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3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赵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牢记殷殷嘱托,在接续奋斗中新福建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福建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福建考察,对新时代新征程福建发展方位再标定、使命任务再强化、实践要求再丰富;亲自向中国-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致贺信,给厦门航空全体员工回信。八闽儿女倍加感恩、倍感振奋,更加坚定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的志气底气、决心信心。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领导下,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取得新进展。
初步统计,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7761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955.6亿元、增长0.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14.6亿元、增长0.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4%,出口增长5.3%,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6.7%,城镇调查失业率4.7%,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1%。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筑牢实体根基,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实施2205项省重点技改项目,技改融资专项规模扩大至近400亿元。累计为9000多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保持全国第三。泉州、龙岩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厦门、泉州入选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力促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海工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246项、总投资超2200亿元。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下线,全球首条专注于中小尺寸高世代新型显示的生产线建成投产。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效应持续放大,数字经济增加值预计达3.2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世界储能大会成功举办,率先形成电动船舶全产业链,全国首个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地面试验平台建成投运,海洋生产总值保持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立法推动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抢占未来产业前沿赛道,积极打造元宇宙、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领域增长新引擎,绿氢中试基地加快建设,莆田、平潭入选全国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福州入选首批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发布98个典型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正加速渗透千行、赋能百业。
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培育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布2024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出台25条举措,梳理明确164条县域重点产业链,新增5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县域产业加速串珠成链、聚链成群。盘活低效用地,推动低效用地上图入库27.8万亩、实施再开发5.6万亩,拉动投资超3000亿元。深化园区标准化建设,63个省级指导评价园区新改扩建产业载体2150万平方米,新建成投用产业项目亩均税收超12.5万元,4个园区入围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越来越多的企业“退城入园”,带动了产业升级,促进了节约集约,加速了产城人融合。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4个设区市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三次产业比重进一步优化,实现了一产稳、二产优、三产进。促进产供销体系协同发展,举办电动重卡、电子信息、竹产业等供需对接活动109场,福州、厦门入选全国首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泉州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厦门空港型、三明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入选国家建设名单。促进大中小企业梯度发展,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家、上市企业8家,全省实有企业首次突破200万户,各类经营主体千帆竞发、共生共赢。
(二)坚持一体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加快建设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4.9%,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1.4万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6%,普通高中录取率近70%。拓宽职业教育成才通道,开展中职本科贯通培养和专本衔接试点,建设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7个。加快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8个、授权点87个,研究生培养实现设区市全覆盖,福州大学城联合研究生院正式招生,中国人民大学福州研究院、福州大学医学院揭牌成立。又有一批毕业生走出校门,走上科研攻关主战场,成为创新的生力军。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企业参与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超600项,高价值发明专利增长23.8%,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4万家,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超1200亿元。强化科创平台建设,新建氢能产业联合研究院、海洋领域省创新实验室、宁德时代绿色超算中心,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4家。强化重大科技攻关,制定省技术创新重点攻关领域指导目录,实施省“揭榜挂帅”、科技重大专项3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突破千项,1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原动力。
人才队伍加快壮大。五湖四海引才,持续打造“人才福建周”“海归英才八闽行”等特色引才品牌,加快建设17个国家引才引智基地,省引才“百人计划”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21人。成功举办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用心用情育才,开展产业领军团队、“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遴选,设立省青年科学基金、首批立项513个,新增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23人、国家杰青10人。徙木立信用才,全面兑现人才支持政策,探索省级高层次人才同行专家评价认定、“免申即认”机制,新认定省级高层次人才1701人,八闽大地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三)发挥独特优势,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步伐更大
共建共享增进福祉。推动政策落地,累计争取28家中央和国家部委、金融机构出台25份配套支持政策,省级层面发布45条融合举措,首批121个闽台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千亿元,厦门获批实施台湾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大台胞参与,新增来闽实习、就业、创业台青3859人,新引进28支台湾团队参与乡建乡创,闽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走在前列。落实同等待遇,新增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10项,上线台胞台企数字“第一家园”服务平台。率先实施台湾同胞定居落户愿落尽落,台湾居民居住证与大陆居民身份证社会面应用基本实现同等便利,更多的台湾同胞感受到了融合有好处,统一是正道。
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密切经贸合作,设立大陆首只由台商发起的两岸产业投资基金,累计研制两岸共通标准285项。新获批8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实现九市一区全覆盖。新设台企户数、实际使用台资规模居大陆第一。推动资源共享,累计向金门供水3800多万吨,厦金通气工程大嶝LNG气源站已具备投产条件,福马通水二期工程(大陆侧)提速建设。促进便捷联通,厦金大桥(厦门段)建设稳步推进,“小三通”客运航线年客流量达136万人次,更多的台湾同胞搭上了强国建设的快车,共享了民族复兴的机遇。
常来常往厚植情谊。增进民间交往,成功举办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海交会、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等重大活动,宗亲联谊、民间信仰、文旅体育、美食小吃等交流持续深化。守护文化根脉,推动出台大陆首部文化领域涉台专项地方性法规《福建省闽台关系档案保护条例》,征集“迁台记忆”档案3323件,发行白话文版《台湾通史》,推出电视纪录片《两岸家书》,更多的台湾同胞体会到了“家是来处、亦是归途”。
(四)深化改革开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有作为
改革添动力。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细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确定的15个方面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7项改革经验被中央改革办推介。聚焦重点领域,厦门综合改革试点29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11个人口小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评估蝉联全国第一,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持续深化,4地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省属企业加快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省建投集团、省产投公司正式组建。聚焦福建特色,三明医改经验持续在全国推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连续9年居全国前列,龙岩入选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城市,集体林权制度“三多”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首次组建服务县域重点产业链科技特派团。“一市一试点、一县一特色”专项改革扎实推进,24个试点特色改革项目向纵深突破。聚焦数字赋能,在全国率先上线两批21件“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全省范围内469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数据最多采一次”、覆盖90%政务服务办件。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在全国推广,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再次获评“卓越级”,闽政通入选首批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连续3年全国第一,政务服务更智慧、更高效,群众生活更便利、更美好。
