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刘氏刘姓宗亲网”免费订阅!
祠堂,为祭拜祖先的场所。而在众多宗祠中,以刘氏宗祠最为突出。正因为刘氏拥有着超过9000万的子孙后裔,刘氏宗祠才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最庄严、最伟大的祭祀场所。
今天小编整理了现存的刘氏宗祠,恢弘大气,记录着刘氏祖先的丰功伟绩!
东莞刘氏宗祠坐落于在常平镇田尾村。该村刘姓始祖—福远公南宋末年到此地定居,其子刘显宗和刘柏宗二世传宗立业,兴建两座祠堂,名为上围祠堂、下围祠堂;祠堂设计、建筑相似,历经多个年代重修(最后一次于一九九三年由居住在南洋马来西亚华侨刘氏后裔刘柱出资重修)仍可见昔日艺术风貌。祠堂坐北向南,主建筑分为前、中、后三大部分,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整座祠堂气势非凡,给人一个雄伟建筑的感觉。其廊木檐柱,雕刻生动,鸟翔花盛,图文清晰。自古至今,始终是该村标志,体现该村兴衰。解放前夕,东江游击队曾在此祠堂办公。宋梁氏大宗祠 在板石村板石大街旧围迎翠楼旧址东侧。始建于嘉定九年(1216),至今已近800年,后为元兵所毁,几经重修,易地而建。道光年间,板石大宗祠重建,其时,梁姓支派繁衍,爵禄封侯者十余人。因而朝廷旌表其盛,赐匾曰“梁氏大宗祠”。中堂存“钦点翰林院”匾额。后又经两次重修,与重建迎翠楼为邻,蔚为壮观,但与当年风貌已相去甚远。刘氏宗祠位于福建省永安市下吉山中心,这里是抗战时期福建省教育厅所在地、古祠堂,市级文物保护点。刘氏宗祠又名“崇仁堂”,坐北向南,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595平方米。每年农历九月初一,上下吉山村刘姓后代在此祭祀开基吉山的第一代始祖刘贵三(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从渔沄迁吉山)。因是刘氏大宗祠,所以常作大修膳,是所有抗战遗址中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处。1938年省教育厅设在吉山刘氏宗祠,在此办公达七年半。第一科在后山顶上,新建的两层木楼。第二科、第三科借用民房。厅长办公室位于祠堂右角,它是一座小平房。房屋共四间。右侧前间一个大客厅,约二十余平方,后一小间是工友住的。左侧前后间大致一样宽,前间办公,后间休息。
室内摆设全是竹器,极为雅致。一棵大树正好覆盖这座房子,既遮荫又防空。客厅正门上方挂一块木匾,题名“笠剑轩”。办公室后面是教育厅的大防空洞,十分牢固,可容纳数百人。刘氏宗祠系歇山顶穿梁式木结构,为三进三开间抬梁式构架,梁上雕刻十分雅致,祠内整个布局建筑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地排列厅堂,中间天井水放午方,两旁是回廊,现已开辟成芳名榜和崇仁堂简介。
走进幽雅清静的祠院,迎面看见大门镌刻着一幅对联;上联“丰沛传千古”;下联“彭城大一家”,横幅“名播中华”。两扇内门上书写着四个大字“国盛族兴”。左柱联“脉从南剑分支钟祥济美”;右柱联“源兴东平合派乐善贻芳”,上方横匾写着“簪缨继世”四个大字。进入春亭,上方悬挂的是1942年,第二任省主席刘建绪给吉山刘氏宗祠所题的“绳其祖武”四字牌匾,这是“崇仁堂”内所挂牌匾中官职最高的一位。左侧上方悬挂省教育厅长郑贞文所题的“明德惟馨”。大厅内有 4根木柱对称而立,柱上有题刻楹联,厅左右墙上写有“忠、孝、第、信”四个黑字。大厅上方高悬着“贡元”、“进士”、“文魁”、“武魁”等牌匾,其中大部分为刘氏光宗耀祖的文武状元。有清朝的贡生刘友敬、进士刘元晖、三代登科举人刘山、刘廷魁、刘朝榜,有今人硕士研究生刘小明,还有清华大学生刘通浩。
