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许昌 2024年10月24日 17:00 河南
10月23日下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系列主题许昌专场新闻发布会
在郑州举行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小菁作主题发布,并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张庆一,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淑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鹏共同答记者问,对许昌进行展示和推介。
刚才主发布中提到,许昌以先行试验区建设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请具体介绍一下,先行试验区的总体考虑和推进策略?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许昌作为全国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中仅有的2个全域试验区之一,城乡之间、县域之间发展比较均衡,民营经济发展比较活跃,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责任。刚才我也介绍了,经过反复论证、深入讨论,在市八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将先行试验区建设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许昌实践,并以此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思路提出之后,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和支持。特别是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省委、省政府专门印发支持意见,并将先行试验区建设写入省委决定和省政府工作报告,赋予许昌探索经验、提供示范的重大使命。近年来,许昌主动把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都放在先行试验区建设全局中来思考、谋划和落实,在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城乡深度融合、生态环境优美、精神文化富足、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持续用力,各项工作在探索中不断深化。
在架梁立柱上,形成了“1+1+9+N”政策体系。第一个“1”是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意见,第二个“1”是许昌的总体实施方案,“9”就是围绕实施九大行动,分别出台质效提升、科技赋能、开放提质、协同共建、增收富民、提标扩面、文化沁润、绿色低碳、四治融合等9个专项方案,“N”就是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意见和市直各部门的配套措施。通过架起“四梁八柱”,为先行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系统化、体系化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指导。
在组织实施上,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对9大行动分别成立由牵头市领导负责的工作专班,建立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全流程统筹、闭环式落实、高效率开展。
在工作推进上,主要把握了5大原则:一是坚持长短结合。按照“2025年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这一目标,分年度梳理出重点任务,去年加快推进75项创新性、改革性、亮点性重点事项,今年进一步分类推进30项重点项目、10项重大改革和82项重要工作。二是坚持实事求是。鼓励各县(市、区)依托资源禀赋,找准着力点、突破点和结合点,不搞“齐步走”。比如,禹州市的槐树湾村,把古村落和陶瓷业结合起来,打造创客基地;长葛市的段黄庄村,挖掘本地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探索共建共享共富新路径。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抓住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推进试点的机遇,在摸清农村“三资”底子的基础上,完善各项政策,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等权能流转。四是坚持项目为王。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项目”的理念,把6大方面36项主要预期指标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去年谋划实施项目113个、总投资839.9亿元,今年谋划实施项目74个、年度投资212.95亿元,以项目建设带动试验区建设质效提升。五是坚持示范带动。从9个县(市、区)选出24个乡镇248个村(社区),确定为先行试验区示范片区,先做起来、干起来,示范带动,以点带面,以重点突破推动整体工作提升。
在刚才的发布中,我也介绍了先行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我们深刻认识到,先行试验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但同时又要抢抓机遇,加力推进。接下来,我们将大胆探索,久久为功,努力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普遍性经验”。
谢谢。
省委、省政府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许昌也在先行试验区建设中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请问,许昌是如何抓牢项目建设、赋能地方发展的?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许昌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每年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压茬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聚精会神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用项目建设高质量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
一是完善机制抓进度。聚焦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建设推进、督导服务等环节,我们建立了领导分包、专班推进、每周调度、每月核查等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周交办、月讲评”工作制度,每周交办项目建设具体任务,每月点评进展成效;常态化开展重点项目月度访查,现场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实际问题,推动制约瓶颈动态清零。前三季度,全市373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5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6.5%,其中65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84.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拉动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4%、居全省第4位。