开放激活力。提升平台能级,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新模式等入选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金砖科创基金正式投用,“两国双园”加快建设,“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343家。拓展外贸空间,持续深化“福品销全球”系列活动,试行市场采购“组货人”制度,锂电池出口居全国首位。加大引资力度,组建省招商局,成功举办第二十四届投洽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9.7%,新引进落地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02个。密切对外交流,举办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开幕式、中国—太平洋岛国执法能力与警务合作部级对话、“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决赛、世界汉学家大会、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以及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严复诞辰170周年等活动。中国—太平洋岛国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警务培训中心加快建设,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项目获评全球最佳减贫案例。新增和达成意向友城15对,福建省、福州市同获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广。
内需释潜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全面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享受补贴430多万人次、拉动消费近390亿元,举办“全闽乐购”活动超万场,网络零售额居全国第六。红色旅游人气高涨,簪花旅拍“圈粉”无数,古城古厝人潮熙攘,跟着演出、赛事去旅行成为新爆点,厦门园林植物园、龙岩冠豸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6.5亿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8350亿元,厦门、福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达2790.6万人次、1529.9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18.5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603亿元,支持“两重”等项目建设,159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295亿元。漳汕高铁、龙龙铁路武平至梅州段全线开工,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动工,总投资711亿元的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全球最大单套年产10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建成投产,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并网发电。好项目“热辣滚烫”,大项目“拔节生长”。
民企增实力。做响品牌,14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福耀汽车玻璃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首位,安踏体育入选全球十大最具价值运动服饰品牌,九牧王礼服“逐梦”巴黎奥运,越来越多的民企品牌技术出新、产品出圈、市场出海。做长链条,一片叶、一根竹、一张纸等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壮大,一双鞋、一块玻璃、一组电池等制造业持续领跑,泉州现代体育产品集群成为我省第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做优服务,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出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举措,推动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公平竞争条例,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249件。建立省领导听取企业意见调研联系点制度,设立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累计投放200亿元民营中小微企业提质争效专项贷款,惠及近万家企业,民营企业更加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政府服务更加优质高效、贴心暖心。
(五)强化统筹兼顾,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实效
城市功能持续增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推进强省会战略,正式发布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福州新区与平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率先实现全类型户口迁移跨省通办,城镇化率达71.8%。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开工老旧小区改造36万户,开工筹集保障性住房4.1万套,新增公共停车位2.8万个,新改建供排水管网2182公里,新建和改造提升福道930公里。4个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福州入选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龙岩入选全国第四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老百姓的生活又便利了许多,获得感又充实了许多。
和美乡村更具活力。保障粮食安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耕地面积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粮食播种面积1266.6万亩、产量514.4万吨,均超额完成国家任务。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占全国31.5%,4个省级粮库新建成投用。做强特色农业,新增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海洋牧场1个,食用菌栽培技术与可持续农业国际培训基地在宁德古田挂牌成立,东山澳角村渔获满舱,福建工夫茶韵味悠长。抓好乡村建设,“两通工程”列入交通强国试点,新开通2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和18个服务区出入口,9个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5%。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3个县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村字号”群众活动丰富多彩,移风易俗深入开展,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遍千乡万村。
对口协作效果显现。深度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闽粤港“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模式落地实施,沪明、广龙对口合作综合成效突出。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闽宁协作考核连续6年为“好”,援藏援疆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深入开展新时代山海协作,首批103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350亿元,“山海经”越唱越响,“共富花”越开越盛。
(六)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稳步改善提高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加强政策保障,统筹9.8亿元用于援企稳岗,减收失业保险费62.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3.1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3万人,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加强技能培训,投入4.3亿元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新增5个国家级、6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补贴性培训31.9万人次。加强就业服务,建成10个线上零工平台、727家线下零工驿站,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连续4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劳动者的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份工资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我们将持续努力,不负大家的每一滴辛劳汗水。
健康福建深入推进。扩容下沉医疗资源,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投用,9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扩容建设。开展“千名医生下基层”,建立省市县三级巡回医疗工作制度,县域内基层医院检查、上级医院诊断的方式覆盖全省9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提升医疗服务,省市县公立医院基本实现检查检验报告共享,连续3年为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29个专科列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漳州、三明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全省人均预期寿命预计提高到79.3岁。切实加强医疗保障,职工、居民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至85.6%、68.5%,省级集采药品耗材平均降价47.4%,节约了医疗费用,减轻了就医负担。
