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孔祥伟工作室
△ 曲水流觞艺术装置鸟瞰 ©高灼见
俺们村的故事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每年将近三万名来自祖国各地的文旅系统的干部在这儿学习交流,去抒写“诗与远方”的故事。
学校的教学楼东侧的展板展示学院教职工的摄影展,其一展板上写着“俺们村的小动物们”,另一块展板为“俺们村的十二个月”。学院老师们把校园理解为一个村子,既是对乡野和自然的喜爱,也体现了一种家园意识。设计师常年在乡村中实践,和“俺们村”的气氛相合,被学院邀请主持校园微改造。营造计划由学院工会发起,书记提议题目叫作“偶得艺术计划”。“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设计也应如此,就像中国文人造园,无不是依照现有的地势地貌,偶然激发,顺势为之。
一期营造选点学院西门附近,包括一个花园和中心园林一角的竹林。设计营造秉持低造价、低技术的原则,突出手作,降低施工门槛,学院工会的50多名老师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设计和营造过程。
△ 曲水流觞夜景鸟瞰 ©高灼见
△ 夜幕中的花瓣剧场 ©高灼见
△ 追光茶寮夜景 ©高灼见
△ 曲水流觞夜景鸟瞰 ©高灼见
△ 曲水流觞环绕的座椅 ©高灼见
△ 曲水流觞穿越竹林 ©高灼见
△ 曲水流觞灯光中的座椅 ©高灼见
花瓣剧场
△ 花瓣剧场细节 ©高灼见
撑花茶亭
茶亭营造过程,正好赶上今年国际茶日活动,学院老师建议为国际茶日设计营造两个临时性茶空间。遂用竹为材,一来便宜,二来可较快实现,且竹与茶长物之志相融,实属相宜。设计使用最简单的绑扎方式降低施工门槛,让老师们充分参与施工。在曲水流觞的一侧,受江南油纸伞启发,创作充满诗意的撑花茶亭。方案从一根1.8米长的竹竿开始,不断支撑延展,最后形成了一个伞状的亭子,每一根竹子都是结构力学与美学的结合。
△ 撑花茶亭屋面细节 ©高灼见
追光茶寮
茶会主会场之一的和苑咖啡馆对面有一排四棵毛白杨,姿态参天挺拔。拟依托这四棵杨树的空间创作追光茶寮为会场增添记忆点。设计采用不同粗细规格的标准竹竿,采用中国传统木拱廊桥的结构方式进行搭接。粗的作为桌椅和栈道的基础,细的作为桌椅的面材及茶寮遮阴的材料。整体造型颇似江南水乡的乌篷船,成为主会场极具标识性的艺术装置。
△ 追光茶寮夜景 ©高灼见
△ 追光茶寮细节 ©高灼见
项目地点:北京市大兴区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设计团队:孔祥伟工作室
主持设计师:孔祥伟
参与设计师:高灼见
摄影:高灼见
参与老师:中央文干院工会全体老师
点击图片查看最新建筑行走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