人掌讲哲学的执着青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共勉 💪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你将感受到一个朋克的灵魂,且每篇文章都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