社会保障扩面提质。推进全民参保,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连续3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惠及549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85.6万人。办好养老托育,出台促进“一老一小”家政服务发展等政策文件,新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52个、示范性长者食堂405个,新增托位1.7万个。加强兜底帮扶,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增长6.5%,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7.7亿元,慈善项目帮扶群众191万人次。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尊老爱幼、扶困助残正蔚然成风。
文体事业蓬勃兴旺。推动文化繁荣,9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15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批“闽派”文艺精品获“飞天奖”“星光奖”“金鹰奖”“白玉兰奖”。成功举办金鸡百花电影节、福建艺术节。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泉州宋元古城获批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新增2个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总数居全国首位,“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19家公共文化场馆延时错时开放,惠及5900万人次。推动体育发展,1110所学校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城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实现建制村全覆盖。厦门马拉松、“王文教杯”羽毛球赛等“八闽名赛”火爆出圈。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我省体育健儿分别摘得2金2银1铜、2金1银,为祖国增了光,为福建添了彩。
(七)建设美丽福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领先。强化污染防治,一体推进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5年全国优秀。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3%,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0微克,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10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92.6%,闽江在全国独流入海的大江大河中水质最好。推进保护修复,实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4132个、总投资612亿元,累计清退超规划网箱养殖719.7公顷,除治复萌互花米草6861亩、完成生态修复10837亩,打造安全生态水系234公里。抓好示范创建,举办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南平崇阳溪、敖江(福州段)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厦门同安湾、泉州大港湾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龙岩地质公园获批世界地质公园。在我们福建,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好山好水好空气总是令人欣喜自豪。
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优化绿色布局,出台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首批16个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和公共机构加快建设。森林覆盖率连续46年居全国首位,完成重点区域林相改善6.88万亩。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超65%。打造绿色标杆,新增国家级能效“领跑者”企业数居全国第二,湄洲岛“零碳岛屿”发展案例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福州、龙岩入选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倡导绿色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保持全国前列,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超98%,新能源公交车占比93.2%,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正成为新时尚。
生态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优化治理模式,系统总结和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推广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木兰溪治理经验,加快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完善保护机制,建立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组建运行。拓宽转化路径,全面推开林票改革,完成全国首单跨省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南平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生态“颜值”蝶变富民“产值”,绿水青山已经成为幸福靠山。
(八)守牢红线底线,全省社会大局保持平安和谐稳定
安全发展防线更牢固。抓实安全生产工作,海上船舶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有效,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4.5%、14%。抓实防灾减灾救灾,印发实施《福建省校园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实现学校应急疏散演练100%全覆盖。有力防范应对“6·9”持续性极端强降雨、超强台风“格美”等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725户灾后重建户全部搬入新居。抓实食品药品监管,食品、药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9.5%、99.78%,食品安全评议考核获国家A级,老百姓吃得更放心,用得更安心。
风险防范屏障更坚固。金融领域突出治已病防未病,持续提升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不良贷款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连续5年无高风险金融机构。省农信联社履职评价排名全国第一。房地产突出稳市场促回暖,全面完成64个“保交楼”任务,“保交房”交付率96.4%,重点楼盘到访量、签约量逐步企稳回升。隐性债务突出遏增量化存量,严控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健全基层财力保障机制,“三保”底线兜得更牢。能源突出保供应稳价格,“四纵三横”电网主干网架基本形成,主干天然气管道实现沿海地市全覆盖,煤电油气供应量足价稳,助力百业兴旺,守护了万家灯火。
社会治理根基更稳固。深化基层基础建设,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综治中心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优化矛盾纠纷处置,信访工作法治化全面推进,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100%、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98.4%。强化治安整体防控,扫黑除恶、禁毒、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成效居全国前列,群众安全感率达99.1%,守护了人民安居乐业,维护了社会安定有序。
一年来,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完成30项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提请审议省级地方性法规8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9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结率均为100%。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展现新气象,宗教、档案、史志、参事、智库等工作取得新成效,6个集体、7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完成。军民融合和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退役军人精准服务全面推开,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双拥之歌更加嘹亮,鱼水情满八闽大地。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省发展之所以延续了新时代以来的良好态势,新福建宏伟蓝图的战略指引至关重要。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正确领导下,全省政府系统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一任接着一任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努力把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我们紧扣“机制活”,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开放“高水平”迈出坚实步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强;紧扣“产业优”,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建设,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转型、新兴产业向高攀升、未来产业向前布局,经济发展“高素质”迈出坚实步伐,高质量发展的实体根基更稳;紧扣“百姓富”,把群众的贴心事、难心事、期盼事当作自己的事,全力以赴排忧解难,财政支出近八成投向民生领域,人民生活“高品质”迈出坚实步伐,高质量发展的幸福成色更足;紧扣“生态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高颜值”迈出坚实步伐,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亮。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真抓实干、同心奋斗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驻闽单位、驻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长期关心支持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乡亲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内部发展存在的压力不断显现,我省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运行稳中承压,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消费回升慢,投资增长趋缓,外贸进出口形势较为严峻;科技创新仍有短板,产业结构还不够优,转型升级正处在关键的较劲期,新质生产力培育任重道远;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社会面感受受到一定影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房地产市场仍处在转型调整期,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需加强,干部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等等。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二、牢记历史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这是我们的荣光,也是我们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人民念兹在兹,对福建发展关心关怀,每到关键时刻、重要节点,都亲自为福建把脉定向、指路引航,2014年为我们擘画了新福建宏伟蓝图,2021年对我们提出了“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去年10月回到福建考察时殷切期望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这一系列战略指引,在目标方向上一以贯之、在理念要求上与时俱进,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总纲领总遵循。