在刘氏祠堂文化内涵包含着整个刘氏家族重兴教的渊流与省政府主张教育抗日思想的融合,充分体现教育与家庭与民族间的关连。刘氏宗祠,始建于明宏治7年(1494年),五栋一寝,气势恢宏,雕龙画凤,十分壮观。清朝太师太保、文化殿大学士朱轼亲赐《江省名宗》金匾,曾6次被毁,现仅存门楼。门楼壮观、雄伟。古石狮威镇门前,有无钉如意斗拱上万,横梁雕龙刻凤、天棚起拱雕花,木托、柱托、雀替木雕工艺精湛,石础雕刻二龙戏珠、禄鹿、麒麟等精美图案栩栩如生。高超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凸显了宗祠门楼的气派与华贵。此门楼2003年6月被宜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下塘刘氏宗祠建于清代,具体建造年代不详。祠屋坐南朝北,面对市河(原京杭大运河)。现存建筑前后2进及天井东西两端的厢房,均系硬山式砖木结构。头进厅屋6楹3间平屋,高架梁,屋面高正脊及东西山墙上端封火墙保存完好,中间门厅前檐青砖叠累,超檐气势不凡,墙门依旧保持原有风貌;后进6楹3间二层楼房;两端厢房均为5楹2间平房(原作享堂之用)。宗祠原有堂屋(正屋)3进,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尚存第二进厅屋的前檐墙,其中间遗存的雕砖门楼,甚为精美瑰丽,大约于上世纪90年代被拆除消失。宗祠天井墙壁上原有湘军将领彭玉麟梅桩石刻4块,今存完整和残破的各一块。第三进雕花楼已于2008年初拆除。
刘氏是常州地区的望族之一,城乡多处均有刘姓人口聚居地,难怪人们以“张王李赵遍地刘”来形容刘氏人众布广的情势。常州刘姓源出多支,其中以明初迁常始祖刘真这一支在常州城乡影响较大。刘真,号恪公,安徽凤阳人,元末随朱元璋起兵,元至正十七年(1357),徐达、常遇春等攻克常州后,随汤和留守常州,任守备,定居于西营(今西瀛里)一带。洪武二年(1369),复随汤和远征山西,任大同守备,但他的儿子仍居常州,其后子孙繁衍,分居城乡各地。常州刘氏,儒风蔚然,名流辈出。早在唐代,就有官至弘文馆直学士、中书侍郎人称“北门学士”的刘祎之。至明清两代,刘氏科第不绝,出了22个进士,23个举人,特别是在清朝,更出了内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直隶总督兼征西大将军的刘于义和任兵、户、刑、吏4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的宰相刘纶及经学家、常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的刘逢禄,近代则出了一代美术大师刘海粟等名人。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合浦刘氏宗祠坐落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浦下村,始建于明朝中期。该祠土木结构,深约51米,宽约15米,埕约41平方米,祠首进为天井,中间有戏台,后进大厅高约10余米,厅后设宗牌殿,左边厨房,右边居室一间,现有户数800余户,人口2850左右。刘姓始祖存公,字一心,号淮叟,由河南光州固始县随闽王王审知入闽,居凤岗(今建新镇刘宅村),至第四世祖文济公生八子皆仕朝廷。至第九世祖耕道公由凤岗迁锦江镜桥,至第十四世祖晦之公,暄之公(生二子)长应祥,次应瑞,兄弟二人由镜桥再迁合浦。第十五世祖,应祥公(筑室园上所以号园上房),第十八室祖维哲公宅中房(即菜堂房)、维志公(过透房)。至第十九世祖清繁公生5子,今合浦1、2、3、4、5房。至第二十世祖,1房始祖钰彦实,2房始祖钊彦康,3房始祖钱彦全,4房始祖铦彦钦,5房始祖銶彦刚。总之各房全起己发至三十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