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专栏丨开远:“家长夜校”火热“出圈”,点亮城乡之夜~

文摘   2024-10-24 14:26   云南  


以下是正文


近日

“家长夜校”火热“出圈”

“在‘家门口’学育娃”成为开远家长们

“夜生活”的打开方式

“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是开远市创新以“1116”为工作模式(即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所(站)为“一个中心”,各乡镇(街道)以一个村(社区)为一个试点,围绕“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这一主题,引导家庭“学引领、学理论、学法律、学陪伴、学沟通、学技能”)而搭建的家庭教育公益新平台。



“家长夜校”成“新宠”


“以前没有意识到当爸妈也是要学习‘考证’的。”10月18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企业职工家庭亲子教育”讲座,这是市民李冬梅第一次参加“家长夜校”,“原本以为是一次单位安排平常无奇的活动‘打卡’,但很意外,这1小时的课堂收获颇丰。”她满意地说道。

“什么是关系?”
“你希望和什么样的人建立关系?”
“怎样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课上,讲师黄镜爵循循善诱,通过几个核心问题,与家长们启发式探讨“有效沟通的核心是建立好关系”这一主题,让不少宝妈宝爸们在育儿上有了新理念。



“老师说的很多不好的行为在我身上都有出现,给了我‘警醒’,就比如在平常与孩子的沟通中,作为父母,我的倾听是远远不够的。”李冬梅深受启发。
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许多父母坚定地迈向了“超级爸妈”的“考证”进阶路,“家长夜校”成为开远宝妈宝爸们的“新宠”。

“爱的课堂”齐“开花”


晚上8点多,羊街乡黑泥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热闹非凡,讲师熊志伟正为家长们讲授“造就孩子一生的语言力量”。

来听课的家长有一半以上都是爷爷奶奶辈。“很多父母忙着去上班,小孩都‘丢’给老人,他们教育小孩只会用‘老一套’的方式。”羊街乡黑泥地社区工作人员白春梅说道。这也是很多农村家庭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文化水平有限,教育观念老旧,“温柔的话语难开口”等普遍存在的问题,熊志伟进行了课前研判,在课上,更是鼓励家长们多“开口”,用“温柔而坚定”的语言教育孩子,“请大家和我一起说:宝贝,我发现你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



这堂课让我观念转变了很多,以前不注意与娃娃的交流,总是吼他们。以后我要每天给娃娃一些鼓励,学着用老师教的方法与孩子交流。——居民 李锦丽

群众在哪里
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今年5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根据群众需求,率先开展家庭教育“夜实践”活动,自9月底开始,“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以“试点”的形式逐步推广至各乡镇(街道),试点村(社区)按每月一期,一期四周,一周一讲的方式开展。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162场次,覆盖7000余人次,“家长夜校”遍地开花。

“机制护航”有“保障”


为切实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让“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开远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让“家长夜校”运行有保障。

运转机制确保活动阵地有保障。本着实用、便民的原则,打造以重点部门和村(社区)为圆心的“1+8+7+78”“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圈,即1个中心、8个分中心、7个所、78个站,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活动。

联动机制确保师资队伍有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动各分中心、群团部门、社会组织等,充分整合开远本土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志愿者以及退休教师等资源,组建“家长夜校”师资库。此外,还邀请各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为“家长夜校”的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研判机制确保课程内容有保障。为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在活动开展前后,针对“学生家庭情况”和“家长情况”进行研判,形成“课前预制+课后反馈+完善提升”的工作闭环,精准对接市民群众需求,提高活动针对性和专业性。


文、图丨许景璐,部分图片源自“美丽开远”图库

编辑丨代艳华

值班编委丨普瑞



文明开远
全域创建,全民共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