厚望如山,使命如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新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有基础、有条件能够争先,有短板、有空间亟待争先,有职责、有重任应当争先,有能力、有干劲做到争先,必须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要以“又踏层峰辟新天”的魄力闯出新路,打破思维惯性、摆脱路径依赖,敢走前人未走之路、敢行前人未行之事,积极为中国式现代化探路破题。要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姿态奋勇争先,跳出福建看福建,坚持对标一流、勇于追赶一流、努力超越一流,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者、排头兵。要以“舍我其谁挑重担”的担当作出示范,秉持更高标准,坚持善作善成,创造更多契合实际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福建智慧、福建方案。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久久为功,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干字当头、笃行不怠,以新福建建设新成效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未来。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工作,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力落实宏观政策,持续扩大内需,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0%—5.5%,根据实际情况争取更好的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出口增长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粮食产量511万吨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保持下降。
这些目标的设定,突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这一鲜明主线,把握了中央五个“必须统筹好”的重要关系,体现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原则,落实了省委“奋勇争先、再上台阶”的部署,考虑了现实性、可行性和能动性,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要坚定信心谋发展。我们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有中央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储备,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产业体系,有需求升级、结构升级、动能升级的增量空间,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也不会变。特别是我们福建人,素有“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特质,困难挑战年年有,但我们哪一年不是在战胜困难挑战中赢得发展进步!面对艰难险阻甚至是惊涛骇浪,我们要像勇敢的海燕一样敢于搏击风浪,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以风雨无阻的心态应对有风有雨的常态,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全面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绩实效。要勇挑大梁作贡献。福建是经济大省,有坚实的实体经济,有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承担着先行先试的多重使命,殷殷嘱托,犹在耳畔,唯有感恩奋进,方能不辱使命。我们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自觉把各项事业放在全国大局中去谋划去考量去推动,发挥福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奋勇争先、再上台阶,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要锲而不舍高质量。越是经济调整的时期,越是调整优化结构的最佳时机。相比速度,我们更看重经济结构是否更合理、创新驱动是否更强劲、城乡区域是否更协调、绿色底色是否更厚重、百姓生活是否更幸福。我们要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保持定力、绵绵用力,以新动能新活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要用心用情惠民生。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抓好民生领域改革,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要扛牢责任保安全。发展和安全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无论何时,生态红线不能碰,安全底线不能破,否则绿水青山不在,发展就失去底色;安定稳定不在,一切都不存在。我们要始终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和枕戈待旦的警觉,时刻绷紧生态保护之弦、风险防范之弦,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自立自强,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塑造发展新动能。着力优机制、促融合、强赋能,加快建设科技强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强化协调联动,畅通良性循环,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教育筑牢创新之基,关注各学段学龄人口依次达峰影响,优化教育布局结构。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5%以上;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福州、厦门、泉州争创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稳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实现一级达标高中县级全覆盖;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探索产教协同育人新模式;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快“双一流”和新型研究型、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推动优质本科扩容,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支持闽江学院更名闽江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开办招生、黎明职业大学等高职院校升格本科。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实现全面发展。办好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让孩子们跑起来,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以科技提升创新之效,优化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深入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模式,实施10个以上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8%以上。以人才激活创新之源,深入实施特级后备人才项目、“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健全特聘专家团、顾问科学家等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全链条体制机制,支持打造福厦人才集聚平台,探索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推动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办好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届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等,让有本事的人在福建有更多机会、更大舞台。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通项目选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耦合的堵点难点,推动产学研用企紧密衔接、高效联动。突出企业主体,健全科技领军企业成长加速机制,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两提升”行动,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33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万家。突出平台支撑,深入实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优化省创新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建好并力争重组入列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构建“1+10”科创供应链平台,推动闽都创新实验室、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等创建国家级平台,做大做强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发挥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效应,建立与大院大所大企大平台常态化协作机制。突出成果转化,推动出台《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用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和转化尽职免责等机制,探索“先使用后付费”“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等模式。实施中试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行动,推动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走向大市场。
加快数字化全面赋能。充分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效应,政府、企业、市场联动发力,扎实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系统推动数智技术向各行业各领域融合渗透,全面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行业发展水平、便民利民程度,打造数字福建升级版。建强基础平台体系,升级全省一体化算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扩容,打造全省算力“一张网”。升级省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让数据共享对接更加高效、便利、安全。建立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制度,完善目录、全量汇聚、分级开发,让数据随时可见、可用、可变现。加快建设数字政府,运用数字化思维、以数字化技术再造政务流程,推动部门和地市专网融合。完成省级现有政务信息化项目整合,优化升级全省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完善政务服务矩阵,推动一网公开、一网办事、一网监管、一网交易,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深化“千行百业”行动,聚焦医疗、教育、农业、交通、文旅、海洋、城市等重点领域,培育更多数字应用场景。我们要以先知先觉的敏锐性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让数字赋能千行百业,让智能融入各个领域,让智慧成果贡献更多的惊喜。
