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17时(挪威奥斯陆时间同日上午11时),2024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今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日本原子弹幸存者活动团体“日本被团协(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团体协议会,Nihon Hidankyo)”,以表彰该组织“为实现一个无核武世界,以及通过见证者证词表明的‘核武器决不能再次使用’而做出的努力”。
亚西尔·阿拉法特:1994年,他与以色列人伊扎克·拉宾和西蒙·佩雷斯共享了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们在奥斯陆协议方面的工作,这是巴以和平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许多人不赞成这一行为,认为阿拉法特的巴解组织从事恐怖主义活动。此外,奥斯陆和平协定并未结束巴以冲突这一事实也是另一个主要争论点。 阿尔·戈尔:2007年,戈尔因提升人们对气候变暖的关注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然而,这一决定也引发了争议。首先,有人质疑戈尔的工作是否与诺贝尔和平奖设立的初衷相关。其次,他针对气候变暖所作的努力也惹来了更多争议,甚至连气候变暖是否会对人类真正构成威胁也在大众中存在着分歧。 吉米·卡特:2002年,卡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为寻求和平途径解决国际争端,推进民主与人权以及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作的努力”。然而,卡特获此殊荣一开始就引起了争议,随后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主席发表了一番充满政治意味的言论,使得这一争议进一步加剧。 旺加里·马塔伊: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她因支持这样一种说法而受到争议:艾滋病病毒是由白人科学家培殖的,目的是为了消灭黑人。但后来她对给他人造成误解表示歉意。 亨利·基辛格:1973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因结束越南冲突和相互谈判停火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然而,这一决定也备受争议。因为他在谈判期间下令对河内进行轰炸,这与和平奖的理念相悖。此外,两名投票反对基辛格的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退出了他们的立场以示抗议。 昂山素季:1991年,缅甸活动家昂山素季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因为她开创了“无权者力量的杰出典范”的先例。然而,昂山素季在处理罗兴亚危机时受到了批评。在昂山素季的领导下,罗兴亚少数民族在若开邦遭受军队镇压也无济于事,但相反,她支持军队的行动,这引发了一些争议。 奥巴马:2009年,巴拉克·奥巴马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并在上任后仅九个月就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然而,这一决定也招致批评。由于奥巴马刚刚上任,因此有人批评奥巴马的提名为时过早。此外,奥巴马后来出兵利比亚,这也与和平奖理念背道而驰。 黎德寿:1973年,越南共产党领导人之一的黎德寿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一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然而,黎德寿认为越南尚在战乱中,还未实现和平,又认为诺贝尔奖伪善,因此不屑领取,成为了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唯一拒绝领奖的得主。国际社会对于诺贝尔委员会的这一决定也嘘声一片,当时两位委员会成员更因此而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