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兵道,积厚流光。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兵学文化,我们依托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孙子兵法研究中心,并诚邀校内外兵学研究同行,开启《中华兵道》栏目,敬请关注!
这是兵学传播平台,让我们展读名典,细品警句箴言;
这是寻根问道途径,让我们走近名将,感悟传奇人生;
这是战道交流论坛,让我们重温名战,体味战争硝烟;
……
让我们且从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开始,开启中华兵道的探索之旅。
孙武其人,《孙子》其书
《孙子兵法》,也称《孙子》,十三篇,六千字左右,但是语言深邃,思想深刻,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产生着深远影响。作者孙武,也称孙子,因为写出了这本不朽的兵书而名垂青史。
孙子头像
历史上较早记载孙武事迹的,数汉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司马迁为孙武写了简短的传记,同时也对《孙子兵法》有着明确记载,表明该书作者是孙武,而且是十三篇的规模。
司马迁说:“孙子武者,齐人也。”也就是说,孙武是一个山东人。“齐”,就是今天的山东一带。这个山东人,远走他乡,来到吴国,也就是今天江苏苏州,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孙武南下,或许随身携带着十三篇兵法,因为这本兵书就是他最大的资本,是他投石问路的敲门砖。当然,也有可能他在山东只是写了一个初稿,到江苏这里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十一家注孙子》
孙武之所以能够争取到任职机会,这本兵书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这本兵书被吴王阖闾看到了,孙武才得到召见。
《史记》中说,吴王读了十三篇兵法,知道孙武是个有本事的人,才答应接见。不久之后就发生了著名的“吴宫教战”。孙武将吴王宫中一群自由散漫、弱不禁风的宫女,训练成可以驰骋沙场的战士。
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训练宫女的过程中,孙武曾再三强调纪律,可是散漫的宫女仍是不断地嬉笑打闹,没有真正把训练当回事。孙武只得斩杀担任队长的两位美姬以严明纪律。而吴王呢,一直端坐在高台之上观看,忽然看到自己的两位美姬有着性命危险,便赶紧进行劝阻。正在组织训练的孙武只能选择拒绝。两位美姬成为刀下之鬼,后面的训练变得异常顺利。一群娇弱的宫女,就此被训练成一支非常精干的队伍。
孙武告诉吴王,队伍我已经训练好了,可以派她们去打仗。吴王这个时候还沉浸在爱姬被杀的悲痛之中,带着几分恼怒对孙武说:“我知道你会打仗,但是请你先下去休息吧。”然后便拂袖而去。
看到这个架势,孙武不禁哈哈一笑:“看来大王求贤若渴只不过是嘴巴上说说罢了!”不知道何时,吴王缓过神来。毕竟还是需要以大局为重,于是再次召见孙武。他知道孙武不仅会打仗,而且善治军,最终任命孙武为将,与伍子胥一起率兵伐楚。
在攻打楚国的战争中,孙武和伍子胥联手,协助吴王阖闾指挥吴军以弱胜强,连战连捷,直捣楚国的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落荒而逃。吴国这次伐楚获得大胜,一举改变了南方诸侯的争霸格局,吴王渐成为“北威齐晋、显名诸侯”的霸主。
吴国之所以能够成就辉煌霸业,吴王阖闾之所以能够成为霸主,孙武功不可没,他的军事谋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银雀山出土《孙膑兵法》
学术界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是孙武的著述,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司马迁的《史记》。一度有人怀疑这一说法。但是,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了一批竹简文献,不仅有《孙子兵法》,而且《孙膑兵法》也在失传多年之后重新面世。这很大程度上支持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观点,证明司马迁关于《孙子兵法》的记载是可信的。出土文献表明,先秦时期被尊为“孙子”的军事家本有两位:其一主要活动于春秋末期的吴国,即孙武;另一则主要活动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即孙膑。他们各有兵法传世,只是两本兵书的命运有着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