(二)坚持因地制宜,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一体发展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既强化整体布局、系统推进,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持续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抓布局。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定力抓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积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滚动实施1500个以上省重点技改项目,促进大企业自主转、中小企业加快转,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保持全国前列。以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姿态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突破30%;巩固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等全产业链优势,积极发展电动飞机等新能源航空器,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建好厦门生物医药港等专业化园区,完善翔安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功能;聚焦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一批特色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志气抓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落实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打造“7+3+X”发展格局,积极培育氢能、新型电池、未来显示、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建好福州、厦门、泉州3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强支撑。县域重点产业链突出以点带面,从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制度体系等方面统筹发力,加大对10个试点县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工业强县、产业特色县。专精特新企业突出政策资金托举,设立20亿元省级母基金和系列子基金,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龙头企业突出辐射带动,举办百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促进资源共享、融通发展,形成10个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优保障。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开展分类评价,加大差异化支持力度,新改扩建投用产业项目亩均税收15万元以上。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唤醒沉睡地,换来好效益,焕发新活力。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耕好“责任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持续推进种业振兴,支持三明市“中国稻种基地”建设,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7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5万亩以上,粮食储备规模达500万吨。打好“特色牌”,坚持山海田一起抓,做强做优临海蓝色、闽西北绿色、闽东南高优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启动实施一批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打造45个林下经济重点县,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2000个以上。
实施“三茶”统筹,推广“以竹代塑”,发展蔬菜设施种植,促进畜禽智能养殖,拓展深远海养殖,抓好水果加工增效,做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做好花卉苗木种苗繁育,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加快乡村物流延伸覆盖。抓好“产供销”,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设施农业,新建一批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动更多“福农优品”走进千家万户,为老百姓生活添滋味,让广大消费者享口福。
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壮大金融服务业,巩固拓展宁德、龙岩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成果,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供给。健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力推动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等,有效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壮大现代物流业,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补齐多式联运、仓储设施等短板,新培育5条“一单制”试点线路,客货邮融合线路达800条。深化“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新开通5条国际航线。支持厦门、福州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推动福州现代物流城建设。壮大文化旅游业,做足“文旅+百业”文章,大力发展演艺经济、文化遗产旅游、文化主题酒店、特色节庆展会、乡村原产地研学等业态,打造文旅产业融合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用好过境免签新政策,办好海丝国际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培育建设武夷山、鼓浪屿等世界级旅游景区,持续建设山海1号风景道、联通世遗廊道,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来福建体验山的秀美、水的灵动,感受海的壮阔、天的碧澄。
(三)坚持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增强内生动力。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多措并举提振消费。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提升传统消费,持续开展“全闽乐购”、福品博览会等活动,壮大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大宗消费,助力福茶、福酒、闽菜等“福品”消费,促进国货“潮品”消费。发展新型消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完善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数字等服务消费支持政策,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培育新型融合消费业态,支持鼓励网络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实施“放心消费在福建”行动,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打造更多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商圈、特色步行街,让消费火起来、旺起来。
全力以赴扩大投资。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有效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抓早项目谋划,瞄准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领域,加强跨区域、跨流域、跨领域统筹,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推动更多项目纳入“两重”建设。抓好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健全全省招商统筹机制,深化开展“投资福建”全球招商,引进落地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0个。抓紧项目建设,实施省重点项目1550个、年度计划投资7150亿元。建成福莆宁F1线、福州地铁4号线后通段、沙南高速等。推进漳汕高铁、福州机场二期、厦门新机场、福莆宁F2和F3线、厦门港翔安1—5号泊位、白濑水利枢纽、“五江一溪”防洪治理、漳州核电2—4号机组、宁德核电5号机组、中沙古雷乙烯、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等建设。开建温福高铁、厦漳泉R1线、福州地铁6号线西延线、沈海高速漳诏扩容工程等。加快疏港铁路建设。提速龙岩新机场、武夷山机场迁建、厦安铁路、“一库三线”工程、上白石水利枢纽、华能霞浦核电一期等前期工作。争取赣龙厦、昌福厦、衢南三等高铁项目纳入国家铁路规划。新建5G基站1.1万个,推动公路水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抓实项目保障,健全重大项目建设、运行、管理机制,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范围,用好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政策,强化用地、用林、用海、环评等保障,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四)坚持敢为人先,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以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以开放提升改革质量,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更大力度纵深推进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先行先试领跑,突出具有福建特点的改革,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弘扬“松绑”放权精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企业考核评价体系。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持续推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改革,推动出台《福建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巩固提升、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拓展“药价保”集成改革,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三多”改革试点,完善林权资产折资量化的林票运行机制,加快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深化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一县一团”“一业一团”“一团服务一产业链”等方式,实现高位嫁接、人才下沉、精准服务。积极作为快跑,不等待、不观望,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改革部署。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机制,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厦门综合改革试点,形成更多首创改革成果。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省以下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闻令而动起跑,该等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仓促推开,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超前推进,中央有部署、马上见行动,确保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重大改革任务稳妥有序推进。我们的态度一以贯之,我们的意志坚定不移,经济发展的“中梗阻”在哪儿,社会民生的堵点痛点在哪儿,我们的改革就推进到哪儿,改就改到位、改就改彻底,改出政府效率、改出市场活力、改到群众满意。