二是延链补链抓招引。我们着力打造10大产业集群、16个重点产业链,聚焦延链补链,不断推进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已形成装备制造1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再生金属及制品、发制品、煤化工、超硬材料及制品、纺织服装、医药、钧陶瓷等7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先后落地了天目先导电池材料、德国百菲萨、法国圣戈班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产业链群能级实现跃升。针对许继电气外地优质供应商,我们开展“一对一”招商对接,举办许继供应商大会,2022年以来引进外地配套企业和项目17个。今年以来,全市新签约重大项目132个、总投资520亿元,持续厚植发展后劲。
三是吃透政策抓谋划。我们组织各经济主管部门和县(市、区)成立工作专班,抢抓中央释放的一系列政策机遇,持续紧盯国家政策支持方向和资金投向,及时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辅导、政策解读,帮助我们吃透国家新政策、把准新要求,提高项目谋划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成熟度,不断做大项目盘子。截至目前,全市共谋划储备重大项目861个,总投资3059.3亿元;包括先进制造业项目423个,10亿元项目80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是优化环境抓服务。我们坚持“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对项目建设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真正靠营商环境的软实力实现“拴心留人”。正是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和许昌上下一以贯之的共同守护,也造就了许昌不少产业的“无中生有”。比如,许昌市没有石墨资源,却成为亚洲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基地;许昌市不产有色金属,却成为闻名全国的再生有色金属加工基地;许昌市不养蜜蜂,蜂蜡产量占全国的70%,蜂胶产量占全国的80%,成为全国最大的蜂蜡出口基地。也正是得益于长期以来培植的发展沃土,许昌将“一片叶”培育成涵盖种植、复烤、卷烟、包装、烟机、仓储、科研为一体的全国最完整的现代烟草产业链条,许昌将“一把泥”烧制成中国五大名瓷之一的禹州钧瓷,许昌将“一缕发”打造成超百亿级的许昌假发,许昌将“一粒石”点化成闻名世界的长葛金刚石,许昌将“一束花”培育成具有“花都”美誉的百万亩花卉基地。我们的胖东来从二十多年前的一家烟酒店,发展成年销售额超百亿元、被誉为“中国商超界的天花板”的综合性商贸集团。
下一步,许昌将继续把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投产,以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推动经济发展增势增能,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交出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过硬答卷。
谢谢。
我们了解到,今年以来,许昌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位居全省首位,请问许昌在激发消费潜能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激发消费潜能是落实党中央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举措。今年来,许昌市把促进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尤其是着力接住用好胖东来带来的流量,让消费有力度、有温度、有广度,推动消费市场跑出“加速度”。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0.5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策引领赋能,让消费有力度。今年3月份,市财政投入100万元率先在全省启动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出台后,我们第一时间出台细化方案,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平台企业等1500多万元社会资本,争取上级消费品以旧换新3.49亿元资金支持,聚焦汽车、家电等领域,真金白银投入,撬动消费需求。高度重视县域商业体系、夜经济集聚区等消费载体建设,全市4个县域有3个入选县域商业体系示范县,鄢陵县入选全国第二批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2个县(区)入选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曹魏古城中轴步行街”获评首批省级夜经济集聚区,曹魏古城入选2024年度“全省十佳消费新场景”。
二是优化服务暖心,让消费有温度。我们用好胖东来的“引流效应”,通过设置公交专线、节假日免费开放部分机关大院停车场、成立志愿服务队、增派警力等措施,让市民和游客获得超预期消费体验。出台《许昌市打造诚信优质消费环境实施方案》,在全市商超、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全面开展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全市已有863家餐饮住宿企业签订了诚信经营承诺书,各行业对标胖东来竞相提升服务水平,免费接站、免费茶水、免费洗衣、免费穿汉服等特色温情服务成为亮点。在中心城区规划设置农副产品便民疏导点100个、夜市点63个,许昌城管主动帮助餐饮商户出摊位、帮助残疾商户安排特殊摊位等暖心举措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三是拉长链条拓展,让消费有广度。高度重视文商旅融合发展,主动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持续擦亮“三国文化、钧瓷文化、生态文化”三张名片,推出多条研学线路、特色旅游线路和多个沉浸式文旅项目,举办三国文化旅游周、钧瓷文化旅游节、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等重大节会,推出《豫见许都》《春秋忆梦》等沉浸式实景演绎,吸引外地游客在许昌驻留,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宾馆、酒店218家,入选“2024上半年中国最热门50个宝藏小城旅游榜单”。刚才杨市长也介绍了,国庆黄金周全市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刚才这位记者朋友,还着重问我们“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我想胖东来的持续走红能给我们很好的答案。近年来,许昌胖东来凭借高品质的商品、极致化的服务、精细化的管理,在全国持续“走红”,被广大网友誉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一个超市带火一座城”,形成了商超零售行业的“胖东来现象”。这种走红绝非一日之功,是企业始终坚持极致服务、诚信经营的结果,也是许昌长期以来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不断厚培企业发展“优渥土壤”的结果,是许昌市民和广大消费者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结果。如果说经验,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地优化服务。在这里,我们诚挚地欢迎广大消费者对我们的服务多提宝贵意见,也真诚地邀请广大媒体和各地朋友多来许昌走一走、看一看,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为着力点,用足用好财政支持政策,全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不断深化“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同时继续用好胖东来的引流效应,形成集“文化、旅游、商业、体验”等为一体的消费链条,努力把许昌打造成为国内重要消费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
