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 “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养的好,安康度秋冬!

健康   2024-10-21 19:38   河北  

First Frost

中国 · 传统节气


公历10月23日,当太阳黄经达到210度时,霜降悄然而至,标志着秋季的最后一个阶段的到来。随着霜降的到来,转眼时节已进入深秋,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属于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来临意味着秋天即将落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也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霜降其实并不是“降霜”,而是因为气温降低,露水凝结形成初霜的意思,就全年而言,“霜降”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它是秋季过渡到冬季的开始,俗语云:“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人们认为,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更有效果,也更容易实现。这个时节应该如何养生防病呢?

霜降宜“三防”


防秋燥:秋季燥邪耗伤人体津液,就会出现口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之类的清润食物。饮食上以"养阴清肺"为原则,起居作息要规律,保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相比夏季,霜降后起床时间可以稍稍推迟。
防秋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晚秋时节,草木凋零,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此时不妨约上三五好友登高望远,不仅能使肺气舒畅,也有助于舒缓心情。
防秋寒:霜降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因此要注意添衣防寒,特别是脚部和胃部保暖,最好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霜降宜“三护”


护肺:霜降后,气温骤降且天气干燥,因此要格外注意养护肺部。肺喜润而恶燥,若侵犯到肺,肺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症状。建议可多食梨、萝卜、南瓜等润肺果蔬。燕窝、虫草等补品对肺也有针对性保健效果。
护胃:老百姓常说“霜降多胃病”,寒冷对胃的刺激较大,此时养胃尤其重要。牛肉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B族维生素,是秋冬季节补益身体的佳品。将萝卜和牛肉搭配在一起,既能健脾暖胃又能驱寒。
护腿:此外,在霜降时节,风寒导致的腰腿疼痛会越发明显,所以一定要加强对腰腿的保护和锻炼,平时不妨多按摩大腿外侧,上下按压揉动,搓搓足底,这样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提升,气血运行足了,老寒腿自然会减轻。

霜降宜“三补”


吃一果:润肺果
由于霜降前后天气干燥,因此有几种润肺水果也是要经常吃的,如银杏的果实白果,可以拿来做菜吃,白果炒芹菜等。另外,柿子也是很好的润肺食物。
吃一肉:鸭肉
在闽南,霜降这一天要吃鸭进补,谚语云:“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人们认为霜降这天进补的话,能事半功倍。鸭肉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而且鸭肉性寒凉,是秋季润燥的肉类首选。
喝一汤:乌鸡汤
霜降前后可以喝点乌鸡汤,比如用猴头菇炖乌鸡。中医认为乌鸡健脾益气、有养阴退热的作用,而猴头菇可以补脾、健胃、益气,最好在汤里再加些桂圆肉、红枣、灵芝,加几片和胃的生姜,有很不错的养生作用。

霜降养生“三妙招”


1、每天搓揉迎香穴
除鼻塞、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小妙招:
每天搓揉迎香穴两分钟。迎香穴在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秋季气候变化快,容易犯燥,导致咳嗽、气喘、呼吸不畅。如果觉得呼吸不畅,可搓揉迎香穴,对消除鼻塞作用明显。
2、两手攀足固肾腰
增加阳气的小妙招:
两臂从体侧摆起,握住两脚。上身前倾,逐渐加大幅度,缓缓起身,抓住大脚趾。重复2-3次后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温暖膝关节。
两手攀足式,可通肾经和膀胱经,强筋骨、固腰肾、增加阳气。
3、艾灸扶正

霜降期间利用纯阳艾火进行温灸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全身气血加速运转,循环全身,还可以驱寒,让人精气神倍加旺盛,元气满满!


霜降养生,艾灸取穴


1、足三里穴


取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功效作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补益脾胃、通经活络、扶正培元、扶正祛邪的功效,是艾灸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2、命门穴


取穴位置: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功效作用:灸此穴适用于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3、大椎穴



取穴位置位于项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作用:可以调节身体阴阳,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防治感冒,祛寒除湿,对颈椎部位的经络寒湿淤堵,效果甚好。


4、肺俞穴


取穴位置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功效作用:能理气宁心,散发肺脏之热,清肺止咳。


5、中脘穴


取穴位置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
功效作用: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主治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状。


6、涌泉穴


取穴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功效作用:涌泉在脚心,是人体最低的位置,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可滋阴降火安眠,也就能缓解鼻干症状。



霜降过后,渐入寒冬。万事万物都遵循着自然规律,叶落秋尽并非生机的结束,而是收敛芳华,将希望和能量埋进土里,等待下一轮的新生。祝您:“好事成霜,喜从天降!”

END

图文来源|网络

编辑|赵珊  审核|高娜


往期精彩

1. 【出诊信息】门诊医师出诊一览表

2. 【专家门诊】特邀专家出诊一览表

3. 【医疗动态】极具挑战的高龄高危患者的抢救经历

4. 【医疗动态】我院成功为脊椎转移八旬癌症老人植入吗啡鞘内泵

5. 【邀请函】2024针刀学术年会|恭迎医学同仁莅临参加

医院新媒体矩阵

-我们的宗旨-

精诚勤和·崇德尚道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视频号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雄县中医院
雄县中医医院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公众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