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巩固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功能,不断提升对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支持企业拓展全球市场,顺应“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的时代潮流,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对接RCEP等区域合作。搭建海外服务平台,支持龙头企业、特色产业、优质产品组团出海、抱团取暖,积极开拓东盟、中亚、中东、东欧、非洲、拉美等市场,寻找新机遇、闯出新天地。推动开放平台提档升级,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化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工作,支持厦门设立空港综合保税区,推动福州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项目封关验收。深化海丝核心区建设,推动加密中欧中亚班列,更高水平建设“两国双园”、金砖创新基地、海丝中央法务区。促进外贸外资量稳质升,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优化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培育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办好第二十五届投洽会。打好新时代新“侨牌”,深入实施闽商回归工程,深化闽港闽澳合作,办好中国侨智发展大会、世界闽商大会,做好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工作,广泛吸引侨资侨智侨力。
更实举措推进两岸融合。坚决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加紧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打造共建共享的第一家园,完善台湾同胞在闽就业、就医、住房、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制度保障,扩大对台招生和职业资格直接采认范围,支持更多台湾同胞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乡建乡创、法治建设等各项事业,带动更多台湾同胞以融合发展为共同责任,不分你我同出力。打造合作紧密的第一家园,推动放宽台资市场准入,提档升级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推动共建两岸物流集散中心,支持厦门、平潭探索建设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域,建设厦台海运快件集散中心。推进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加密闽台客货运航线,构建厦金、福马“同城生活圈”,带动更多台湾同胞以融合发展为共同事业,携手打拼好日子。打造情感交融的第一家园,发挥祖地文化优势,加强闽台历史文化研究宣传,深入实施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依法保护利用闽台关系档案,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妈祖文化中心、两岸流行文化中心。办好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海交会等品牌活动,加强教育、司法、卫生、科技、体育、文旅等领域交流,鼓励青少年、“首来族”等台湾基层民众来福建,持续拉紧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等纽带,带动更多台湾同胞以融合发展为共同愿景,常来常往更亲近。
更优环境支持企业发展。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组织实施《福建省营商环境建设规划(2024—2029年)》,全方位深层次建设更好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政务环境、创新环境、产业环境、要素环境、社会环境,让各类企业沐浴在阳光雨露中,近悦远来,茁壮成长。促进公平竞争,持续清理废除显失公平的壁垒障碍,防止对微观主体活动的不当干预。完善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各领域体制机制,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功能,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办好中国(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保护合法权益,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优化提升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持续清理拖欠企业账款。高效便捷服务,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畅通联系渠道不叫不到、沟通解决问题随叫随到、疏通政策传导说到做到、打通部门壁垒服务周到。为企业办事能快则快,深化“数据最多采一次”改革,推进“无证明省份”建设,扩大“全程网办”范围。支持企业发展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要,甘居幕后,不能今天去一趟、明天去一趟,导致企业不胜困扰,好心办了坏事。再次重申,政府务必带头讲诚信,新官理旧账,说话要算数,做到言而有信、诚实守信、增强互信,决不能失信于企业、失信于市场、失信于百姓。
(五)坚持协同联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山与海、城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区域发展重在协调。坚持大手拉小手、共富一起走,鼓励各地合理分工、各展所长,增强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强都市圈。加快福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福州新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支持莆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宁德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平潭建设国际旅游岛,支持武夷新区建设、加快南平全方位绿色高质量发展。优化厦漳泉都市圈内部空间结构,推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支持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漳州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支持三明龙岩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融入大战略。发挥上下联通、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聚焦科技、产业、教育、医疗、文旅等重点领域,高水平推进沪明、广龙对口合作,持续强化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协作,在深化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拓展新空间、开创新局面。挺进深远海。加快建设一体化大融合“海上福建”总平台,滚动实施300个以上海洋经济重点项目,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场(项目)对接活动,提速建设福州、厦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好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场,加快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闽投”系列深远海养殖平台等建设。有力有序发展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办好世界航海装备大会。赓续山海情。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健全对口协作机制,加快山海协作清单项目落地实施,建好首批“产业飞地”和“科创飞地”。做好闽宁协作和援藏援疆工作,让“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让“山海情”奏响更华彩的乐章。
新型城镇化重在质量。突出产城人融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市宜居度,加力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打造城市片区更新、社区更新2类15个省级样板,开工筹集城中村改造项目5000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5万户,新建改造地下管网2000公里以上,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提升县域承载力,深化扩权强县改革,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优质公共服务衔接配套,优先提升县城和经济强镇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县城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归属感,组织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同等享受优质的教育、良好的医疗、普惠的养老托育,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实现真正的市民化。
乡村振兴重在全面。深入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强化规划引领,用好村庄分类结果,制定出台“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打造一批规划编制实施样板村庄。推进乡村建设,滚动推进100个以上乡村振兴“十大行动”重点项目,建设16个“两通工程”项目,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深化拓展和美乡村“五个美丽”建设,统筹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美化提升,完成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投资260亿元以上。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强化单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护。提升善治水平,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推进移风易俗,以文明新风尚滋养农民新生活。
