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剪影
IVPP SUMMER CAMP
# 走进北京 #
报到 |IVPP
22日上午大家汇总整理报到所需材料。午后工作人员早早抵达西苑饭店,做好准备工作,热情接待来自各高校的营员们。并分发精心设计的营服、野外遮阳帽、装有记事本、笔、免洗洗手液和营员手册的文件袋礼包。报到的学生们则出示证件,签署安全协议书,到前台报到后入住西苑酒店。
Part.01
开营日
7月23日上午,“走进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第十二届大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古脊椎所9楼会议室举行,部分野外指导老师、讲座老师、参观讲解老师和42名来自国内35所高校的营员参加了开营仪式。党委书记、副所长刘俊研究员致欢迎辞,并向营员代表授营旗。
首先开始的是党委书记刘俊老师所情所史介绍。由杨钟健先生奠基,近百年来古脊椎所的先辈和后来人,筚路蓝缕,一步步努力向前,形成鲜明学科特色和深厚的学术积累,汇聚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古脊椎动物学人,铸就了独特的精神品格。
卢静老师的报告展示了卢老师团队的三维技术还原的古生物面貌,报道有颌类崛起的最新成果,带来由水生到陆生的早期演化故事。
赵祺老师带来了骨组织学在古生物学中的应用,展示了骨组织概念和分类,以及如何根据骨组织判断恐龙年龄。学生们很惊讶地了解到,这些体型巨大的恐龙最长寿的竟也没比现在的他们大几岁。
董丽萍老师则讲述了科莫多龙这一大型蜥蜴的由来,播放的视频中科莫多龙一扭一扭的步态也逗笑了一众学生。
中午营员们分组参观了实验室和标本馆。同学们看到实验室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听老师们的讲解,与老师互动交流。时而惊讶时而赞叹,真没想到这么古老的学科是如此与时代接轨。
下午的讲座乔妥老师给大家讲解了已经没落的“活化石”肺鱼的特化的独有特征,以及它的起源和演化。
易鸿宇老师带来蛇类起源与基于统计分析的化石生态型重建,讲述了蛇这种无腿却几乎遍布全球,可以游泳,可以“飞翔”的动物,它们的腿去哪了,当时的它们又是如何生存的。
Alida M. Bailleul 老师讲座的主题是脊椎动物的细胞和组织演化,她讲述了化石中保存的一些细胞、染色体和蛋白质信息,她又是如何辨别和使用这些信息的。
第一天的学术讲座正式结束,学生们完全沉浸在科学氛围中,每场讲座后都积极提问,请老师解答疑惑。
Part.02
联欢
晚上,期待已久的破冰联欢活动开始了。各组同学大展身手,独唱、合唱、葫芦丝演奏、卡林巴琴演奏,粤语歌日语歌俄语歌……果然人才辈出!几轮游戏迅速拉进同学之间的距离。破冰联欢活动在恐龙和动物扭蛋中结束,活动整体笑料不断,成功破冰,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Part.03
花絮
IVPP
本文作者:郭丁歌、谭丰婷
图片:刘碧莹、谭丰婷、冯嘉杰等
审校:研究生部
本文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dxc@ivp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