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万物自此进入收藏之季。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句古训提醒我们,冬季养生重在“藏”,养好身体的“精”“气”“神”,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立冬不仅是一个季节的转换,更是我们调整身体状态、蓄积能量的绝佳时机。
立冬养生重在一个“藏”字
“藏”字,是冬季养生的核心。在中医理论中,“藏”不仅是指物质层面的积蓄,更包括精神层面的内敛。具体而言,就是要藏五脏之精,尤其是肾精;养藏阳气,以固护身体;养神,使精神内守,避免过于浮越。
藏“精”:肾精是五脏之精的根本,对于维持人体各项功能至关重要。立冬之后,天气渐寒,人体阳气内敛,正是养肾固精的好时机。因此,要适当节欲,避免酒色过度,以免损耗肾精。肾精充足,不仅有助于增强体力,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藏“气”: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需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寒气入侵。保持适当的室温,穿着保暖的衣物,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这些都是固护阳气的有效方法。
藏“神”:冬季万物闭藏,人的神气也应随之收敛,避免过于浮越。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现代医学也认为,光线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冬季日短夜长,光照时间缩短,可能导致情绪低落、体力衰退、睡眠不稳等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养神最好的方法是多晒太阳,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立冬养生六大要点
立冬养生,除了注重“藏”字外,还应遵循以下六大要点:
调补气血
立冬是进补的绝好时机,此时收敛神志、养精蓄锐最为合适。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立冬之后容易出现手脚冰凉、气血虚弱的情况。因此,应通过调补气血,为温暖过冬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可以适当食用红枣、枸杞、当归等具有补血功效的食物,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补肾养肾
冬季进补讲究补肾养肾。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因此,立冬后可以适当进食补肾食品,如芝麻、淮山、核桃、栗子、黑豆、海参等,以帮助机体抵御寒冷。
健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冬季进补能否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是否受补。因此,冬季进补养生要从养脾胃开始。另外,冬季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气候变化循序渐进地清补、平补、温补、大补,切忌胡乱进补、长期大补、偏食偏补。如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应进补甘温之品,如鸡、鸭、鱼类,如台湾立冬街头的“姜母鸭”,就是不错的选择;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为宜,比如做一道冰糖炖雪梨就是不错的膳食。
谨防四种疾病
中风:冬季是中风的高发期,尤其是老年人。寒冷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中风的风险。建议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肌梗塞:寒冷天气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定期检查心脏功能。
流行性感冒:冬季是流感的高发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通风,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
关节疾病:冬季寒冷干燥,关节炎患者容易出现疼痛。适当运动,保持关节灵活性,注意保暖,尤其是腿部和腰部。
早睡晚起
立冬以后,昼渐短夜渐长,人体应顺应昼夜变化,调整作息。早睡可以养阳气,晚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蓄积。因此,应将作息调整为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注意保暖
冬季气温低,人体易受寒邪侵袭。因此,要及时调节衣物厚度,避免寒冷刺激。同时,要注意护好鼻、肺、颈、腰、足等关键部位。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儿,更应注重保暖措施。
立冬节气穴位保健
除了饮食调整和作息调整外,还可以通过穴位保健来增强身体免疫力。以下是几个适合立冬节气的穴位保健方法:
揉搓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腰部,是补肾壮阳的重要穴位。每天揉搓肾俞穴,以腰部微微发热为度,可以温肾散寒、补肾壮阳。也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一般15分钟即可。
点按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是肾经的起始穴位。每天点按涌泉穴50-100下,或以掌心搓热足心为度,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颐养五脏六腑之功。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每天按揉足三里,可以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也是养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应注重养生,做好各方面的养生保健,这样才能度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季,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希望大家可以动动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和【在看】,拜托喽~
球在看
球点赞
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