(六)坚持民生为大,增进百姓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既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强化“好不好”的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力促进就业增收。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加快就业帮扶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万人。推动结构优化,引导树立正确就业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打造“匠心技能”职业技能培训品牌,破解“有活没人干”的难题。发挥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重要作用,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完善就业服务,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建好用好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网约式”零工平台,线下建设零工驿站和“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00个以上。坚持服务关口前移,提升就业便利度,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改善就业环境,建设提升300个工会驿站。加快“扩中提低”,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畅通诉求渠道,全链条根治欠薪。研究解决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员、护工护理员等都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都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职有所属、劳有所获、心有所安。
全面织牢社保网络。努力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可靠、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真正把解民忧、纾民困的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精准扩面专项行动,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深化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建立城乡居民连续参保、基金零报销激励机制。完善养老托育体系,持续擦亮“福见康养”品牌,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建设20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超60%;加强适老化改造和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深入挖掘“一老一小”家政服务潜能,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1万人次。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制定完善生育补贴、普惠托育服务专项奖补等政策,推进公办幼儿园改造新增普惠托位,加快建设多层次、广覆盖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完善兜底帮扶体系,动态调整最低生活标准,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改造提升350个希望小屋。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推进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
全心守护人民健康。树牢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加强疾病监测预警,促进医防协同、体卫融合,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和保障。持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建强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支持福州建设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把深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作为山海协作重要内容,完善机制、强化考核,系统推动省市优质医院与县级医院有序结对,带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提升。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实施病房改造提升行动,拓展推广先诊疗后付费、“免陪照护服务”、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远程诊疗等医疗便民举措。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和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等项目建设。深化中医药产学研用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中医药走出去,扩大影响力。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同向发力,落实加强体育人才保障政策措施,办好苏迪曼杯、世界田联钻石联赛等国际赛事,全力备战第十五届全运会,支持厦门、平潭打造区域国际赛事中心,促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新建改扩建10个全民健身共享中心、45个多功能运动场、4个智慧体育公园、100个校园足球场地,解锁家门口的健身圈,“近”享运动乐趣,尽享健身自由。
(七)坚持守正创新,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活化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展现新时代八闽文化的气韵和风采。
坚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凝练新时代福建精神特质,更好地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扬新风正气,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让文明之花开遍八闽大地。创文艺精品,实施新时代“闽派”文艺精品工程,推出更多反映时代风貌、讴歌人民创造的文艺作品。办好金鸡百花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促文化惠民,探索广电视听节目共享长效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建设一批乡村戏台、城乡公共文化新空间,优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延时错时开放服务,让文化热度在基层、修养在人心。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心呵护福建深厚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强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建好长汀、宁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推进福建革命军事馆建设,讲好福建党史故事、革命先辈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实施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程,建好2个国家级、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开展“闽学”研究,提高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妈祖文化、海丝文化等影响力。传承簪花、剪纸、木偶戏等民间技艺,大力扶持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等地方剧种传承发展。支持“建阳建本雕版印刷”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参与非遗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考亭论坛等活动。实施文物保护“强基”工程,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巩固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成果,健全文物长效保护机制。推进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城村汉城遗址等考古研究,支持昙石山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支持厦门、泰宁、建瓯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动万里茶道、三坊七巷、船政文化史迹、嘉庚教育遗产、关圣文化史迹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强化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和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
(八)坚持绿色发展,巩固绿水青山优势、厚植金山银山潜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在更高起点上建设生态强省。
在强化污染防治攻坚上靶向发力。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继续当好生态“优等生”。共守蓝天,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强化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深化钢铁、水泥、建陶等行业领域治理,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以上,PM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20微克以下。共护碧水,巩固闽江流域治理成果,深化九龙江流域综合治理,支持创建木兰溪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推进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强化饮用水源和地下水资源保护,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100%。推动畜禽、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加快补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短板,设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75%以上,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率90%以上。共促碧海,健全海洋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巩固互花米草除治成果,持续清退超规划养殖,抓好三都澳、沙埕港、诏安湾等水质提升,近岸海域优良海水比例保持稳定。共保净土,强化农用地、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安全利用,加强重金属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全力守护好、精心呵护好,造福百姓、泽被子孙。
