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舍与茶馆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祖籍辽宁辽阳。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茶馆》是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
(图源:网络)
02
内容一览
《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为载体,《茶馆》的兴衰变化实际上就是社会兴衰变化的缩影。该剧共分为三幕,每一幕都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第一幕发生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常四爷顶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大谈国事,痛恨洋人,被特务抓走送进了监狱,康六的女儿被卖给太监做妻子,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则想办工厂搞维新。在该时期,维新思想兴起,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由此而生。这是一场以梁启超、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所掀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想要学习西方,使得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当下的困境。但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对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一再妥协,最终导致失败。同时期,实业救国思想也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提出提倡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的主要途径,期间有过一定程度地成功,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图源:网络)
《茶馆》剧照
第二幕发生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此时的裕泰茶馆已经逐渐衰落,社会也日渐混乱,军阀战争不断,常四爷出狱,茶馆生意冷清,试图改良却未能成功,除此之外,特务、兵痞的敲诈勒索也日渐频繁。该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逐渐建立起专制独裁统治,中华民国名存实亡。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陷入分裂,各系军阀在列强的支持下混战不断,社会秩序动荡混乱,政治黑暗。
(图源:网络)
《茶馆》剧照
第三幕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美国兵与国民党在北京横行霸道,秦仲义的工厂被没收,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落魄,而裕泰茶馆也即将被侵占。三人互诉不幸,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一时期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国民党势力膨胀,政治上坚持一党专政,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方面;军事上在美国的支持下,迅速抢占有利区域,准备内战;经济上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不断蚕食和兼并打压民族工业,中国社会又即将陷入混战当中。
03
主要人物亮相
(图源:网络)
王利发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一再忍让妥协,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图源:网络)
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便因为自己谈论国事而被特务送进了监狱。他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但他没有找到拯救中国的正确道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撕开遮天的黑暗。
(图源:网络)
秦仲义
秦仲义是裕泰茶馆的房东,他年轻时血气方刚,态度傲慢,有一个自认为很远大的理想,就是“实业救国”。他天真地认为,通过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就能战胜洋人,救国救民。但几十年的奋斗和最终的失败,使得他最终认清了现实。
04
剧情剖析
老舍以小见大,通过一间小小的裕泰茶馆折射出不同时期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茶馆》分别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不同时期的社会变化。戊戌变法由于慈禧太后等封建势力的干涉而失败茶馆中来来往往的茶客,便是社会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缩影,他们有的人愚昧胆怯,希望通过逃避来保全自身;有的人一腔热血,却找不到解救中国的正确出路;有的人想要实业救国,却因为自身的软弱妥协性,轻而易举地败给了现实。剧中千人千面,通过对于他们身份、性格、行为的刻画,体现出民族性格的复杂性,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民族性格的挖掘与反思以及探寻民族振兴之路的理想。
编辑:吕明荃
校对:李文仑
审核:张泰、张雅妮