谢谢。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想了解一下,许昌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中探索了哪些经验做法?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许昌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市农业生产持续稳定,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农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坚持耕地和种子、增产和减损一起抓,在结构优化、产能提升、稳产增产上下功夫,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670万亩以上,总产连续10年在280万吨以上,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44.82万亩,粮食生产实现种植面积和产量“双稳定”。夏粮播种面积345.81万亩,总产170.51万吨,同比增长7.57%,从今年秋收的情况看,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二是做优特色产业。“花菜药烟”四大传统特色产业实现提质增效,许昌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和销售集散地、全国重要的烟草生产基地、全国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行动,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6万余家,带动小农户近4万户。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百村计划”,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56.2%。推进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2023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28元。
三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我市制定完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13个重点任务专项行动方案。全市76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789个“实用性”村庄规划全部形成成果,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果树进村”创新做法被新华社转发。长葛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们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做到财政投入稳定、帮扶关系稳定、帮扶政策稳定。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累计培育技能人才32.7万人、高技能人才12.21万人,建设零工市场(驿站)138个,3.8万名脱贫劳动力动态实现“应就业尽就业”,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抓手,聚焦“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抓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为农业强省建设贡献许昌力量。
谢谢。
我们关注到,中原电气实验室是许昌主导建设的首个省实验室。请介绍一下实验室建设以及许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许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部署和省委书记楼阳生莅许调研讲话指示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聚焦发展动能,搭建高能平台。目前,许昌市已经获批建设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357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省级创新平台347个;市级创新平台1048个;科技创新孵化平台达到40个。
二是围绕发展布局,培育创新载体。围绕全市“633”产业发展布局,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全市各类企业创新主体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方阵。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7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88家,数量均居全省第5位;拥有省级创新龙头企业5家、省级“瞪羚”企业18家;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2家,数量均居河南省第一方阵。
三是紧盯人才引育,集聚创新人才。聚焦基础学科及前沿交叉领域,推进“许昌市英才计划3.0版”等人才计划实施,建设中原学者工作站11家,培育中原学者等科技领军人才21人,签约38名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目前,全市已有77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等33家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成55个项目落地转化,其中,30个项目被列入中国科学院河南中心成果转化项目,获得资助资金2900万元,立项数和获得资金支持数位居全省第1位。
四是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创新生态。成立许昌市委科技委员会,统筹谋划科技创新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强市工作方案》等创新政策以及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打好顶层设计组合拳,激发创新活力。积极开展“许科贷”业务和科技金融资助,累计帮助171家(次)企业通过科技信贷获得银行支持9.6亿元;连续11年召开全市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全市形成了“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关于中原电气实验室,目前已完成实验室一期建设,建成了四个实验平台和电气大楼。2024年4月23日实验室挂牌运行以来,开展了管理团队组建、科研团队入驻、科研项目立项等工作,初步构建了以首席科学家、核心研发团队、科研骨干等构成的50多人的科研团队。已对接32家有研发需求的企业加盟实验室,完成年度15个科研项目的初审。下一步,中原电气实验室将面向“双碳”发展目标,瞄准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电网、国家基金委汇报对接,争取更多的研发经费投入,保障实验室高标准运行。进一步围绕智能电气装备、未来能源、前沿电工材料三大领域,聚焦清洁发电、智能输变电、智慧配用电、绿氢储能、先进核电、前沿电工材料等六大方向,开展前沿性、基础性、先导性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创新成果。力争通过3年努力,在智能变配用电、储能、先进材料等特色关键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力争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4项以上,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支撑相关产业新增产值500亿元。
谢谢。
我们了解到,许昌是河南省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请问,许昌近年来在优化发展环境、提振企业信心上都实施了哪些有力举措?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是许昌鲜明的特色、靓丽的名片。目前,许昌市共有民营企业13.7万家,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75%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GDP、9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许昌现有上市公司11家,居全省第3位,其中9家是民营企业,可以说民营经济就是许昌经济的“顶梁柱”和“主力军”。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作为优环境促发展的有力有效抓手,主要做了3个方面工作。