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上加倍努力。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控总量,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口,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减存量,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建设,开展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探索城市、园区、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路径,加快建设一批零碳园区,支持湄洲岛争创部省共建“近零碳岛屿”。优增量,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尽快实现制造业企业100%使用清洁和绿色电力。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持续用力。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推出更多具有福建辨识度的改革成果。健全一体化保护机制,加快完善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两屏一带六江两溪”生态保护修复。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梯次打造美丽福建建设基础单元。完善系统化治理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等建设,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健全生态警务等机制。加强生物安全系统治理和全链条防控,统筹推进森林、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拓展市场化激励机制,深化生态保护补偿、环境信用协同监管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支持三明、龙岩、南平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推进海洋渔业碳汇交易试点,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生态“绿”变成口袋“金”。
(九)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守住安全底线。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紧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巩固海上船舶安全专项整治成果,深化燃气、危化品、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抓食品药品专项治理,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持续推进“餐桌污染”治理,深化开展药品领域“四清”行动,筑牢食品药品安全每一道防线。狠抓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完善人防与技防并重的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市县两级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加强应急演练,切实防范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灾害无情,但人可有为,我们要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确保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风险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深化意识形态斗争,防范打击各种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暴恐活动,筑牢维护国家安全东南屏障。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统筹煤电油气保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完善支持住房消费政策,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加快处置存量商品房,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严防金融风险,加强地方法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推进村镇银行优化调整,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完善地方债务管理,加强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加快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决不能前清后欠,好了伤疤忘了疼。
抓实社会治理。坚持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强化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提升12345便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深化和提升近邻党建,带动社区多元共治,打造党组织引领下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强化公共安全系统施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流转、化解、督办闭环工作机制,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严防发生极端事件。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新增专门学校学位700个、推进专门学校设区市全覆盖。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走私、偷私渡等突出违法犯罪。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确保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们将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计生协、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做好关心下一代、老龄、民族和宗教等工作。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史志、参事等事业,提升新型智库服务决策能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满堂红”“六连冠”,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服务保障等工作,满腔热忱关心关爱军人,实实在在解决军属困难,以后方无忧助力前方无畏,以军民同心共筑钢铁长城。
三、牢记人民至上,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践行初心使命
政绩好不好,关键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忠诚铸魂、恪尽职守、为民造福,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以忠诚之魂永葆本色。学思想,全面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坚定不移循着总书记的足迹学思想、学理念、学方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讲政治,时时对标政治要求,事事对表政治标准,更加坚定拥戴核心、忠诚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党性,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真正做到理想信念坚如磐石,对党赤胆忠诚,为党和人民事业忘我奉献。守纪律,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以严明政治纪律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确保政府各项工作按制度来、按程序走、按规矩办。
(二)以改革之力推动发展。更大勇气破解难题,做到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勇蹚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在排雷拔刺中深化改革,在闯关夺隘中赢得主动。更加自觉尊崇法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地方特色立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相统一。更宽视野更新观念,传承弘扬开拓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坚韧不拔精神、顾全大局精神,跳出条条框框限制,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大胆创新、另辟蹊径,以新思路新举措实现新突破。改革离不开探索,探索就少不了试错,我们将旗帜鲜明为改革者撑腰鼓劲,决不能改革时你上、出了问题我躲,寒了改革者的心,让改革创新孤军深入、孤立无援。
(三)以为民之心造福百姓。问需于民,向谷文昌、廖俊波同志学习,多一些将心比心,多一些换位思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重点谋什么、干什么,而且要真抓实干、干出成效。保质保量完成3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让孩子们有好的教育、老人家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有更多发展机会。问计于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四下基层”走出去、“四个万家”走进去,放下身段、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向群众取经,拜人民为师,把文件中读不到、会场上听不到、办公室里想不到的群众智慧汇聚起来、运用起来,让决策更合实际、政策更接地气、对策更好落实。问效于民,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拓展机关效能建设,加大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监督,加强审计、财会、统计等监督,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工作成效如何,不能自说自话、涂脂抹粉,好还是不好要请群众来评价,让群众来打分。
(四)以务实之风履职尽责。干字当头,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苦干实干真干,争优争先争效,能早就早,能快一点就快一点,能多干就多干一点,甘做打基础、利长远、铺路石的工作,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众志成城,强化“一盘棋”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各方力量,营造上下齐心、政企同心、干群一心的浓厚氛围,共同做到靠前一步、同向而行、合力而成。化繁为简,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坚决反对只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坚决反对文牍主义和繁琐哲学。持续深化精文简会,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无效的忙碌中解放出来。
(五)以清廉之举树好形象。一刻不停推进自我革命,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严从实抓好涉及政府职能的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一抓到底纠治“四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防止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一如既往激励保护,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约束转化为自觉,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一以贯之节用裕民,坚持过紧日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民生急需处、花在发展紧要上。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颜敏、段圣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