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万科“大换血”!

楼市   2025-02-08 11:58   陕西  
2025年起,万科,再也不是原来那个万科了!
就在近日,万科又传来重大变局,国资全面接管,管理层迎来前所未有大换血!
行业内外无不被震惊,为什么国资要出手救万科?这场“救援”是如何进行的?国资入场对万科甚至整个行业意味着什么?


01

万科巨变!国资全面接管


2月5日,春节后第一天开工,万科发布了《关于集团管理团队人员职责分工的决定》公告。

从公告来看,万科第一大股东深铁又派驻了10位领导干部,担任万科战略投资、开发经营、财务、法务等核心部门的负责人。

节前,深铁已经派驻了5个人,分别担任董事长主席、董秘与三位执行副总裁,原董事局主席郁亮降级为执行副总裁,原万科总裁祝九胜辞职后全面退出,不再担任任何职位。

此次调整,标志着万科管理层大换血,深圳国资对万科的掌控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批国资管理者的到来,表明万科正在从内而外进行“国资化”重构。这种治理结构的调整,也标志着万科从“职业经理人主导”“国资主导”的转型。   
这一举动被外界形象地称为“救火行动”。而万科创始人王石,对此次变动积极评价,认为这是“国家队出手相助”


02

国资为什么要救万科?

众所周知,万科成立于1984年,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企业,跟恒大顶风蛮干疯狂扩张不同,万科素来政治觉悟敏锐,有“地产界好孩子”的称号。

然而,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环境发生巨变,房企普遍面临销售下滑、融资困难等问题。万科虽然一直以稳健著称,但也未能摆脱行业寒冬的影响独善其身

2024年,万科预计净利润亏损约450亿元,而上一年同期还是盈利121.63亿元。
这种巨额亏损超出了各方预期,说明万科的经营出现了严重问题,需要外部力量介入进行调整和改善。
巨大的业绩滑坡,也让万科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除了业绩巨亏,万科还面临严重的流动性危机。2024年其销售额同比下滑23%,截至三季度,短期有息负债达1166亿元,而货币资金仅797.5亿元,债务覆盖率不足70%。
这种流动性危机,可能导致万科无法按时偿还债务,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债务违约、信用评级下降等,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尽管其负债率在行业内处于较低水平,但在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恐慌。
要知道,房地产行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牵动着上下游数十个行业,从建筑材料到家电家具,从金融贷款到装修服务,都与房地产息息相关。
而深圳地铁集团作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果断出手救援,既是出于对万科这家重要企业的保护,也是为了稳定整个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预期。
救万科不仅仅是救一家企业,更是为了维护整个行业的稳定。


03

那又该如何救万科?
事实上,国资接管万科并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一场系统性的“救援行动”。这场行动的核心是通过资源整合和管理优化,帮助万科恢复活力。
具体来说,国资的“救援工具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入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
比如深圳市国资委负责人就强调,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属国资国企资产超过5万亿元,全年营收超万亿元,有能力、有实力,也有足够的“子弹”,支持深圳地铁集团通过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万科稳健发展。
2、派驻管理层,提升信用背书。
现在深铁已经派了15位干部入驻万科了,职责分工也都明确了。国资介入表明了深圳国资委救万科的决心,从另一个方面也是增强万科的信用背书,给市场吃一颗定心丸,告诉市场“深圳政府会兜底”,从而提升万科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
3、整合资源,实现协同效应。

根据媒体报道,在万科经营管理团队调整充实之际,广东省、深圳市及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负责人也纷纷发声,力挺万科。

说白了,国资委可以通过整合土地、资金、政策等多方面来支持万科,也可以推动万科跟其他国企合作。

那这些措施能不能“救得了”万科呢?

短期看,深圳国资的入场为其赢得了喘息之机,但长期而言,这场“万亿赌局”能否成功,取决于三个条件——
房地产市场能否周期性回暖,万科“瘦身”计划能否发挥实效,以及操盘手能否平衡国资干预与市场化的微妙关系。
一边是大局使命,一边是市场法则,对于万科来说,真正的考验,或许也才刚刚开始。
对于万科这次人事变动,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聊。
想看热盘、楼市八卦
查房价、学区、咨询购房问题
扫码进群👇
图片

西安楼粉
关注「西安楼粉」,带你看更真实的楼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