一是承接用好政策,确保直达快享、精准落地。围绕打通中央、省一揽子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今年开展对接活动230余场;紧盯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分门别类研究制定配套政策。聚焦消费、投资、外贸等方面,提出80条具体支持措施,去年全市市场主体达到46.3万户、增长8.9%,其中民营企业占比98%。出台《许昌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去年投放科技贷2.92亿元、发放奖励资金5000余万元。组建专业金融辅导队,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点对点、定制化的“融资+融智”服务;实施金融支持市场主体特别帮扶行动,为名录库中5665户企业提供信贷支持336.6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24.47亿元。
二是优化政务服务,切实降本减负、提高效率。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我们创新审批模式。抓好“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服务,把12类主题场景108个服务事项整合为“一件事”,目前市级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实现100%、“不见面审批”占比98.7%,基本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我们扩大“四电”应用。加快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材料在各部门间的互识应用,努力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目前已制发119种、351万余本电子证照,每万人证照数6640本,全省排名第1。我们优化办事指南。深化“企业开办+N项服务”改革,上线110个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被评为“营商环境看河南”周观察市县亮点,企业开办时间从5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
三是聚焦企业需求,抓好结对帮联、纾困解难。围绕解决企业原材料供应、用工用能、订单不足等实际问题,分行业分领域制定需求清单,个性化定制帮扶措施。我们建立万人助企“双十工作日”机制。把每月10日、20日定为助企工作日,全市2314名帮扶干部到企业实地走访、解决问题,我市万人助企企业反映问题动态办结率保持100%,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我们推行领导包联企业和商会制度。首创营商环境“吐槽大会”制度,坚持政企专题座谈会机制,邀请涉企问题主管部门与企业面对面听意见、讲政策、解难题,目前已解决各类问题5866个。我们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针对用工问题,密集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人才夜市”等活动,为1.17万家企业发布岗位信息40万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8.59万人;针对产销问题,召开对接会150场,签约销售金额36亿元,现场达成意向3亿多元;针对矛盾纠纷问题,成立“非公企业多元解纷工作站”,聘请法治护航员167名,每周二、周四集中开展法律服务,累计受理涉企案件1585起、13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以“胖东来服务”为模式,把市场主体满意作为“金标准”,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持续创新服务方式,让市场主体在许昌有更好的舒适度、安全感和归属感,助力民营经济继续取得高质量发展。
谢谢。
杨市长刚才提到许昌的多项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请介绍一下许昌在深化改革上有哪些积极探索和成功案例?下一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许昌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又有哪些考虑和举措?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许昌改革工作的关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许昌是一座有着深厚改革基因的城市。早在1994年,许昌就开展了“解放思想,树立崭新发展观”大讨论,催生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003年,又开展了学习江浙经验,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小康杯”竞赛活动,使许昌成为全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许昌立足“深化改革的克难攻坚期”这一判断,大力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以改革推动动能转换、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治理效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效。比如,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探索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高质量建成县域医共体8个,通过专家下沉、院科帮扶等形式,基本构建起“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的分级诊疗体系,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又比如,在农村养老服务改革中,坚持管办分离、政事分开,在全省率先开展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推动37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基本解决了农村敬老院缺资金、管理难、专业性不强的难题,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在许昌召开。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深化改革也永无止境。今年8月份,市委召开了八届七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总体有几点考虑:一是衔接抓好中央、省委已作部署再作强调的改革事项,确保改革接续推进、见到实效;二是清单化落实新谋划的改革任务,认真研究,抓好承接;三是紧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持续深化改革探索,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许昌模式”“许昌经验”;四是坚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关键小事”开展便民利民微改革,谋划确定一批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
许昌依靠改革走到今天,也必将依靠改革走向明天。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拉高标杆,求真务实、克难攻坚,持续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高质量建设,为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增添许昌光彩!
最后,非常感谢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媒体朋友对许昌的关心关注,也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经常到许昌看看,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